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实践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全盟总人口近168万,是自治区的一个农牧业大盟。2000年以来,该盟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信息网络建设全面铺开。近年来,兴安盟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力度。先后开通国家公用数字网(ChinaDDN)、中国公用宽带业务骨干网(ChinaFRN)和Internet网。2000年建成“兴安盟行政公署”党政综合门户网站并接入互联网。全盟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党政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建立。到2009年年末全盟有移动电话用户86.11万户,全盟互联网络用户5.0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07%,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2.0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11万户,家用电脑21台/百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620万元。2009年内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50万人次,培训乡村技术骨干0.8万人次,送科技下乡2269人次。
  农牧业信息化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兴安盟农牧业信息化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成立了兴安盟农牧业信息中心,各旗(县、市)农牧业局相继成立了农牧业信息中心。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了信息工作中来,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信息中心与20多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信息互换机制;与科技部门合作,投资建设了26个视频系统信息站;与网通公司合作,开通了农牧业信息智能语音查询电话系统(16880088)、农畜产品价格查询电话(1680003)、农资与农畜产品市场监督电话(12316);全盟的806个信息站被指定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基点;在5个旗(县、市)建设了信息网站;为3个乡镇建设了信息化示范基点网站;指导75个乡镇建立了具有“五个一”工程要求的信息平台;与兴安盟电台、电视台、《兴安日报》等媒体联合开辟了农牧业专题节目、专栏等宣传栏目;实行了农牧业实用技术语音查询电话专家坐席制度;建立健全了有关信息工作考核、奖励等制度。
  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效益明显。以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机构为工作切入点,盟、旗两级农牧业部门均建立了农牧业信息办(中心)。全盟75个乡级政府成立了信息站,配备2个专(兼)职信息人员;网站建设服务化信息推动,2003年以来先后建成盟旗乡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站10个,其中盟级网站2个,旗县级网站5个,乡级网站3个,实现盟旗乡三级互联;以培训信息员队伍,使其成为为农村信息化带头人,经培训并注册农业部“一站通”网站人的信息员500余人,日常农民培训已达3000余人次;以开展网上商务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突破点,先后发布粉条、玉米、油葵等农产品信息,有力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以点带面抓示范,整体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盟农牧局建成并开通了农牧业实用技术(12000条)语音查询电话、建成了盟级远程教育网,建成了农牧业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并抓一处乌兰浩特市农村财务电算化示范点,使我盟的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带动全盟各乡镇及村屯农民开辟了新的投资方向,新增电脑500多台,并宽带上网,农户能在家里上网查阅信息,开展网上商务。
  科右前旗建立了实现全部乡、镇和部分村嘎查的视频语音网络服务平台,共同打造兴安盟农牧业信息化传播网络。充分利用网通公司及移动公司投资开展的“电话进千村”、“手机万户”活动,盟农牧业局投资建设语音查询系统技术知识库与其合作,利用网通公司800个村级服务站,共同为农牧民服务,互利互惠。
  为提升农牧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影响力,同电视台合办60期农牧业专题片,在《兴安日报》农村版开办为期一年的“普及农牧知识、服务三农三牧”专栏。相应的软件系统也得到开发利用,如病虫可视化系统有四个县在应用,另外,盟农牧业局同气象局合作开发种子可视化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服务农民的技术手段和质量。还创造性地培训农资经营户上专业网活动,对进货作自我检查,有效实现了自我净化市场。
  
  “四个结合”推动农牧业信息化
  
  在推动农牧业信息化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创新方法,狠抓“四个结合”:
  (一)把农牧业信息员培训与农资经销活动相结合
  兴安盟农牧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农牧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紧紧迎合农牧民对农资品种、质量、价格等感兴趣的心理,把农牧业信息员培训与农资经销商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我们举办的“农业信息员培训与农资示范店农资销售暨农技推广培训班”,邀请农资生产企业、农业技术部门和农牧业信息中心的专家学者现场讲授农牧业信息服务、农牧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农牧业标准化、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农资知识,以及“一站通”商务网站注册与应用常识等涉农知识,发放了《走进兴安农牧业信息服务指南》等科技资料3000多份,深受牧民欢迎。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的农牧业信息培训,大大激发了农牧民朋友对农牧业信息的需求与渴望,促进了农资经营者的销售,还缓解了农业信息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就这样,近年来我们累计培训农民信息员和农资经营商户信息员达5千多人,培训农牧民2万多人,农资销售额因此增加100多万元。
  (二)把农牧业信息化培训与新型农牧民培训相结合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未来的农牧业是现代化、信息化的农牧业,不掌握信息化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农牧业的要求。几年来,我们在实施“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新型农牧民培训工程的同时,与农牧业信息化工程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累计培训新型农民6000多人,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多人。在培训中,我们把农牧业信息化知识培训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培育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新型农牧民、扩大农牧业信息化的辐射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把智能语音查询电话的开通使用与“农资放心企业”的评选活动相结合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组织30多名专家,投资10多万元,历时8个月,开通了包含12000余条农牧业信息的智能语音查询电话系统,但因运营资金缺乏一度无法正常开通使用。盟农牧业信息中心成立后,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语音查询系统的开通使用与全盟“农资放心企业”的评选结合起来,向被评选的“农资放心企业”收取信息发布费,信息中心免费为企业在《兴安盟农牧业信息网》、兴安电视台、《兴安盟农牧业信息智能语音查询指南》、《农牧业系统电话号码薄》等载体发布信息,进行宣传报导。自2007年7月21日,语音查询电话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解决疑难问题9000多次,为806个信息基点免费发放“查询指南”,消除了信息进村入户的“瓶颈”。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一方面既为“兴安盟农牧业信息智能语音查询系统”的开通提供了资金保障,使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电话网络查询农牧业知识,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的需求,实现了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规范了全盟农资市场秩序,维护了农牧民和广大消费者利益,同时引导农牧民购买放心农资,既服务了企业,又服务了“三农”,在保障兴安盟农牧业生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把农牧业信息化的开展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相结合
  兴安盟正在重点建设300万亩八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把农牧业信息化工作渗透到基地建设中,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为农牧业信息化提供了可发布的新鲜信息,农牧业信息化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延伸和辐射提供了信息平台、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价格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四电一报”加大对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和品牌的对外宣传,使绿色食品基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入驻我盟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与日俱增,有利地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的进程。我们还将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同绿色食品产业有机融合,大大促进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探寻解决途径
  
  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回顾以往的工作经历,我们切身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是领导重视与农牧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息息相关。二是农牧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资金作保障,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三是农牧业信息化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工作水平,如果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服务人员,则会严重影响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四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人均收入高低不均,在向信息化迈进的过程中,有因经济问题没有电脑而使一套好的信息系统无法推广使用;有因为素质问题无法理解信息的含义,致使原本一条先进的技术建议无法采用;有因为观念问题无法接受“电脑农业”的观点,致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最后一环脱节等。五是信息化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因此只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互相支持,整合资源,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更好地做好农牧业信息化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六是信息化工作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可以充分利用农牧业信息网站语音查询系统、农牧业专题节目优势,实现市场化运,这样既能解决农牧业信息化运作过程中经费不足和投入后劲不足的问题,又可有效宣传、打造地方农产品、农资企业产品品牌,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三牧”和社会。
  当然,包括农牧业在内的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解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垂直对应稳定的信息机构。把信息化建设做为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从内心树立信息观念,“只有掌握信息,实现农业信息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设专人分管,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其次,在政策上要营造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宽松环境与扶持政策。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管理。第四,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支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站的建设,为开展农村信息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农村信息服务投资体系。第五,提高信息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目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工作队伍,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要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能够对农产品市场行情、价格走向、品种等方面定期给出阶段性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提供可靠的前瞻性服务。第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重点是在农民中普及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的观念,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水平。通过发现和培养农村信息典型户的方式,通过典型户带动广大农户重视信息,利用好信息强化农民信息化意识,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问题。第七,完善网络等基础设施。整合手机、电视和电脑“三个屏幕”,以“移动+互联”的方式,走“新型信息化”的道路,在硬件设备上实现“信息助农、信息富农和信息惠农”的目标。与此同时加强数据库以及相应配套软件建设。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网络平台环境,统一、规范的数据库系统,对信息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数据库及栏目开发统一标准和规范,信息收集整理统一标准。第八,解决好农民上网、联网、用网问题,更要做好农业大户的个人网页建设的指导,拓宽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途径。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和谐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之,农业信息化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重视发挥电信运营等企业的作用,开展政企合作,农企合作,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委党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膏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连续灌胃给予小鼠扶正固本膏15天,通过免疫器官重量检测,碳粒廓清试验来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组脾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通过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发病因素和病机阐述病症。结论: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策略,当谨
目的:建立肝苏分散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肝苏分散片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我院CT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
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最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
现代社会,信息的创造、分配、传播、使用和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推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引擎。可以说,信息化已深深植入了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
印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有11亿人口是在25岁以下。在过去三年,印度的经济增长达到8 ,其中服务业达到了整个经济规模的一半以上。期间,信息通信技术引领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开发计划暑、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4日在重庆共同主办了“2009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全国19个省、53个
江苏省环保厅作为江苏省政府机关第一批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数据对接单位,目前成功实现与省政府行政权力平台的数据对接,将首批行政权力事项以及自由裁量共646条数据
短短几年间,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贸易、卫生、教育以及人类通信与交流的架构。并且,其所具有的潜力远远大于我们在它诞生后的这一小段日子里所看见的。在管理、推动和保护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与其缔造者一样富有创新精神。  ——原联合国秘书长 科菲·安南    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基础设施  互联网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之一,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