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蛇毒新武器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全球每年至少有230万人被蛇咬,其中许多人因此中毒死亡。而救治这些人的唯一药物就是抗蛇毒血清。但抗蛇毒血清只能从蛇毒中提取,因此数量极小,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抗蛇毒血清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首先,血清要从蛇毒中提取,所以价格昂贵,难以普及。这里有个对比,富裕的澳大利亚和贫穷的新几内亚岛两者邻近,并且毒蛇都很多。两个国家每年都有不少人需要血清的治疗。但澳大利亚人用得起抗蛇毒血清,每年仅有2人死亡,而新几内亚岛的居民因付不起昂贵的血清费用,每年约有1000人被蛇咬死。

  其次,毒蛇有不同種类,抗蛇毒血清具有特异性,一种血清只对某个特定种类的蛇的蛇毒有效,而对其他种类的蛇的蛇毒要么效果不大,要么无效。例如抗蝮蛇毒血清只对蝮蛇毒有效,对其他种类的蛇毒效果不大。
  第三,就算找到匹配的血清,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抗蛇毒血清还是一种强大的过敏源。血清能引起被注射者的过敏反应,轻则导致皮疹、瘙痒和发烧,重则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是死亡。
  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蛇毒,还有另外的40万人永久致残。为此科学家开始研制新型的抗蛇毒血清。

人工合成抗蛇毒血清


  目前在人工合成抗蛇毒血清方面,科学家已经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
  一种是利用病毒制作的抗蛇毒血清。2018年,科学家们成功利用病毒制作出了合成抗蛇毒血清,这种合成抗毒血清专门针对非洲黑曼巴毒蛇的神经毒素。
  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的:科学家们先在培养皿的底部放置高质量的蛇毒,然后在蛇毒上面直接“铺”一层由上百万种能够产生抗体的不同病毒组合而成的“毯子”,一段时间后,科学家们收集病毒们产生的抗体并用于使用。
  合成抗蛇毒血清的优点在于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这种合成血清能够中和黑曼巴毒液中的树突毒素。科学家们已经在老鼠身上取得了成功。
  另一种是能捕获毒液的纳米颗粒。同样是2018年,另外一组科学家还研制出了一种能应用于多种蛇毒的抗蛇毒血清,这种血清是直径小于100纳米的纳米颗粒。这种特殊的纳米颗粒能接近并捕获磷脂酶A2和三指毒素的蛋白质,磷脂酶A2和三指毒素是海蛇、黑颈蛇和死亡蝰蛇等蛇类的毒素。这些蛇的毒素能使皮肤大面积地起泡、坏死,剂量足够的话能直接导致死亡。纳米颗粒会与这些蛋白质纠缠在一起,并改变它们的结构,从而消除它们的毒性。
  科学家们在中毒的实验鼠身上注入纳米颗粒,结果使皮肤细胞死亡的面积减少了80%左右。
  纳米颗粒比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更便宜,所以在未来将被推广。
  还有一种是能利用噬菌体来清除蛇毒。噬菌体是一种能够直接利用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并且具有极高特异性的病毒。如有一种噬菌体叫做烈性噬菌体,它能利用宿主的遗传物质无限自我复制,直至从宿主内部爆体而出,然后杀死宿主。正因为烈性噬菌体的这些特点,有科学家看上了它。目前有科学家正在想办法培育出以蛇毒分子为靶子的变异烈性噬菌体。

蛇的DNA分析技术


  由于传统的血清具有特异性,所以医生必须事先弄清楚伤者是被哪种蛇给咬了。然而往往医生无法弄清楚伤者究竟是被哪种蛇给咬了,伤者没看见或是无法描述是哪种蛇咬了他,这就导致医生有很大概率用不对血清。

  因此,就有科学家从这方面入手,试图开发出一种蛇的DNA分析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医生只需要拿个棉签直接在蛇的咬伤处取样,就可以像法医根据DNA数据识别罪犯那样识别出“凶手蛇”,然后“对症下药”。虽然这种技术成本也很低,不过目前这种技术还未成熟,它的推广使用估计还得等一会儿。

  如果以上这些技术将来都能够投入使用,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从“蛇口”中活下来。
其他文献
一个小朋友操作着屏幕里的一艘宇宙飞船,飞船能够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地自由变向,还能在瞬间加速和减速。屏幕里许多掉落的小行星向飞船砸去,还有飞碟向飞船开火,小朋友需要快速地操作按键,驱使飞船躲避危险的同时开火击毁阻碍其前进的小行星和飞碟。而当飞船完成任務后,便会通关。这时小朋友便会很开心地手舞足蹈,说不定晚上还会梦见自己开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驰骋,并敏捷地避开飞来的小行星的撞击呢!  问题是,当你开
期刊
声音怎么来的?  宇宙中最大的声音是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我妈妈早上喊我起床的声音!这声音大到直接把我从另一个世界吓回来了!”这当然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打雷、地震、火山爆发的声音可比妈妈的声音大多了。  那么什么是宇宙中最大的声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声音是怎么出现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振动,它的存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声源,也就是振动的物体;二是要有能使声音(即振动)传递出去的介质。所有的气体
期刊
在我们的印象中,花朵貌似都是“弱不禁风”的,只要轻轻摇下花柄,或者吹来一阵小风,它们便会哗啦啦地飘落到地上。有时你只需轻轻一捏,它们娇嫩的身躯便会破碎,接着很快枯萎。然而,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斯科特教授最新的研究颠覆了我们想象:花朵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不同的花朵也有着不同的形状。有多个通过花中心轴的、能将其分为对等的两半的切面的花,称为“辐射对称花”;而只有一个通过花中心轴的、能将其分为
期刊
正规的地图上标明的桑迪岛的位置(红色圆圈中)卫星地图中桑迪岛的形状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是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也是一名优秀的制图师。他曾三次前往太平洋,带领船员成为首批登陆澳大利亚东海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在海洋的探险之旅中,他发现了许多岛屿,并将它们绘制在地图上,其中一个岛屿就是桑迪岛。据说,这个岛屿是库克船长在1774年发现的,位于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和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之间,岛屿呈细长型,
期刊
现在对于许多人来说,给自己的基因组测序已不是稀罕的事情。通过测序,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显性的或隐性的疾病基因。这对于预防、治疗某些疾病,阻止它们遗传给下一代,有着莫大的好处。  但要是较真起来,仅仅给自己的基因测序似乎还不够。要知道你的身体并非仅属于你,它是一个生态系统,除了人体细胞,还寄生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尤以寄居在肠道的微生物居多。这些微生物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精神状况,也有着
期刊
秘鲁的纳斯卡地区是个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巨大的地画使考古学家们着迷,也让他们困惑,这些地画到底有什么用?这么大的地画是怎么画出来的?而一些奇怪的地画还让人们将它们与外星人联系起来,认为这些地画是外星人留下的标记,以便他们的飞船来到地球时,能找到准确的降落地点。  当然,大多数考古学家并不认为纳斯卡地画是外星人设的“路标”。不过,2018年一则关于6具发现于纳斯卡的木乃伊的报道,却似乎验证了外星人曾光
期刊
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已经被冰冻了亿万年,冰封万年的土地中到底埋藏着什么?  1982年冬天,一声枪响打破了南极大陆的平静。一名挪威科考队员驾驶直升机坠亡在了美国科考营地附近,在此之前,他开枪射击了一只“狗”状怪物,由此美国科考队捕捉了“狗”并开始调查挪威科考队员的死亡原因。他们发现南极挪威站中一片狼藉,四处散落着奇怪的尸体,而且当晚,一些美国队员也变成了像地上尸体一样的怪物,并开始袭击其他人,危险蔓延
期刊
埃纳尔与另一位飞行员吉姆·佩恩(左)在佩尔兰Ⅱ号上握手  2018年9月2日,佩尔兰Ⅱ号滑翔机打破了世界纪录,它成功在23千米的高空滑翔。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因为佩尔兰Ⅱ号是一架无引擎滑翔机,它从一开始升空,到23千米的高空,全是靠风“托”起来的。  这架滑翔机是怎么飞起来的?为何科学家们要费劲心思制作这样这样一种滑翔机?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气浪”托起无引擎滑翔机  多年以来,飞机工程师们认为,无
期刊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然而,维持庞大的海底光缆网络却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除了来自渔船、自然灾害的破坏之外,鲨鱼等鱼类的啃咬也会破坏光缆。所以,如果网络不太好的话,也可能是鲨鱼在海底捣鼓着光纤电缆。  鲨鱼喜欢啃咬光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海洋中铺设光缆以来,就有报道称鲨鱼袭击了光缆。1989年建造的第一条深海光缆曾多次出现故障,研究人员在光缆上发现了鲨鱼的
期刊
流行性感冒可以通过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那么癌症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机制?检查我们脑海中的知识库,结论或许会是——不可能。  癌症确实不会传染,但是能引起癌症的病毒却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并在不同人体内引发癌症,比如常见的癌症宫颈癌。研究显示,99.7%的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的,这是最早被发现能导致人类患癌的病毒。  1976年,德国病毒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鉴定出了这种病毒。在豪森的研究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