审查起诉中如何排除非法证据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法证据的排除,是针对侦查机关违法取得的证据,宣布其没有作为认定被告有罪的证据能力,用英美法系的术语,就是缺乏可采性,从而使侦查机关不能享受违法所得的成果。
  非法证据中的非法,指的是侦查机关获得证据的程序违法。但什么是程序违法呢?我们不能失之过宽,要区分非法与不合法;区分非法和证据的一般瑕疵的界限。不合法主要是指收集证据的主体、证据的形式以及取得证据的程序不合法,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而本文论述的非法证据,仅指证据的获得程序不合法。并且,这里的违法,一般是指严重违反诉讼程序规则,侵犯了宪法规范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情形。我国传统上将刑讯逼供、骗供、诱供、指供都作为非法证据。《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十九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排除”,是指否定了非法获得的证据作为认定犯罪成立与否的证据能力,也就是说,非法证据不具有可采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足于审判阶段,但是公诉阶段作为审判阶段的必经程序,具有对定案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的过滤作用,仅将具有定罪较大可能性的被告人提交法庭审判。因此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具有当然的职责。
  那么检察机关如何行使这一职能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明确非法证据排除动议的提出人。
  因为非法证据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在庭审之中,要排除非法取得的证据必然要经过一定的司法程序,那么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应当由谁来启动呢?
  (一)作为“非法取证被害人”的犯罪嫌疑人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九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作为被非法取证的“亲历人”,犯罪嫌疑人对非法取证的过程、办案人、具体细节都会有较为明晰的记忆。同时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一般嫌疑人在检察人员对其提审时,或会见律师之时,对其在侦查部门所受到的非法待遇会提出控诉。在杜培武案中,杜被送到看守所关押期间,曾向驻所检察室和市检察院提出《刑讯逼供控告书》,并向驻所检察室展示他手上、脚上、膝盖上受刑被打后留下的伤情。可惜没有引起办案人员的充分重视。
  (二)宪法权利受到非法取证行为侵害的证人、被害人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我们的惯常思维之中,证人、被害人与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主体之间是不应当有什么联系的。这是因为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绝大多数是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尤其是非法证据,这就意味着,依靠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绝大多数是对被告人不利的,被告人是这些非法证据的不利法律后果承担者,而非证人、被害人。证人、被害人权益受到侵害发生在取证阶段,在公诉阶段,这种侵害已经成为现实,证人、被害人不会因为证据所证明的内容而可能导致权益受损,即两者间并不存在利害关系。另外,由于证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地位,也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申请进行证据合法性审查。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侵犯证人、被害人宪法权利而获得的证据,但在实践中对这些证据进行排除的甚少。
  (三)辩护人
  在我国辩护人在公诉阶段可与嫌疑人进行无障碍会见,也能查看、复制相关文书(新《律师法》规定可查看与案件有关的案卷材料)。因此律师可通过与嫌疑人的交流及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其专业知识及时向承办检察官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动议。
  这里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刑事辩护的现实状况。即刑事辩护率较低,委托辩护比例小。在我国很多嫌疑人及其家人感觉律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庭审,律师收费是按侦查、公诉、审判三个阶段平均收费,因此很多案件当事人不愿在侦查、公诉阶段请律师。同时辩护律师介入案件的时间较短,与嫌疑人接触不够全面深入。虽说新《律师法》规定律师可查看与案件有关的卷宗材料,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律师做不到这一点。
  (四)检察官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在公诉阶段拥有广泛的权利,对案件相关卷宗进行充分审查,可以提审嫌疑人,可会见辩护人,询问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因此,就非法证据的发现与排除,承办检察官是最有条件,也是最有职权的人。在我国,检察官在履行其控诉职能的同时,还有一个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职能需要履行。有职权、有义务对侦查部门的违法办案行为进行监督,直至对触犯刑律的行为进行侦查、起诉。检察机关还承担着指控犯罪的职能,通过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可使其指控更有力,也避免了错诉的出现。
  二、对非法证据的审查程序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提出
  动议的提出时间一般应在一审刑事案件在正式提起公诉之前。
  作为案件主导的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首先应对相关证人证言进行仔细审查,重点审查证言的取得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有无使用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取证的情形;有无违反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的规定;笔录是否经证人核对确认并签名(盖章)、捺指印;询问未成年人,是否通知了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其法定代理人是否在场等。
  对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要重点审查,重点看其供述与辩解是否与全案证据相矛盾,供述与辩解是否存在反复现象。在提审过程中,应告知其有有权向检察机关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并将非法证据的法律内涵向其说明,向其讯问在侦查机关问话过程中,有无刑讯逼供现象,对其提出的公安机关非法取证的反映要如实形成笔录。也可通过职权调取嫌疑人进出看守所的健康检察记录、笔录,以查验嫌疑人在讯问前后的身体变化。很多刑讯逼供案件都会在嫌疑人身体上留下痕迹,例如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在杜培武案中,杜培武被拘留后,负责该案侦查的公安机关先后采用不准睡觉连续审讯、拳打脚踢的方式对杜进行刑讯,甚至还用电警棍对杜进行击打,直至杜屈打成招,承认了“杀人”的犯罪“事实”,指认了“作案现场”,从而酿成了这起差点使无辜者枉死的惊天冤案。检察人员在审查证据合法性时,尤其要注重发挥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官的作用。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职责,规定驻所检察部门应当受理在押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控告、举报和申诉。为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如果在押人员提出存在非法取证情形并提供了证据,检察人员有义务固定证据;调查看守人员、讯问人员是否有非法取得口供的行为,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违法或提出检察建议。驻所检察官司的检察记录,最直接地反映了非法取证行为是否存在,能够有效排除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是检察机关作出相关处理决定的重要依据。
  辩护人也应利用会见嫌疑人之机,向其询问侦查部门有无非法取证的现象。有些嫌疑人对检察人员的讯问,心存疑虑,认为检察人员与公安人员一样,都是控诉方,不敢将其在公安机关受到的非法待遇告知检察人员,相反他对自己的辩护人具有认同感,能够将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作为辩护人得知相关情况后,若其中有些情况影响到证据的证明效力,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承办检察官反映。从而在公诉阶段争取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二)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问题审查后的处理
  建议检察机关的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审查报告中单列一项,即证据的证明力及证据效力,在这一章中,对全案的证据能力进行综合评说,包括物证、书证等七种证据形式,对证据存在瑕疵的,要提出补充、完善的办法;对经过依法审查,如果能依法确认移送起诉的证据系非法取得的,案件承办人应当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三条的规定,提出排除此项证据的建议。
  分管检察长或部门负责人应对承办人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建议进行认真审查,以决定是否最终予以排除。即不作为指控证据提交法庭。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六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
期刊
户籍制度是中国一项涉及全体人民切身利益和中国社会生活之基本形貌的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制度。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旧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具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控制制度的一切基本特点,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  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特点   1.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  当今中国的户籍制度,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理想认同和精神支撑的重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发展和升华。时代的发展,既给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中华民
期刊
摘 要:当后现代主义文学陷入集体虚无主义的泥沼,艰涩荒诞,语焉不详,故作深沉的冥思增大了与快餐文化语境下的大众的鸿沟,文化再次遭遇边缘化的囧境,一边是文化下移后大众拒绝任何形而上的思考;另一边是笼罩着末世气息的文坛空泛地叫嚷着“死亡、荒芜、存在、结构”,以模糊、不确定、残缺的哲学片段和艺术手段来编制超现实的文本。叫嚷“文学应该死亡”的文化精英正在将文学推入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柜中,而另一群人却试图以传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人们向往大自然,重返大自然的要求,日益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讨论基于人们对于自然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向往,通过对国外回归自然的设计思想的阐释,阐述如何更好地实现自然美,使设计价值向倡导生态价值过渡,形成未来设计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准则。  关键词:回归自然;自然风格;现代室内设计    回归自然的室内设计展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期刊
摘 要:讽刺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儒林外史》讽刺特色就是喜剧氛围下强烈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讽刺;真实;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它全面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处于封建统治下的人们的生活及精神面貌,尤其是作者吴敬梓用犀利的笔锋对准了当时的儒林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要具有抗压、自信、与人合作等各方面的素质。高等院校中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以教的方式为主,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为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一种更新的、更先进的体育教学方式的出现,而拓展训练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关键词:拓
期刊
摘 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诗词谚语更是浩如烟海,灿若星河,特别是唐诗宋词更是文学史上的瑰宝,许多诗句,精妙绝伦,令人百读不厌,过目难忘。中国古代诗词谚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许多诗作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诗句由于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而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出典型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也反映了人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主观认识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薄弱学校的改造往往强调外部对人、财、物的更多投入,即靠外部的“输血”来促发展,这虽然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考虑,容易导致办学者的依赖心理,制约学校的发展。一般来讲,“输血”只能治标,“造血”才能治本。在各级政府逐步地承担起改造薄弱学校的主要责任以及薄弱学校改进的时机趋于成熟的新背景下,薄弱学校自身更应该发挥主人翁精神,苦练“内功”,这样才能做到内外统筹。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关键词:审美意象;艺术意蕴;舞蹈艺术    引言: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