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重扼杀了农村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了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可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蕴含的真正意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小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悖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
  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得出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引导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目前,高中生学习英语仍习惯于跟着老师走、跟着考试走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死记
期刊
自2010年实行高中新课改以来,我参加了一系列培训,尤其在国培计划网络远程教育中针对新教材内容、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做了认真学习。之后,我认真分析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过程之间的差距,我必须改!怎样改?刚开始就一个思想,就是少讲,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折腾,误认为这就是新课改。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许多概念不清楚,不会的东西下一节接着讲,教学进程相当缓慢。后来,我继续通过各种渠道钻研学习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对教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高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采纳,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高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注意问题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学段课外阅读作出了如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还要引导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 课外 快乐阅读  阅读如风,轻舞飞扬;阅读如雨,洞穿心灵;阅读如一丝清泉,浇灌孩子们的心灵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出数学的魅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一、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学生学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会写一定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新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那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
期刊
一、设计思考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对人生的辛苦和命运的不满、悲叹,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动荡、离乱的时代风貌。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了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教法上主要采用:  1.朗读法  通过听读和学生自己朗读,体会这首诗中的情感美和节奏美。  2.设疑、讨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毕业后很少用到,其实不然。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处处离不开数学的思维,离不开数学问题。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决定在七年级新生中进行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总目标  1.学会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学会确定需了解的资料。  学生根据现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