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核心问题构建智慧课堂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视当下教学课堂,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听“懂”了,但却不会做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智慧课堂正是颠覆了传统的“学”与“教”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交流讨论、做中学和参与式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路径是开放的、多样化的。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在核心问题引领下、自主讨论探究中构建有“智慧”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问题;讨论探究;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就是教师用智慧之“灯”点亮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趣味的课堂中建构知识,生成智慧 。智慧课堂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课堂,是充满着情境感知、问题激发、互动交流、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即时反馈的学习课堂。我们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疑”激辩,引发讨论探究,质疑问难——启迪智慧
  智慧课堂是深度学习、探究学习,是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课堂。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思维与疑问。教师要善于激疑设惑,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奇心和勇气;给学生创设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辩论、猜想、质疑、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启迪学生智慧,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真正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如此让“知识课堂”转变为“智慧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为例。课始,出示淘气到学校的路线图,设疑:“请大家仔细观察,淘气可以怎样走?在这三条路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接着,提出“任意给你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的问题,引发讨论。经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发现“当两根较短的小棒长度之和大于长的那根小棒时,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至此,许多教师认为得到这个结论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正是考验教师教的“智慧”之处。“教材为什么要说‘任意两边’呢?”教师追问:“你们发现的规律符合任意条件吗?”此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两根小棒在一样长的情况下是不是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还有学生说:“三根小棒同样长的情况我没有考虑到呀!”于是大家兴致勃勃地辩论开来。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验证各种情况,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在数形结合中总结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数学模型的普遍性。在练习环节,教师提出了开放的问题:“把15厘米长的吸管截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每段长是整厘米数,那么可以围成几个三角形?最长与最短的一条边最多是多少厘米?”进一步用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路径,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在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辩论交锋、合作探究活动中把“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的本质概念揭示出来,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产生亲近感,激发其求知欲。巧妙的问题预设留给了学生说理、探究的平台,在多次交锋辩论中,修正观点并完善思路,让学生自己真真实实地建模,既启迪了思维,又展示了智慧,促进了知识的有效生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以“问”激趣,引发讨论探究,深度体验——碰撞智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為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同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教师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讨论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亲历并深度参与探究的过程。
  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课为例。课始,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进行记数字比赛,要求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谁每次记住的数字多。男女生比赛的结果如下:男生4次记住的个数分别是6个、6个、7个、9个;女生5次记住的个数分别是4个、5个、4个、7个、9个。于是教师宣布:“女生赢!”此时有男生提出质疑:“男生才记4次,女生比男生多1次,不公平!”此时教师追问:“到底怎样算才公平呢?”学生说:“要看男女生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教师趁机问:“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
  教师引导学生摆一摆、画一画,使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初步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这一概念。教师追问:“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平均数可以怎样计算?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平均数。”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质疑,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新知识的理解。
  三、以“问”激创,引发讨论探究,实现再创造——生成智慧
  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儿童有着无限的潜能,应从儿童对知识的实际形态的认识进行教学设计,把学生置于创新的环境与状态下,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
  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一课为例。课始,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①自创分数,如:“同学们,给你们1~9个自然数,能任意取两个数组成一个分数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写出:,,,,,,,,…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哪些分数可以分为一类?说说理由。”③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分为三类,即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子和分母都不同。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怎样比较以上三类分数的大小?”⑤合作交流,在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中大胆尝试,探究出多种比较以上三类分数大小的方法。
  当问题聚焦在“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即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引导学生小组协商讨论,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之后,学生提出如下想法:①“用画线段图大小比较”;②“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比较大小”;③“约分成最简分数后比较”;④“我以为标准,当分子大于分母的一半时,说明这个分数比大,反之就小”。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再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的学生说:“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通分,再比较。这方法适合各种分数,具有普遍性。”教师此时趁热打铁,追问:“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然后引导学生用通分法比较大小,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分”这一概念的掌握是在不断启发、讨论、合作探究而得出来的结果,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如此学生的智慧方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四、以“问”激思, 引发讨论探究,深化思维品质——展示智慧
  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終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智慧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有趣味的数学问题。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认知冲突。在学生出现“愤”与“悱”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思路,自主解决问题,激活多向思维,深化思维品质,展示智慧,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直接由问题“关于梯形,你想知道什么?”引入。
  生1:“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生2:“我知道梯形面积=(上底 下底)×高÷2。”
  教师追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摇摇头表示不懂。
  教师提议小组讨论:①“为什么梯形面积要这样计算?”②“关于梯形面积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三种转化法:拼摆法、分割法、割补法。接着,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操作活动,验证猜想,探究出7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当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比较。再次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经探究发现:相同点是都要除以2;不同点是当把上底长逐渐缩小为0时,原来的梯形就变成三角形了,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看成上底为零的梯形面积计算,这样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便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虽然教材只介绍了两种转化法,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智慧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在互相启发,不断交流思想、方法、情感活动中,学会了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达到了智慧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智趣课堂是学生生成智慧的趣味课堂,是以学习知识为本,以发展智慧为核心的课堂。因为智慧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知识不等于智慧,但它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来优化教学结构,创设挑战性、启发性、可接受性、好玩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趣、理趣以及潜能,在讨论、探究活动中启迪智慧、发展智慧、生成智慧、展示智慧,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与创新潜能,真正让知识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情趣课堂,让智慧流淌,智趣相融。
  参考文献:
  [1]吴嫦云.小学数学“趣智课堂”的构建[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18(16):3-5.
  [2]施红燕.小学数学疑趣课堂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38.
其他文献
1938年,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陆军大学奉命从湖南桃源县迁往贵州遵义。代校长蒋百里(蒋方震,字百里) 本来就有心脏病,为抗日、迁校积劳成疾。从衡山出发时他的心率已经超过一百。到桂林后由于不断受邀演讲、接待来访,身体感觉不好。到柳州后开始夜间出冷汗,随后胸口疼痛、大汗不止。勉强到达宜山县后,11月4日夜9点50分,夫人左梅发现蒋百里失去知觉,经抢救无效,因心脏麻痹症逝世。时年57岁,抗日壮志未酬。 
背叛与宽容:凌叔华与陈西滢  徐志摩曾赞美凌叔华的小说集 《花之寺》,有“最恬静最耐人寻味的幽雅,一种七弦琴的余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凌叔华的作品确实像是温室里的幽兰,萧闲淡雅、清芬微微。而沈从文、苏雪林等作家,更是把她和英国近代女作家曼殊斐儿相比,在凌叔华写小说最勤的岁月里,对她艺术趣味影响最深最直接的身边友伴,诸如徐志摩、陈西滢皆迷于曼殊斐儿,加之曼殊斐儿擅写殷富人家妇女在婚爱
你知道鼓吹新诗的胡适,他的旧体诗有多好吗?而当鲁迅说,青年应该“少读或不读中国书”时,他自己已经埋头读了十年古书。胡适、鲁迅那一批新文学的干将们,其实旧体诗写得非常好。重新回到100年前新诗和旧体诗交战的现场,你会发现:这也许是历史给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新诗的诞生  1917年2月,胡适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他回国前写成的 《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这一年他26岁。  这位26岁的青年,提
原名张应皋:张应皋是1900年8月30日于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出生后,家人给起的名字(也作荫皋)。  正名张闻天:1906年,张应皋进入本村张家祠堂私塾读书时,私塾先生张桂唐取《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意,为他起名“闻天”。  化名洛甫:1925年,张闻天被组织派往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为保密,按校方规定,中国留苏学生都要起个俄文名字。张闻天起的俄文名字是 “伊凡·尼古拉耶维
乳名阿狗(狗娃子):1886年12月1日出生后,其祖母担心男孩子出生后养不活,便以动物名为其起了个“阿狗”的乳名。按川北习俗也被称为“狗娃子”。后来,朱德成为开国元勋后,回到家乡,还有老人讲:“哦,是那个狗娃子回来了。”  原名朱代珍:1892年,6岁的“阿狗”被送到丁姓的私塾读书。按朱氏宗谱的排行,当时的一位亲戚给“阿狗”取名为朱代珍。  学名朱玉阶:1895年,朱代珍到席家砭私塾继续读书的第一
加入一场中国式的饭局,有时就像一场冒险,周遭满座未必皆是亲朋好友,握手寒暄之际也许心怀怨怼,甚至暗藏杀机。  历史上,刘邦就加入过一场危机四伏的饭局,周围都是推翻秦朝的小伙伴,领头的那个叫项羽,号称很能打。那天刘邦可能喝了很多酒,吃了一些猪肉刺身,但真正让他难忘的,是对方将领项庄舞剑。  这只是后人写下的一个关于饭局的惊悚故事,这场饭局很可能存在,但凡有点逻辑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想杀刘邦可能只是后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一所大学做旁听生,认识了食品学院的一位老教授。有一段时间,那座城市闹流行性感冒。有一天,老教授跟我说:“学院请了一位对流行性感冒颇有研究的专家,请他来讲讲课,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你也来听听吧!”我最敬重有学问的人,一听说是专家—— 虽然不是我感兴趣的文科方面的专家,还是从内心深处升起一丝敬意,便立即答应了。  报告会开始的那天,我按时来到学术报告厅,没过几分钟,那位专家
我与许羡苏先生 (鲁迅的学生和同乡) 师徒二人,每天护着一个装着鲁迅手稿的小皮箱,从阜成门—— 北京鲁迅博物馆,走一站路到白塔寺,挤上七路公共汽车到新文化街,换乘十路公共汽车到佟麟阁路下车,到一个名为联合制版厂的单位,照鲁迅手稿。到制版厂照像要服从他们的安排,让我们什么时间去,我们必须提前在那里等着,有时照完手稿以后,就过了下班的时间,我们又必须挤着公共汽车回单位,点清手稿无误,将其入库。  鲁迅
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指交通方式、车马之资。这一点书中虽然涉及不多,但也不乏生动的例子。    第七十八回,潘金莲之母潘姥姥来给女儿过生日,但人到门前下了轿,却没钱打发轿夫。向女儿要,潘金莲也拿不出来。为此,母女好一通吵闹。最终还是三娘孟玉楼看不过,拿出银子打发了轿子 —— 其实只需六分银子,约合十多元,犹如今天“打的”的起步价。  西门庆出门,则很少坐轿,一般是骑马。第三十八回,蔡京管家翟谦因感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干脆说,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这些你应该知道了。不过你知不知道蔡京还是北宋国家福利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呢?无数贫苦的宋朝平民都曾从蔡京的福利政策中受惠。  蔡京执政之时,正是北宋的福利政策全面铺开之期。他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