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一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摆在广大中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新课程标准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根本,发展个性形成特长;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显然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挑战,需要在观念、方式和行为上有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教师“教会”变为现在的学生学习“学会”,进而使学生乐学、善学。“引导一探究”式教学便应运而生,成为了建立高效课堂的法宝。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引导——探究”式教学,先要明白“引导”和“探究”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成进行顺势而导,能够在学生的思维症结处指引一定的思考方向,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前行;探究就是师生、生生共同对知识、信息进行求真的过程,是一种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在“引导——探究”中,主要是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细致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分析、思考、实验、数据整合和推导演绎,使学生在吸收新知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进行吸收消化,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引导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
  1.新课中的引导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导语设计的非常吸引人,让学生眼前一亮,很振奋、很积极地进入到课堂探究中。导语可以是几个问题、某种情境、演示实验等,是对学生思维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感知到课堂将要探索的中心,并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假设和推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渐入佳境。
  比如在学习“氯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著名的“3.29”槽罐车侧翻氯气泄漏事件的救治过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观察。紧张慌乱的救治现场,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心中进发出来,顺利导入本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引导探究:氯气除了有毒,还有那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气泄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学生急切地想要得到答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大胆的猜想,有的看到氯气的颜色;有的看到人们站在了高处,想到了密度与空气密度之间的关系;有的看到了肥皂水,想到了氯气溶于水可能显酸性。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从颜色、密度、溶解度、酸碱性进行了猜想,结合自身的原有知识和能力,纷纷地利用实验来对每个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全面具体地知道了氯气的性质。新课中的引导探究,使学生不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成为了一个探索新知的主动者,有效将原有的知识、能力融人了进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实验中的引导探究,促进思维创新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达到了“眼见为实”的效果。传统的课堂,往往利用“说”实验来代替“做”实验,教师讲的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抱怨。实验中的引导探究,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鼓励学生亲自对实验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利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实现思维的突破创新。
  比如在学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时候,学生知道了氮的氧化物都是有毒的气体,都采用了逃避的措施,不愿意对这个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绿色化的实验。
  引导探究:探究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绿色化。
  学生都希望这个实验能够绿色化,不伤害人类的健康。那么怎么才能使实验绿色化呢?这样的实验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反应所用的量小,最好随时能够停止实验;生成的二氧化氮不与空气接触。如果在实验后面加一个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尾气的话,实验又容易形成倒吸,并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多,讨论越来越激烈,思维越来越活跃,最终学生成功地攻克了这个难题,建立了绿色化的实验。利用铜丝来代替铜片,随时可以拉动铜丝来调节反应;利用注射器来进行尾气处理,防止了倒吸;利用空的注射器来调节装置内外的压强,保证了实验的安全。实验的建立,学生非常的兴奋,对化学的学习更加专注、用心。
  3.反思中的引导探究,建立严密思维
  反思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使学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学习的一种升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做到很好的查漏补缺,相互学习、讨论和借鉴,多角度、多方面地对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领悟到知识之外的方法与能力。
  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回顾,在学生总结其性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讨论浓硫酸的用途。学生知道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从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的积极,有的学生提出了利用浓硫酸来作干燥剂,教师就可以顺势加深学生的思考。
  引导探究: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那些气体?
  学生根据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得到了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然而学生却忽略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举出酸性气体的例子,在学生所列出的酸性气体中找到硫化氢气体,学生马上提出浓硫酸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因为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浓硫酸反应。“引导一探究”中的反思,以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整个过程生动而不单板,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思考
  1.确保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一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敢于将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引导中给学生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解放学生的思想、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将自身的能力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大胆地对新知提出质疑,利用自身的能力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掌握知识的技能、方法和技巧,从而拥有更深层探究的源动力。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引导——探究”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2.研究引导的启发性
  “引导——探究”式教学中的“引导”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要将授课的工夫从“讲”转移到“导”上面来,在情境、问题、合作、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思维能够沿着教学内容和自身发展进行展开,让学生可以始终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前行,以使学生能够发挥出最大能力。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味地利用问题进行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而要能够激励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积极主动对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和搭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推动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3.落实探究的实效性
  “引导——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是综合能力的融入和提高。在探究中需要落实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可以从情境、现象或新知中提出问题,从而使探究以学生为起点。(2)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已有的知识,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搜集、分析、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假设、设想或解决方案,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领悟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求实精神。(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利用化学术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攻克。(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从而建立化学应用的意识。
  总之,“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能够以一颗“平等心”、“宽容心”来面对学生,能够将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引导,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建立对探究的兴趣,积极融入情感、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推进,扩大了探索教学质量的范围,切实落实了“两个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素质教育。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爱好、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得教学模式化、单一化,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活力。而分层教学,则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这一弊端,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空,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分类推进,将学生的潜能力
期刊
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创造性教学的实施。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问题式教学”,它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心理学上也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的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  建
期刊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的粒子结构和运动的规律,具有不可见性和抽象性,这对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障碍。因此,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结构”,抓特点  学习原子结构时,不仅要了解原子的组成和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还要掌握它的两个特点,即:①原子是呈电中性的;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于原子内质子带一个单
期刊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判断、推理的一种活动。每个人思维的方法、思维的角度、思维的层次深度与前人和其他人都不同,这是思维的独特性。但每个人的思维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思维特点,只是思维质和量的层次不同而已,在学习活动上表现的思想、认识、品行的不同即思维品质的不同。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根据思维的特点来经常训练思维,从而达到思维品质的养成。习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载体,习题教学能针对学生学
期刊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推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说明假设错误,则可证明原命题成立。在化学计算中有些题目运用反证法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归类解析如下。  一、“反证法”应用于混合物的计算  例1 18.4 g由NaOH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试计算原混
期刊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一个全省实施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科学的省份,并且已实施了二十余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实施以地级市为命题单位的科学试题命制工作,以《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浙江省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初中科学》为命题依据,遵照“立足双基、关注方法、能力立意、提升素养”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立足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素养
期刊
“绿色化学”就是指在满足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本着节俭和环保的精神,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现象,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从根源上减少实验所带来的污染与危害。然而在高中化学的实验中,有不少的实验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这显然是与当前低碳环保的生活主流相悖,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本文针对“绿色化学”下的实验改进与实施,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实验优化提供新方向。  
期刊
一、选择题  1.单官能团位置异构型  例1 (2011年第8题)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解析 C5H11Cl相当于C5H12中的一个H被一个Cl取代。即C5H12中有多少种等效氢则C5H11Cl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C5H12的等效氢分析如下:  C ①C ②C ③C C  C ④C C⑤C ⑥C ⑦  C
期刊
一、水对人,动植物生存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是生命发生、发展和繁衍的源泉。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生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养分,通过水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又通过水将新陈代谢产物排出机体之外。因此,水是联系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水参与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维持着生命的活力
期刊
客观地讲,“诱思探究”教学法在课堂中只有与动态的课堂生成相结合,才能以“诱”代“讲”,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对化学物质或实验进行观察、分析、辩思和总结,达到润物无声、沁人心脾的良好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重点阐述“诱思探究”教学法与动态课堂的融合,以给学生打造一个能力展示和提高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一、深研理论,掌握“诱思探究”的教学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