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里的树秘密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ch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夏天,幼儿园生态区(和园)的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孩子们对满园子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易:树有这么多啊,到底有多少棵树啊?
  圆圆:老师,这个树好高呀!
  西西:老师,为什么这棵树的树皮开始掉落了呀?是不是树皮跟树叶一样,也会掉啊?
  小杨:这些树皮是不是也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掉了的啊?
  小优:那所有的树皮都是一样的吗?
  ……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鉴于孩子们对树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树皮的探究活动。
  第一次活动:初探树皮
  在去和园之前,我们先引导孩子了解了树的组成部分。孩子们对树皮很感兴趣,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树皮长什么样子啊?树皮都是一样的吗?……于是我们分组去和园观察了大树和树皮,发现不同种类的树皮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问:“老师,你知道这个是什么树吗?为什么它的树皮上有很多点点?”我说:“这是桂花树。所有桂花树都是这样的吗?”孩子们听了我的问题后又奔向了和园,过了一会儿他们兴高采烈地奔向我:“老师!所有桂花树都是这样子,是一点一点的。” 小苹果把组员的发现认真地汇总在记录表上,每一类树皮的样子都记录得很清楚。
  第1组的那棵最大最高的树的树皮是一块一块的,有的甚至都裂开来了,调皮的唐梓诚忍不住上手扒了一块下来:“怎么这么松啊?一动就下来了。”我看见他们围着这棵大树观察,就问:“为什么这棵大树的树皮都裂开了?”孩子们纷纷猜测:“可能是因为它老了。”“还有可能是因为他太高了,来不及吸收营养。”“可能太干了吧!”我说:“那你们去摸摸看,是什么感觉?”孩子们回答道:“感觉刺刺的。”“摸的时候感觉痛痛的。”“一点也不光滑,有点粗糙。”
  第2组的小朋友围着海棠树观察,发现这个树皮跟刚刚看到的桂花树皮长得不一样,这个树皮颜色淡淡的,摸起来很光滑。
  经过今天的探索,孩子们产生了很多疑问:
  为什么不同种类的树的树皮是不一样的呢?
  为什么有的树皮是光滑的,而有的却是粗糙的?
  为什么有的树皮长得很奇怪?
  为什么有的树皮上有很多小点,而有的像斑马纹路?
  为什么树可以活这么久呢?
  ……
  初探树皮时,幼儿通过观察树皮表面和用手与树皮亲密接触的方式,发现有的树没有树皮,即使有树皮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树皮上面有很多麻点,有的树皮上全是虫卵的壳,而有的树皮上面却是“皱纹”比较多。不同的树皮手感也不一样。
  幼兒通过观察树皮上散落的虫卵的壳,发现“树与虫是有关系的”,并能够用数字、图画和图表记录、表征自己的发现和猜想。
  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发现和交流。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感知,牵着同伴的手去发现,在满足探索欲望的同时会对树皮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记录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感知经验,又通过追问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再次探索树皮,使得探索走向深入。
  第二次活动:用小手感受它
  在回顾了上次探索活动的发现成果之后,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旅程。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在室内不仅投放了白桦树、松树、香樟、梧桐、玉兰等树种的树皮,还提供了一些探索工具和记录材料。
  比起户外直观式地观看各种树皮,室内研究型的观察更能培养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大镜不够用的时候,小丁就想到了用玻璃瓶底部代替放大镜供大家使用。当孩子们将不同树皮摆放在桌上进行对比观察时,不同树皮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孩子们的研究热情也越来越高:有的一边歪着头观察树皮,一边用小手摸树皮;有的一手比对着树皮,一手在纸上画着树皮的纹路;有的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树皮的纹路,有的则拿起树皮直接闻起来……近距离接触树皮之后,孩子们的讨论也多了起来:
  小杨:老师,这个树皮上的洞洞是什么?
  小优:这肯定是小虫子的家,他们住在树上面。
  小易:那这个树皮可能会受伤的呀!
  圆圆:你们看,感觉这个树皮有好多层。
  晨晨:这个松树皮有一点点味道……
  小易:(树皮)里面很光滑,为什么会这样啊?
  小优:我们试着扒掉一层(树皮)看看。
  小杨:如果树皮外面掉了一层,是不是里面的(树皮)就会长出来?
  通过查询资料,孩子知道了树皮原来由3个部分组成,由外向内,这3个部分分别是表皮、周皮和韧皮部,所以平时看到的树皮有好多层。同时,探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树皮有什么作用呢?上面住的小虫子会伤害大树吗?树皮能不能剥下来呢?
  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我们计划了下一次户外探索活动。
  通过细致观察,孩子们对破损的树皮产生了很强的探索欲望:树皮上的洞洞哪里来的?为什么树皮的每一层摸起来感觉都不同?通过活动,孩子们对树皮的内部结构也有了新的感知。
  探索活动时,教师适宜的延迟助力行为能够帮助幼儿成功地迁移经验,促成幼儿批判、验证等科学思维的萌发。
  第三次活动:树上有伤口
  积累了一些关于树皮的经验之后,孩子们对探索树皮活动更有兴致了,于是教师领着孩子们来到园子里又展开了一次探索活动。有的孩子贴近树皮,细致观看;有的孩子用小手摸着树皮。这时候,有人发现有一棵树少了一块树皮,这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小优:肯定是有人伤害了这棵树,树皮被人剥掉了。
  小杨:这棵树真可怜!
  圆圆:可是伤痕旁边怎么又长出了新的枝丫呢?是不是他们还会长好?   贝贝:这个洞好深啊!
  沁沁:这棵树上有长长的一条伤疤,肯定是别人用刀划的。
  小科:这棵树上的洞是啄木鸟啄出来的。
  ……
  在上次感知树皮时,已经有孩子发现部分树皮上有“伤口”。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更多有残缺的树皮,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官体验。幼儿通过对“长在树上的树皮”和“剥离树的树皮”的对比感知,产生了想要了解树皮残缺原因的动机。当感官经验足够丰富时,孩子们结合自身原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想象、判断的能力会相应提升。
  第四次活动:树受伤了怎么办?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很多树的树皮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痕,于是决定修复这些伤口。
  优优:我受伤的时候,妈妈会给我贴创可贴,我们也给小树贴创可贴吧!
  西西:创可贴太小了,不够用。
  小易:那就多贴几个,或者用大纸头把它包起来。
  圆圆:用透明胶也可以贴。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洞的地方可以用棉花塞起来,然后用胶水黏牢就可以了。”“把草绳一圈一圈捆起来也可以的吧?我看见有的树上就有捆起来的草绳。” “我们需要纸头、剪刀、透明胶。”“我们需要一根麻绳和一把剪刀。”“我们要一块布和一条带子。”“要是树很高,我们上不去怎么办?”“我们要带个椅子。”“椅子也不够高的。”“我们可以去问门卫伯伯借梯子。”“树洞里会有脓水出来,我们带点水去冲洗,然后再把棉花塞进去。”
  幼儿看到受伤的大树,产生了很强的帮助大树的愿望,活动动机变强了。讨论修复伤口的方法时,幼儿成功地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边反思自己的猜测,一边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并开展新的尝试;幼儿会根据方案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材料,预测可能遇到的状况,商量应对策略,尝试寻求他人和工具的支持来解决困难,这些都是深度学习的典型特征。
  
  第五次活动:今天我是小医生
  “这个伤口好大啊!没有带尺子怎么办呢?”鹏鹏用自己的小手在大树树干的伤口处比了比,说:“这个伤口像我的小手那么大。”乐乐说:“我们也可以用双面胶把两张纸黏在一起啊。”明明道:“那就用记号笔在纸上做个记号吧。”乐乐回道:“没有带记号笔。”明明提议:“问扬扬他们借一下。”小兰说:“我们用剪刀压一下印子也可以的。”米粒说道:“可是好像双面胶贴不住。”小红说:“那就用带子绑一下吧。”乐迪说:“用透明胶黏一下也可以的。”妍妍说:“用树叶贴在伤口上会不会好一些?” 小丽答:“用树叶是最简单的,把树叶用双面胶黏在树皮损坏的地方。”乐乐又说:“可是虫子最喜欢吃树叶呀,你这样一贴不是还是会被虫子咬掉。”妍妍想了下,回道:“那把树叶的外面都贴上透明胶,就不会有虫子吃了。”小菲反问道:“为什么要用树叶呀,用透明胶直接贴上去不是更好吗?”青青又想了一个办法:“可以将一块棉花塞到树洞里,然后再用502胶水黏牢就可以了。”乐乐说:“可以用一个大的毯子将树包裹住,这样就不会被虫子啃咬了。”
  在讨论医治树皮的過程中,幼儿知道了精确的长度需要通过测量才能获得;在测量工具不到位的情况下,可采用手掌测量、接物测量等模糊测量的方法;做记号也不只限于用笔记录。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具体生活经验的支持。探索活动中,幼儿先是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或想法,再通过判断他人对自己语言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补充,其语言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后续活动:制作诊疗卡
  通过前期的观察和探索,孩子们对这次拯救行动更加感兴趣了。有的孩子提议给受伤的树做诊疗卡,把它们的问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诊疗卡上。紧接着,孩子们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将制作好的诊疗卡挂到了相应的树上,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感知了“粗糙的物体表面不容易粘贴”的生活现象,还学会了打结和固定的多种方法。
  不幸的是,一场大雨过后,没有任何防护的诊疗卡全部遭了殃,有的诊疗卡被风吹跑,留在树上的诊疗卡也已经字迹模糊。孩子们在寻求了老师的帮助后采取了新的措施:有的孩子将诊疗卡进行了塑封处理,有的孩子将诊疗内容画在塑料瓶上,也有的孩子将诊疗卡直接塞进塑料瓶后再挂在树上……孩子们通过各自的方法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乐此不疲。
  收获和成长
  项目活动是动态的活动,活动能否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展开有意义的探索。在与幼儿共同完成计划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准确识别幼儿的内心需求并提供支持。面对幼儿的冲突行为时,教师也应进行有效聚焦,鼓励幼儿尝试、犯错、求证。只有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课程的主体位置,真正地做到重视幼儿、鼓励幼儿、认可幼儿,教师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才会变得更加敏锐,对幼儿言行的回应才会更加丰富和细腻。
其他文献
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探索,积累经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而作为专业教师,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刮风下雨谁知道,忽冷忽热爱感冒。如今这彩票走势就像9月里岛城的天气阴晴不定,中将号码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知与出乎意料,前一阵子还是小号的天下,没多久大号就大行其道,或许是受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去学习,去探索。生活的千变万化促进幼儿不断生长,正所谓“生生不已”,他们在不断生长中所获的经验都是下一阶段再次生长的新起点。“探秘蚕宝宝”正是以“经验生长”作为不断探秘的基础,让幼儿在探索蚕宝宝的生活中获得多种经
作品《变来变去的云》介绍了不同形态的云。小班幼儿都有观察云的经验,棉花糖、海浪、盘子一样的云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由此,我借助作品《变来变去的云》设计了此系列活动。美术活动《白云朵朵》让幼儿在观察云朵形态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用多种工具印出各种形态的云。科学活动《彩色的云》引导幼儿关注到云朵有时也会有色彩,并自主尝试调制颜色,为棉花云朵上色。  美术活动:白云朵朵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
幼儿年龄小、危险辨别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又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幼儿伤害事故往往屡见不鲜、猝不及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措施,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嵌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撑起安全保护伞。  园所安全教育全覆盖  幼儿园应时刻营造
作品《大象住哪儿呢》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爱的故事:小动物们觉得大象孤零零的,想给它找一个家,于是便开始忙起来。可是,小动物们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子,大象一个都不喜欢。大象到底应该住在哪儿呢?细细读来,这又是一个有趣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家。笔者从“和孩子一起读作品、聊动物不同的家”入手,设计了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各种动物的居住环境,在艺术创作中萌发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在家人眼中.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乖巧伶俐.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发现他经常发脾气,性格孤僻,不愿意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孩子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会影响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方式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指标与肾性贫血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随
谁"偷"走了小麦一天,保育老师问道:"我们班刚撒下去的小麦种子总是莫名其妙就变少了,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好奇拿出来玩了?""没有,我们没有。"孩子们一起否认。接下来的一周里,孩
夏天到了,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孩子们也喜欢在绿荫下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爬行路线,他们会三五成群地蹲在大树旁看小蚂蚁、小甲虫爬上树干,也会小声讨论它们是怎样爬过树叶的。《小甲虫》是一首拟人化的儿歌,形象地表达了小甲虫的外形特征,全文简短押韵、朗朗上口,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因此,我设计了此系列活动,期望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小甲虫的外形特征,丰富对拟人化语言的认识。  语言活动:儿歌《小甲虫》  活动目标  1.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