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如果要问21世纪哪种音乐类型将在全球范围最为盛行,那可以说除了世界音乐还是世界音乐包括新生儿世界节拍。人们的心灵将因世界的敞开而拉阔,音乐天堂欣欣然也必将为这股世纪风潮而荡涤胸府:系列专题因此鱼贯而出——
永恒的Celtic,永远的凯尔特民谣
我爱Celtic文化,我爱Celtic音乐,我爱Celtic民谣。想去英伦三岛的愿望由来已久,想去爱尔兰的欲望与日俱增,一定要去都柏林。不是旅游观光,是沐浴更衣,用音乐,用Celtic文明的宝石绿色之汁液,源远流长。
就像远游、流浪、彷徨的灵魂找到诞生地、栖居地般欣喜,对Celtic的溢美之词当真可比“涛涛江水”,但还是得从简从慢道来。
Celtic就是凯尔特、克尔特、塞尔特。凯尔特人是欧洲最古老的种族之一,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就开始在阿尔卑斯山兴起,其中宝岛爱尔兰就是摇篮。扩散到英伦群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凯尔特人在当时的欧洲处于强势辐射的统治者地位。他们的由强转衰是从公元2世纪受到罗马帝国和日尔曼族群的攻击开始的,并受到罗马帝国宗教的同化,但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斯以及英格兰凯尔特族群文化今天依旧献活茁壮如昔。而且随着海外移民,Celtic文化也随着增殖,在当今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以至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四处开花结果。Celtic的文明疆域是无国界的,要从音乐、文化、语言上来界定概念,而非像国家那样用政治和人口来区分。
只能说凯尔特人是天造的,天生的为音乐而存活于世的族类,勿庸置疑。他们高大强壮、肤色白晰、乐观尚武、爱好闯荡、勤于开拓。他们的勃兴让人不由念及我们曾经的盛世唐朝。
凯尔特人天生的浪漫、豪放、伤感、悲情、以及最为难能可贵的忧郁 ;他们性格的真诚、性灵的豁达,从不因宗教纷争、战火硝烟、贵贱荣辱而改变,加上水土的独特优质、纯粹自然,从而使凯尔特人、尤其几乎和凯尔特人等称的爱尔兰民族成为当今世上最佳的天籁之音的酿造者,而爱尔兰岛这颗 “大西洋上的绿宝石”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天堂。天堂的标志就是爱尔兰共和国的国徽“竖琴”。
音乐天堂——爱尔兰
说爱尔兰是音乐天堂一点都不夸张。这也并不止因为爱尔兰出产了U2、Sinead O’Connor、The Cranberries、Enya、Boyzone、West Life、The Corrs、Secret Garden等当代主流音乐大腕,也不止因为有举世赞叹的歌舞剧《大河之舞》,以及奥斯卡获奖电影《勇敢的心》、《铁达尼号》等的推波助澜。
今天,爱尔兰民间仍传唱着源自中古时期的纺织歌曲、捕鱼歌曲、磨谷歌曲等劳动歌曲。而早在公元12世纪,爱尔兰人就有专业的音乐诗歌弹唱大师闻名于世,那些大师在当时就是以竖琴的高超技艺让欧洲瞩目的。竖琴可说是爱尔兰民族的脊柱,是凯尔特音乐的龙骨。它的兴衰伴随着民族的独立和音乐文化的繁衍,它的倒影有几个世纪的光阴那么悠长。
爱尔兰音乐的发达,民谣的繁盛离不开文学的深厚底蕴。早期的爱尔兰历史以英雄传奇史诗为主;而现代则有意识流小说颠峰巨作《尤利西斯》和詹姆斯·乔伊斯、以及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剧作家肖伯纳、剧作家贝克特、和诗人希尼。
爱尔兰民谣是凯尔特民谣的重要核心部分,大概可分为四种。一是源自中世纪的古咏唱歌曲Air,由18世纪都柏林诗人唐麦斯·摩尔作词的“夏日最后的玫瑰”就是代表作,当然还有“丹尼男孩”;二为电影最喜欢作为配乐的吉格Jig音乐,如《铁达尼号》与《纽约黑帮》,但更闻名遐迩的是《大河之舞》的起源、现代“踢踏舞”的根源——爱尔兰国舞“吉格舞”;三为连索Reel音乐,源头在凯尔特文化第二故土苏格兰,在爱尔兰也相当风行。说到苏格兰,不免在耳边第一时间响起天籁般的“苏格兰风笛”;第四就是闻名全球的凯尔特民歌Celtic Song,在当今世上之缤纷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爱尔兰是民谣天堂、新世纪音乐的温床,也是古典音乐的福地。贝多芬就曾改编过62首爱尔兰歌曲 ;肖邦深受都柏林诗人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的小夜曲的影响。而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经典清唱剧《弥赛亚》是1742年在都柏林由本人亲自指挥首演的。
如果你是古典音乐迷去到爱尔兰,国家音乐厅和皇家都柏林协会举办的各种顶级独奏会和音乐会是不能错过的;而每年六月邀集国际明星在上等宅邸演出的爱尔兰大剧场音乐节,同样是要奋身前往的。在爱尔兰的夏季,许多城镇还有午间剧场、露天音乐会和乐队演出现场,国家音乐中心等的曼妙歌舞也保证让你心神大悦。
古典开道,民谣激活。
当今的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他们大多能说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放眼望去还有散居在美洲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凯尔特移民后代,虽远离母国,但血脉相连、情性不改,这点至为令人感怀。
1904年,一位叫做John McCormark的凯尔特裔男高音歌唱家开始在伦敦录音并公演,他把爱尔兰民谣与古典音乐巧妙结合,经过改编的“The Minstrel Boy”、“The Irish Immigrant”、“The Sunshine Of Your Smile”开始唱响于世界。而McCormark也成为民歌复兴的第一位开拓者。
接下来的Delia Murphy就是受到John McCormark启迪的女歌唱家,她用三件套:盖尔古腔、爱尔兰口音加上无敌的竖琴所炮制的“The Spinning Wheel”,奠定了20世纪上半页的爱尔兰音乐风格。Murphy不局限于民谣的原味改编,还把美国百老汇与爵士乐因素嫁接到民族音乐上;在二战后还把凯尔特语歌谣翻译成意大利语在欧洲拓展渗透。
此下的凯尔特民谣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移居海外的后裔最为擅长用包装改良的方法或用古典音乐的技艺去激活母国民谣,他们有歌手、乐器演奏家、吉他名家、长笛演奏家以及管弦乐团。
直到了1962年,举世闻名的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在爱尔兰掀起了一股后劲十足的民谣复古风潮,他们在音乐上的大胆尝试引领了民间乐团的变革。乐团坚持用流传最广的古老民族乐器如:竖琴、提琴、木笛、锡哨、双风箱手风琴、肘臂风笛和羊皮鼓,演奏传统歌谣。而对爱尔兰扬琴(Timpan)的复兴更见其爱乐精神之可嘉。The Chieftains创造了几十张可用作权威的凯尔特民谣研究资料的专辑,享誉世界的有《Tears of Stone》、《The Chieftains》、《The Long Black Veil》、《The Journey Home》、《The Bells of Dublin》、《Down The Old Plant Road》等。乐团与不同国籍不同音乐领域的艺人实验性合作又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同时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的融汇与再生。从而也缩减了人类的隔膜和距离。
与The Chieftains一道成为民谣革新中坚力量的还有爱尔兰的Stockton’s Wing、Gramarye、爱尔兰—苏格兰的Boys Of Lough、苏格兰的Battlefield Band。此外演唱者Seamus Ennis与苏格兰乐队Capercaillie同样不能忽视,后者的专辑《Blood Is Strong》、《Walk My Beloved》均属原汁原味的盖尔语民谣佳肴。
革新复兴。 衍变扩展。
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民歌复兴运动的春风跨海吹到了英伦三岛。来自音乐世家的爱尔兰青年派蒂成立“传统”小唱片公司,同门的汤姆·克兰西的另外两位兄弟则和北爱尔兰的汤米·麦克姆组成The Clancy Brothers兄弟乐队,他们的“Jug Of Punch”、“The Leaving Of Liverpool”在大西洋两岸大受欢迎。
走向世界的传奇乐团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是于1962年在都柏林酒吧中开始开发的,在经过一系列现场表演尤其是在伦敦的塞索·萧宫殿的出色演绎,奠定了被视为民族艺术象征性团体的地位,促使凯尔特民谣被广泛认同。
复兴乐队成功的东风,催生了北爱尔兰地区出现Them乐队,其主脑就是风云人物Van Morrison,他深受美国的鲍勃·迪伦的影响并得益于美国作曲家Bert Berns的帮助。Morrison 在Them乐队时期以处女作《Don’t Start Cry Now》、《Baby Please Don’t Go》、《 Here Comes The Night》获得不俗的声誉,日后的个人音乐创作生涯同样成绩卓著。个人作品《It’s Too Late To Stop Now》成为前世纪70年代爱尔兰乐风与世界潮流完美融汇的代表作,加上80年代的《Poetic Champions Compose》以及90年代的《Enlightenment》,还有与布鲁斯大师约翰·李·胡克合作的《Too Long In Exile》都谓为经典。Morrison的成功在于以音乐家的良知去关注社会民生,以及对政治事件的独特注视 ;与世界各地优秀同行的合作同样意义非凡,自己那副粗糙并夹杂着浓郁爱尔兰口音的嗓音也为之增色不少。所有这些让Morrison成为公认的独立自由的凯尔特民谣革新艺术家。
Sweeney’s Men作为爱尔兰第一支民谣摇滚乐队是不能不提的,他们是真正拓展了凯尔特民谣的爱尔兰队伍中的代表,也是英伦民谣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的中坚。在灵魂人物Terry Woods的促进下,融合了南美民谣与苏格兰民歌的乐队同名专辑成为日后英籍民谣乐团的启蒙大作。Terry Woods离开后的乐队以融入电声乐器的迷幻风格同样大受热捧,而他则继续与妻子坚守在凯尔特民谣摇滚的阵地上,日后更致力于融合南美、中欧、英格兰和凯尔特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风格创作中,专辑《The Woods Bands》可作实力见证。
由于领头羊乐团、优秀个人加上无数不知名艺人旺盛创造精神的“前继后仆”,加上有秉承了凯尔特民谣的衍变精髓的优秀词曲作家,如Andy Irvine、Rory Gallagher、Mick Hanly 、len Graham等的推波助澜,凯尔特民谣才真正开始形成强劲的洪流向各种西方音乐阵地扩散开来。
伤花怒放, 精彩缤纷。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凯尔特民谣音乐的演变已相对成熟稳定,各路艺人自然地形成旗帜鲜明的营地:第一是坚守传统乐风的传统派系;第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乐器和新技术创新的革新派系;第三是回归底层民谣,有着民间艺人外表又有着朋克思想的激进派系。
De Dannan乐队可以作为革新派系的代表,他们拥有传统乐风的美妙和声,并融入了新鲜而富有时代感的电声配器,加上各位成员的嗓音又都曼妙动听,让他们取得世界性的成功并在人们心中成为新型的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代名词。乐队专辑《爱尔兰之歌》以及个人专辑《笼中的狮子》与《无界线》,都成为畅销全球的隆重力作。
凯尔特文化音乐在民间传承的成功,真正体现了传统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在时空幻变中的血脉相连。其中家族乐团现象尤其具有典型的标榜作用。在前世纪80年代由英裔美国人发起的寻根浪潮中,回家的人们发现老家尚有让他们欣喜莫名的家族乐团在民间茁壮生长。成为新世纪音乐代表的The Clannad乐团和成员Enya取得无可比拟的世界性成功,他们的声音成为天籁之音的代名词。
愤世嫉俗的民谣朋克摇滚乐队The Pogues是难能可贵的,而对社会的玩世不恭、对生活的深刻尖锐 ;深厚的民谣底蕴以及热情演绎的摇滚唱腔,让主唱Shane MacGowan成为一个优秀的异类。全球闻名的在复出专辑还不忘歌唱传统歌谣的另类女歌手Sinead O’Connor,则绝对是凯尔特人百年不遇的旷世骄傲!她以啼血的赤诚迸射出柔情与愤怒。而崛起于一次爱尔兰传统诗歌比赛的伟大摇滚乐队U2,在早期也是糅合了民谣的肉和摇滚的血,来向世界宣泄久藏的压抑与愤怒的。
在90年代,除了Boyzone、West Life等流行偶像团体和家族乐团The Corrs以及另类民谣摇滚乐队The Cranberry的横行全球,尤其要提起的是在爱尔兰本土最具瞩目的Eleanor McEvoy,她把摇滚的激情与古典的典雅巧妙地融合进爱尔兰历史上最畅销专辑《A woman's Heart》中,浪漫感性让人无处可逃。还有被称为爱尔兰跳舞音乐中最诡异的乐队Hyper,他们率性随意地把电子节拍和传统爱尔兰曲调相结合,制造了一种具有部落风情的野性而又聪慧的跳舞音乐。以专辑《The Rehearsal》一举天下知的、深受美国布鲁斯大师密西西比·约翰·荷特影响的流浪民谣歌手Christie Hennessy,他的音乐人生同样值得细细品读。
品牌品性,节日年华。
现代任何音乐品种的繁华,除了乐手不懈的付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唱片厂牌得力的市场推广。“Celtic Heartbeat”(凯尔特心跳)就是一个在凯尔特民谣复兴运动当中诞生的本地厂牌,创始人是Universal Records(环球唱片)总裁之一的Val Aggoli,他简单明了地道出了凯尔特音乐的不朽魅力所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听众都希望拓展他们的听歌范围,却又力图避免重复,这些听众大多平日工作节奏快、精神受压抑,需要音乐来放松,同时这种音乐又是要具有一定风格品位的,爱尔兰凯尔特音乐恰好具备了这些。”有着真切生活入世又有着回归自然的诗意避世音乐主旨,这种音乐于当今越来越深远宽广地流传,实在世界人民的一大福祉。
爱尔兰凯尔特音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年一度的“港口民间音乐节”的一大主角,因为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三分之一爱尔兰后裔的国家。音乐节的创办人Jamie Mckew说:“爱尔兰音乐具备了摇滚所应有的所有威力,但它又是独立发展的。” 正是独立自由自主地发展才保证了这种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根深叶茂。
当今世上,几乎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像爱尔兰那样拥有每年举办那么多国际性、民族性的音乐节的精神与活力,除了有如Feile Riona传统爱尔兰音乐节这样持续几天的传统歌舞大汇演;音乐天堂的心脏都柏林每年举行的国际歌剧节、国际风琴节尽皆规模盛大;而像在沃特福德举行的国际国歌剧节、在玮克斯福德举行的古典歌剧节、在科克举行的国际合唱与民间舞蹈节也都热闹非凡。
除了冠以音乐的名义举行的盛大派对,在都柏林、在伦敦、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美国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在密尔沃基,一处处以纪念引领爱尔兰人进入基督世界的伟大人物St Patrick’s为主题的狂欢节日,又彻头彻尾地把凯尔特音乐的超级优异种子根植到世俗生活中去。可以说,凡是有凯尔特后裔、凡是有爱尔兰移民的地方,凯尔特音乐的仙音就会在哪儿响起,让不同族群都陶醉其中。而一个优秀种族绵延千年的文化血液正是这样通过人类的躯体与灵魂去传播并造福人类的。
你可以不选择居住在诞生于海洋中的英伦群岛,但孕育于海洋的美妙乐音你却尽可不加犹豫一头扎进去。“美妙”一词,已足够美好!天佑爱尔兰!
如果要问21世纪哪种音乐类型将在全球范围最为盛行,那可以说除了世界音乐还是世界音乐包括新生儿世界节拍。人们的心灵将因世界的敞开而拉阔,音乐天堂欣欣然也必将为这股世纪风潮而荡涤胸府:系列专题因此鱼贯而出——
永恒的Celtic,永远的凯尔特民谣
我爱Celtic文化,我爱Celtic音乐,我爱Celtic民谣。想去英伦三岛的愿望由来已久,想去爱尔兰的欲望与日俱增,一定要去都柏林。不是旅游观光,是沐浴更衣,用音乐,用Celtic文明的宝石绿色之汁液,源远流长。
就像远游、流浪、彷徨的灵魂找到诞生地、栖居地般欣喜,对Celtic的溢美之词当真可比“涛涛江水”,但还是得从简从慢道来。
Celtic就是凯尔特、克尔特、塞尔特。凯尔特人是欧洲最古老的种族之一,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前就开始在阿尔卑斯山兴起,其中宝岛爱尔兰就是摇篮。扩散到英伦群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凯尔特人在当时的欧洲处于强势辐射的统治者地位。他们的由强转衰是从公元2世纪受到罗马帝国和日尔曼族群的攻击开始的,并受到罗马帝国宗教的同化,但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斯以及英格兰凯尔特族群文化今天依旧献活茁壮如昔。而且随着海外移民,Celtic文化也随着增殖,在当今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以至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四处开花结果。Celtic的文明疆域是无国界的,要从音乐、文化、语言上来界定概念,而非像国家那样用政治和人口来区分。
只能说凯尔特人是天造的,天生的为音乐而存活于世的族类,勿庸置疑。他们高大强壮、肤色白晰、乐观尚武、爱好闯荡、勤于开拓。他们的勃兴让人不由念及我们曾经的盛世唐朝。
凯尔特人天生的浪漫、豪放、伤感、悲情、以及最为难能可贵的忧郁 ;他们性格的真诚、性灵的豁达,从不因宗教纷争、战火硝烟、贵贱荣辱而改变,加上水土的独特优质、纯粹自然,从而使凯尔特人、尤其几乎和凯尔特人等称的爱尔兰民族成为当今世上最佳的天籁之音的酿造者,而爱尔兰岛这颗 “大西洋上的绿宝石”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天堂。天堂的标志就是爱尔兰共和国的国徽“竖琴”。
音乐天堂——爱尔兰
说爱尔兰是音乐天堂一点都不夸张。这也并不止因为爱尔兰出产了U2、Sinead O’Connor、The Cranberries、Enya、Boyzone、West Life、The Corrs、Secret Garden等当代主流音乐大腕,也不止因为有举世赞叹的歌舞剧《大河之舞》,以及奥斯卡获奖电影《勇敢的心》、《铁达尼号》等的推波助澜。
今天,爱尔兰民间仍传唱着源自中古时期的纺织歌曲、捕鱼歌曲、磨谷歌曲等劳动歌曲。而早在公元12世纪,爱尔兰人就有专业的音乐诗歌弹唱大师闻名于世,那些大师在当时就是以竖琴的高超技艺让欧洲瞩目的。竖琴可说是爱尔兰民族的脊柱,是凯尔特音乐的龙骨。它的兴衰伴随着民族的独立和音乐文化的繁衍,它的倒影有几个世纪的光阴那么悠长。
爱尔兰音乐的发达,民谣的繁盛离不开文学的深厚底蕴。早期的爱尔兰历史以英雄传奇史诗为主;而现代则有意识流小说颠峰巨作《尤利西斯》和詹姆斯·乔伊斯、以及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剧作家肖伯纳、剧作家贝克特、和诗人希尼。
爱尔兰民谣是凯尔特民谣的重要核心部分,大概可分为四种。一是源自中世纪的古咏唱歌曲Air,由18世纪都柏林诗人唐麦斯·摩尔作词的“夏日最后的玫瑰”就是代表作,当然还有“丹尼男孩”;二为电影最喜欢作为配乐的吉格Jig音乐,如《铁达尼号》与《纽约黑帮》,但更闻名遐迩的是《大河之舞》的起源、现代“踢踏舞”的根源——爱尔兰国舞“吉格舞”;三为连索Reel音乐,源头在凯尔特文化第二故土苏格兰,在爱尔兰也相当风行。说到苏格兰,不免在耳边第一时间响起天籁般的“苏格兰风笛”;第四就是闻名全球的凯尔特民歌Celtic Song,在当今世上之缤纷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爱尔兰是民谣天堂、新世纪音乐的温床,也是古典音乐的福地。贝多芬就曾改编过62首爱尔兰歌曲 ;肖邦深受都柏林诗人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的小夜曲的影响。而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经典清唱剧《弥赛亚》是1742年在都柏林由本人亲自指挥首演的。
如果你是古典音乐迷去到爱尔兰,国家音乐厅和皇家都柏林协会举办的各种顶级独奏会和音乐会是不能错过的;而每年六月邀集国际明星在上等宅邸演出的爱尔兰大剧场音乐节,同样是要奋身前往的。在爱尔兰的夏季,许多城镇还有午间剧场、露天音乐会和乐队演出现场,国家音乐中心等的曼妙歌舞也保证让你心神大悦。
古典开道,民谣激活。
当今的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他们大多能说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放眼望去还有散居在美洲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凯尔特移民后代,虽远离母国,但血脉相连、情性不改,这点至为令人感怀。
1904年,一位叫做John McCormark的凯尔特裔男高音歌唱家开始在伦敦录音并公演,他把爱尔兰民谣与古典音乐巧妙结合,经过改编的“The Minstrel Boy”、“The Irish Immigrant”、“The Sunshine Of Your Smile”开始唱响于世界。而McCormark也成为民歌复兴的第一位开拓者。
接下来的Delia Murphy就是受到John McCormark启迪的女歌唱家,她用三件套:盖尔古腔、爱尔兰口音加上无敌的竖琴所炮制的“The Spinning Wheel”,奠定了20世纪上半页的爱尔兰音乐风格。Murphy不局限于民谣的原味改编,还把美国百老汇与爵士乐因素嫁接到民族音乐上;在二战后还把凯尔特语歌谣翻译成意大利语在欧洲拓展渗透。
此下的凯尔特民谣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移居海外的后裔最为擅长用包装改良的方法或用古典音乐的技艺去激活母国民谣,他们有歌手、乐器演奏家、吉他名家、长笛演奏家以及管弦乐团。
直到了1962年,举世闻名的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在爱尔兰掀起了一股后劲十足的民谣复古风潮,他们在音乐上的大胆尝试引领了民间乐团的变革。乐团坚持用流传最广的古老民族乐器如:竖琴、提琴、木笛、锡哨、双风箱手风琴、肘臂风笛和羊皮鼓,演奏传统歌谣。而对爱尔兰扬琴(Timpan)的复兴更见其爱乐精神之可嘉。The Chieftains创造了几十张可用作权威的凯尔特民谣研究资料的专辑,享誉世界的有《Tears of Stone》、《The Chieftains》、《The Long Black Veil》、《The Journey Home》、《The Bells of Dublin》、《Down The Old Plant Road》等。乐团与不同国籍不同音乐领域的艺人实验性合作又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同时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的融汇与再生。从而也缩减了人类的隔膜和距离。
与The Chieftains一道成为民谣革新中坚力量的还有爱尔兰的Stockton’s Wing、Gramarye、爱尔兰—苏格兰的Boys Of Lough、苏格兰的Battlefield Band。此外演唱者Seamus Ennis与苏格兰乐队Capercaillie同样不能忽视,后者的专辑《Blood Is Strong》、《Walk My Beloved》均属原汁原味的盖尔语民谣佳肴。
革新复兴。 衍变扩展。
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民歌复兴运动的春风跨海吹到了英伦三岛。来自音乐世家的爱尔兰青年派蒂成立“传统”小唱片公司,同门的汤姆·克兰西的另外两位兄弟则和北爱尔兰的汤米·麦克姆组成The Clancy Brothers兄弟乐队,他们的“Jug Of Punch”、“The Leaving Of Liverpool”在大西洋两岸大受欢迎。
走向世界的传奇乐团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是于1962年在都柏林酒吧中开始开发的,在经过一系列现场表演尤其是在伦敦的塞索·萧宫殿的出色演绎,奠定了被视为民族艺术象征性团体的地位,促使凯尔特民谣被广泛认同。
复兴乐队成功的东风,催生了北爱尔兰地区出现Them乐队,其主脑就是风云人物Van Morrison,他深受美国的鲍勃·迪伦的影响并得益于美国作曲家Bert Berns的帮助。Morrison 在Them乐队时期以处女作《Don’t Start Cry Now》、《Baby Please Don’t Go》、《 Here Comes The Night》获得不俗的声誉,日后的个人音乐创作生涯同样成绩卓著。个人作品《It’s Too Late To Stop Now》成为前世纪70年代爱尔兰乐风与世界潮流完美融汇的代表作,加上80年代的《Poetic Champions Compose》以及90年代的《Enlightenment》,还有与布鲁斯大师约翰·李·胡克合作的《Too Long In Exile》都谓为经典。Morrison的成功在于以音乐家的良知去关注社会民生,以及对政治事件的独特注视 ;与世界各地优秀同行的合作同样意义非凡,自己那副粗糙并夹杂着浓郁爱尔兰口音的嗓音也为之增色不少。所有这些让Morrison成为公认的独立自由的凯尔特民谣革新艺术家。
Sweeney’s Men作为爱尔兰第一支民谣摇滚乐队是不能不提的,他们是真正拓展了凯尔特民谣的爱尔兰队伍中的代表,也是英伦民谣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的中坚。在灵魂人物Terry Woods的促进下,融合了南美民谣与苏格兰民歌的乐队同名专辑成为日后英籍民谣乐团的启蒙大作。Terry Woods离开后的乐队以融入电声乐器的迷幻风格同样大受热捧,而他则继续与妻子坚守在凯尔特民谣摇滚的阵地上,日后更致力于融合南美、中欧、英格兰和凯尔特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风格创作中,专辑《The Woods Bands》可作实力见证。
由于领头羊乐团、优秀个人加上无数不知名艺人旺盛创造精神的“前继后仆”,加上有秉承了凯尔特民谣的衍变精髓的优秀词曲作家,如Andy Irvine、Rory Gallagher、Mick Hanly 、len Graham等的推波助澜,凯尔特民谣才真正开始形成强劲的洪流向各种西方音乐阵地扩散开来。
伤花怒放, 精彩缤纷。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凯尔特民谣音乐的演变已相对成熟稳定,各路艺人自然地形成旗帜鲜明的营地:第一是坚守传统乐风的传统派系;第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乐器和新技术创新的革新派系;第三是回归底层民谣,有着民间艺人外表又有着朋克思想的激进派系。
De Dannan乐队可以作为革新派系的代表,他们拥有传统乐风的美妙和声,并融入了新鲜而富有时代感的电声配器,加上各位成员的嗓音又都曼妙动听,让他们取得世界性的成功并在人们心中成为新型的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代名词。乐队专辑《爱尔兰之歌》以及个人专辑《笼中的狮子》与《无界线》,都成为畅销全球的隆重力作。
凯尔特文化音乐在民间传承的成功,真正体现了传统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在时空幻变中的血脉相连。其中家族乐团现象尤其具有典型的标榜作用。在前世纪80年代由英裔美国人发起的寻根浪潮中,回家的人们发现老家尚有让他们欣喜莫名的家族乐团在民间茁壮生长。成为新世纪音乐代表的The Clannad乐团和成员Enya取得无可比拟的世界性成功,他们的声音成为天籁之音的代名词。
愤世嫉俗的民谣朋克摇滚乐队The Pogues是难能可贵的,而对社会的玩世不恭、对生活的深刻尖锐 ;深厚的民谣底蕴以及热情演绎的摇滚唱腔,让主唱Shane MacGowan成为一个优秀的异类。全球闻名的在复出专辑还不忘歌唱传统歌谣的另类女歌手Sinead O’Connor,则绝对是凯尔特人百年不遇的旷世骄傲!她以啼血的赤诚迸射出柔情与愤怒。而崛起于一次爱尔兰传统诗歌比赛的伟大摇滚乐队U2,在早期也是糅合了民谣的肉和摇滚的血,来向世界宣泄久藏的压抑与愤怒的。
在90年代,除了Boyzone、West Life等流行偶像团体和家族乐团The Corrs以及另类民谣摇滚乐队The Cranberry的横行全球,尤其要提起的是在爱尔兰本土最具瞩目的Eleanor McEvoy,她把摇滚的激情与古典的典雅巧妙地融合进爱尔兰历史上最畅销专辑《A woman's Heart》中,浪漫感性让人无处可逃。还有被称为爱尔兰跳舞音乐中最诡异的乐队Hyper,他们率性随意地把电子节拍和传统爱尔兰曲调相结合,制造了一种具有部落风情的野性而又聪慧的跳舞音乐。以专辑《The Rehearsal》一举天下知的、深受美国布鲁斯大师密西西比·约翰·荷特影响的流浪民谣歌手Christie Hennessy,他的音乐人生同样值得细细品读。
品牌品性,节日年华。
现代任何音乐品种的繁华,除了乐手不懈的付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唱片厂牌得力的市场推广。“Celtic Heartbeat”(凯尔特心跳)就是一个在凯尔特民谣复兴运动当中诞生的本地厂牌,创始人是Universal Records(环球唱片)总裁之一的Val Aggoli,他简单明了地道出了凯尔特音乐的不朽魅力所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听众都希望拓展他们的听歌范围,却又力图避免重复,这些听众大多平日工作节奏快、精神受压抑,需要音乐来放松,同时这种音乐又是要具有一定风格品位的,爱尔兰凯尔特音乐恰好具备了这些。”有着真切生活入世又有着回归自然的诗意避世音乐主旨,这种音乐于当今越来越深远宽广地流传,实在世界人民的一大福祉。
爱尔兰凯尔特音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年一度的“港口民间音乐节”的一大主角,因为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三分之一爱尔兰后裔的国家。音乐节的创办人Jamie Mckew说:“爱尔兰音乐具备了摇滚所应有的所有威力,但它又是独立发展的。” 正是独立自由自主地发展才保证了这种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根深叶茂。
当今世上,几乎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像爱尔兰那样拥有每年举办那么多国际性、民族性的音乐节的精神与活力,除了有如Feile Riona传统爱尔兰音乐节这样持续几天的传统歌舞大汇演;音乐天堂的心脏都柏林每年举行的国际歌剧节、国际风琴节尽皆规模盛大;而像在沃特福德举行的国际国歌剧节、在玮克斯福德举行的古典歌剧节、在科克举行的国际合唱与民间舞蹈节也都热闹非凡。
除了冠以音乐的名义举行的盛大派对,在都柏林、在伦敦、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美国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在密尔沃基,一处处以纪念引领爱尔兰人进入基督世界的伟大人物St Patrick’s为主题的狂欢节日,又彻头彻尾地把凯尔特音乐的超级优异种子根植到世俗生活中去。可以说,凡是有凯尔特后裔、凡是有爱尔兰移民的地方,凯尔特音乐的仙音就会在哪儿响起,让不同族群都陶醉其中。而一个优秀种族绵延千年的文化血液正是这样通过人类的躯体与灵魂去传播并造福人类的。
你可以不选择居住在诞生于海洋中的英伦群岛,但孕育于海洋的美妙乐音你却尽可不加犹豫一头扎进去。“美妙”一词,已足够美好!天佑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