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时代。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变幻莫测。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霸主,不管是春秋首霸齐桓公治下的齐国,还是卧薪尝胆之后勾践治下的越国,都只是引领风骚数十年,而真正笑到最后的则是“隐忍”了数个世纪之久的秦国。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而更让人们感到奇怪的则是国力一直雄厚的齐国却没有一统天下。本文则主要针对这个问题浅谈一下对此的认识。
关键词:春秋战国;乱世;齐国;一统天下
提到“战国七雄”,我们自幼耳濡目染的便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个顺序可不是任意编排的,他是综合各国实力而排出来的,齐国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实力最强的国家,他诞生了春秋首霸——齐桓公,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拥有这样灿烂文明的齐国却没有统一天下,简单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君王昏庸无道。齐国先后经历过两姓共四十位君。但真正算得上有作为的君王也不过是齐太公、齐桓公、齐威王这几位。而其他大多数是昏庸无能之辈。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自幼便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交好,不久两人之间便产生感情,被其父齐僖公知道之后,齐僖公大怒,严厉斥责了齐襄公。事后,齐僖公将文姜远嫁鲁国,但齐襄公却对文姜一直念念不忘。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正月,齐襄公与鲁桓公在泺池会见,齐襄公趁机再次与文姜私通。鲁桓公知道此事之后,非常气愤,并指责文姜,文姜告知齐襄公。于是,齐襄公为了自己的私欲,要设计除掉鲁桓公。同年四月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席间齐襄公不断向鲁桓公敬酒,待到鲁桓公被灌醉之后,齐襄公命公子彭生扶鲁桓公登车,彭生借机勒死鲁桓公。鲁国人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于是,齐襄公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齐襄公不但在个人恩怨方面昏庸无能,在国家问题方面也是视之如儿戏。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管至文到葵丘驻守一年,约定瓜熟时节前往,到明年瓜熟时节派人去替换。可当期满连称等人请求派人替换时,齐襄公却不同意。连称和管至父非常愤怒,于是策划叛乱。公孙无知作为齐僖公的侄子,在僖公当政时非常受重用,连衣服礼仪等种种待遇都和太子一样。齐襄公即位后却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于是,连称、管至父二人便利用公孙无知发动叛亂,最终杀死了齐襄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齐襄公的评价为:“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
齐国历史上昏庸无道的国君可不止这一位。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其为人骄傲,喜好享乐。
先是被苏秦骗的晕头转向,差点上了秦国的当。后又在国家存亡之际,多次做出傻事,最终导致齐国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实力。
齐闵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齐将触子率齐军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旁边。齐闵王敦促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族类,掘平你的祖基!”触子为此十分伤心,准备让齐军战败。两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触子驾一辆车而去,不知去向。接着,齐闵王又派另一位将领达子统帅残兵在齐城门秦周之地迎战五国联军。情势危急但无物犒赏战士,为了激励战士,达子派人向闵王请求赏金。闵王大发其怒说:“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结果齐军与燕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达子战死沙场。乐毅抓住时机,乘胜进军,一举攻下七十余城,齐闵王仓惶逃奔卫国。卫君避舍称臣,但齐闵王仍以大国之君自居,傲慢无理,结果遭到卫国人的驱逐。后又前往邹、鲁等地,邹人和鲁人也拒绝接纳。最后只好奔莒。楚顷襄王派淖齿救齐,淖齿被齐闵王任命为相。可淖齿无心救齐,却有心与燕国瓜分齐国。最终齐闵王被淖齿所杀。
齐闵王作为齐国后期的一位国君,并没有勤劳持政,广言纳谏。反而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导致国内政治混乱,百姓生灵涂炭,最终死在了五国联军的联合讨伐之下。
第二,深处东方的安逸。通过战国时期的地图不难看出,齐国处于整个争斗势力范围的最东方,其位置相对于其他各国来说,都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首先,其东部濒海,那时的东部海域绝不需要担心倭寇进攻所带来的危险。
其次,北部的燕国与南部的楚国到了战国后期早已没了当年的雄风。西部的三晋则每日沉浸在强秦进攻的担忧之下,更无力与齐国一较高下。
最后,最强的秦国则被韩、赵、魏挡在了函谷关以西南部,西部,北部的少数民族则一一被其周围的诸侯国当在远离国土之外。如此安逸的环境,齐国怎愿参与到乱世的纷争当中去。
齐国的过度安逸或许也与外界有一定的联系,这其中关系最大的莫过于秦国了。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将愚昧的齐国骗的晕头转向,自打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来,齐国竟然安稳的度过了数十年。在其国家被灭前五十年内,竟然没打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齐国的灭亡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存在的道理。
第三,缺乏野心。我们都知道齐国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强国自居,这一点大部分国家也都认同。但我认为齐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结于他的经济实力。
管仲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在当时,能拥有如此先进的眼光实属不易。再加上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临海的优势使得齐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渔业以及更为重要的盐业。这让齐国比起其他国家更有优势成为经济上的大国。
但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拥有过人的军事实力才是王道,才能立于乱世而不倒。但显然齐国的军事实力与他们的经济实力想差甚远。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统治者没有野心。齐国地处平原地区,境内并没有什么险要地势。如此易攻难守的地势竟都没有引起齐国历任统治者的重视,可以说是缺乏战略眼光。
第四,结语。历史没有选择齐国自有历史的道理,而数千年之后的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作与史籍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伟大与荣耀。
作者简介:
王克洋(1997.10—),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专业,现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市场营销专业1601班。
关键词:春秋战国;乱世;齐国;一统天下
提到“战国七雄”,我们自幼耳濡目染的便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个顺序可不是任意编排的,他是综合各国实力而排出来的,齐国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实力最强的国家,他诞生了春秋首霸——齐桓公,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拥有这样灿烂文明的齐国却没有统一天下,简单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君王昏庸无道。齐国先后经历过两姓共四十位君。但真正算得上有作为的君王也不过是齐太公、齐桓公、齐威王这几位。而其他大多数是昏庸无能之辈。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自幼便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交好,不久两人之间便产生感情,被其父齐僖公知道之后,齐僖公大怒,严厉斥责了齐襄公。事后,齐僖公将文姜远嫁鲁国,但齐襄公却对文姜一直念念不忘。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正月,齐襄公与鲁桓公在泺池会见,齐襄公趁机再次与文姜私通。鲁桓公知道此事之后,非常气愤,并指责文姜,文姜告知齐襄公。于是,齐襄公为了自己的私欲,要设计除掉鲁桓公。同年四月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席间齐襄公不断向鲁桓公敬酒,待到鲁桓公被灌醉之后,齐襄公命公子彭生扶鲁桓公登车,彭生借机勒死鲁桓公。鲁国人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于是,齐襄公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齐襄公不但在个人恩怨方面昏庸无能,在国家问题方面也是视之如儿戏。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管至文到葵丘驻守一年,约定瓜熟时节前往,到明年瓜熟时节派人去替换。可当期满连称等人请求派人替换时,齐襄公却不同意。连称和管至父非常愤怒,于是策划叛乱。公孙无知作为齐僖公的侄子,在僖公当政时非常受重用,连衣服礼仪等种种待遇都和太子一样。齐襄公即位后却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于是,连称、管至父二人便利用公孙无知发动叛亂,最终杀死了齐襄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齐襄公的评价为:“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
齐国历史上昏庸无道的国君可不止这一位。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其为人骄傲,喜好享乐。
先是被苏秦骗的晕头转向,差点上了秦国的当。后又在国家存亡之际,多次做出傻事,最终导致齐国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实力。
齐闵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攻齐。齐将触子率齐军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旁边。齐闵王敦促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族类,掘平你的祖基!”触子为此十分伤心,准备让齐军战败。两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触子驾一辆车而去,不知去向。接着,齐闵王又派另一位将领达子统帅残兵在齐城门秦周之地迎战五国联军。情势危急但无物犒赏战士,为了激励战士,达子派人向闵王请求赏金。闵王大发其怒说:“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结果齐军与燕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达子战死沙场。乐毅抓住时机,乘胜进军,一举攻下七十余城,齐闵王仓惶逃奔卫国。卫君避舍称臣,但齐闵王仍以大国之君自居,傲慢无理,结果遭到卫国人的驱逐。后又前往邹、鲁等地,邹人和鲁人也拒绝接纳。最后只好奔莒。楚顷襄王派淖齿救齐,淖齿被齐闵王任命为相。可淖齿无心救齐,却有心与燕国瓜分齐国。最终齐闵王被淖齿所杀。
齐闵王作为齐国后期的一位国君,并没有勤劳持政,广言纳谏。反而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导致国内政治混乱,百姓生灵涂炭,最终死在了五国联军的联合讨伐之下。
第二,深处东方的安逸。通过战国时期的地图不难看出,齐国处于整个争斗势力范围的最东方,其位置相对于其他各国来说,都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首先,其东部濒海,那时的东部海域绝不需要担心倭寇进攻所带来的危险。
其次,北部的燕国与南部的楚国到了战国后期早已没了当年的雄风。西部的三晋则每日沉浸在强秦进攻的担忧之下,更无力与齐国一较高下。
最后,最强的秦国则被韩、赵、魏挡在了函谷关以西南部,西部,北部的少数民族则一一被其周围的诸侯国当在远离国土之外。如此安逸的环境,齐国怎愿参与到乱世的纷争当中去。
齐国的过度安逸或许也与外界有一定的联系,这其中关系最大的莫过于秦国了。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将愚昧的齐国骗的晕头转向,自打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来,齐国竟然安稳的度过了数十年。在其国家被灭前五十年内,竟然没打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齐国的灭亡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存在的道理。
第三,缺乏野心。我们都知道齐国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强国自居,这一点大部分国家也都认同。但我认为齐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结于他的经济实力。
管仲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在当时,能拥有如此先进的眼光实属不易。再加上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临海的优势使得齐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渔业以及更为重要的盐业。这让齐国比起其他国家更有优势成为经济上的大国。
但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拥有过人的军事实力才是王道,才能立于乱世而不倒。但显然齐国的军事实力与他们的经济实力想差甚远。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统治者没有野心。齐国地处平原地区,境内并没有什么险要地势。如此易攻难守的地势竟都没有引起齐国历任统治者的重视,可以说是缺乏战略眼光。
第四,结语。历史没有选择齐国自有历史的道理,而数千年之后的我们只能在影视剧作与史籍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伟大与荣耀。
作者简介:
王克洋(1997.10—),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专业,现就读于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市场营销专业16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