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投资决策都至关重要。同时,利率市场化压缩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商业银行须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并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才能实现较高的经营收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继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需要转型升级,让投资方向、业务产品、资产结构更加多元化。本文主要介绍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帮助中国商业银行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 多元化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金融机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在当前金融体系逐渐深化的改革过程中,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外资银行越来越本土化,商业银行迎来了竞争格局调整的新考验。尽管这些新机构并没有传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分布区域广、交易种类多,但是这些机构参照传统商业银行成熟的发展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经验,迅速走入市场,并通过自己的特色业务、差异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更多资本形式的流入,加剧资金抢夺,生息资产增长乏力,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2.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2012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有力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取消了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存贷利差收窄,面临存款上行的压力和贷款利率下行的压力,净利息收入开始下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考验。另一方面,利率放开后,利率波动将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变得更复杂。
3.监管日益强化带来的挑战。当前资本充足率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MPA监管考核、流动性指标的管理导致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负债管理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多项制度规定对票据理财、资管业务等执行了新一轮的监管,强调实行穿透原则,对资金来源于银行体系的各类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对银行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4.业务创新能力不够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以往一直依赖传统授信业务,盈利能力也一直较稳定,一般不会有颠覆性创新的前瞻性计划,且原人力资源计划招募的员工中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想法的人才。这导致商业银行一般只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创新,短期内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创新方案,其研发的所谓的创新产品短期内也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过高的创新成本也是大多顾客所不能接受的,而创新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却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创新就意味着整个银行科技系统甚至部门机构、人员分工的调整,通常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
1.布局互联网金融、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也应该随之改革。商业银行应运用自身优势,利用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银行业务互联化,并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对于个人业务,金额小、笔数多,可以通过网上专业批发化处理,提高出账效率且节约人力成本;第二、扩大自身分支机构多、地域广的特点,结合电子商务产品特性,增加商业银行产品黏性;第三、构建信息化银行,充分利用银行内交易数据,并运用在产品设计、项目评审、风险预警等方面,提高决策能力和效率;第四、建设自助渠道、分流柜面客户,将服务线上化、科技化、信息化,更低成本、更高效、更便利的提供给客户,提高用户体验。
2.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提高抗周期能力。市场化经济下,经济周期的波动导致传统信贷资产质量的波动,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提高抗经济周期能力。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前移工作重心,主动分析市场,提高资产端的配置能力,配合供给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兴行业,从战略上合理确定信贷资源分布格局;二是调整资产结构,提高非信贷资产占比,逐步由以传统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三是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利差依赖,拓展中间业务,推进中间业务由简单结算类、代理类向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四是调整负债结构,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把更多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其他金融工具。五是加强不良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化解、转让、核销进程,提高资本利用率。
3.转变经营理念、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当前,商业银行仅凭有限的信贷业务种类及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融资人及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须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第一运用更多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冲工具等,与国际先进银行与监管标准接轨,融入全球竞争,提高银行业的现代化竞争力。第二通过建立多元化结构,开发多种多样的信贷产品和非信贷类产品,推动公私联动、投贷联动、资本市场业务与传统授信相结合等方式,以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给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融资平台。
4.发展特色性服务、创建品牌形象。第一,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产生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市场的发展也要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银行同业间竞争愈加激烈,商业银行应寻找符合自身规模的特色性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产品,建立符合区域性的战略性发展方向;第三、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识别,并针对性地实施营销策略、提供最优产品组合,并在过程中创建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同业业务、资本市场业务交易结构复杂化,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应当依据自身的能力和企业文化,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使之能够满足商业银行满足自身目前发展的需要,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第一,商业银行应架构新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原有的为了风险管理而管理的理念,应走向市场,深入客户、深入产品,针对不同产品、不同节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为经营、为发展而进行风险管理,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第二,定期对商业银行存量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风险预测,将商业银行已经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等级和类型的划分,明确风险类型、设置风险参数并对风险进行计量,以对业务状况进行压力测试,让风险评估更直观也更有指导意义;第三,加强银行系统升级和研发,将全面风险管理體系科技化,提高银行的风险应急响应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化的大形势下,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盈利空间被压缩,且传统授信占比过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授信集中度高的经营模式使得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不足。商业银行怎样才能够提高资本利用率、扩大生息资产、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是目前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借力互联网金融、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结构、发展特色性服务实现战略布局,才能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并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刘畅、郭敏:《结构调整、贷款集中度与价值投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向政策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0期.
[2]吴平生、杜海棠:《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多元化》,《新疆金融》2015年第9期.
[3]樊志刚:《商业银行如何走出冬天》,《银行家》2015年第1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 多元化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金融机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在当前金融体系逐渐深化的改革过程中,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外资银行越来越本土化,商业银行迎来了竞争格局调整的新考验。尽管这些新机构并没有传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分布区域广、交易种类多,但是这些机构参照传统商业银行成熟的发展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经验,迅速走入市场,并通过自己的特色业务、差异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更多资本形式的流入,加剧资金抢夺,生息资产增长乏力,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2.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2012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有力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取消了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存贷利差收窄,面临存款上行的压力和贷款利率下行的压力,净利息收入开始下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临考验。另一方面,利率放开后,利率波动将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变得更复杂。
3.监管日益强化带来的挑战。当前资本充足率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MPA监管考核、流动性指标的管理导致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负债管理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多项制度规定对票据理财、资管业务等执行了新一轮的监管,强调实行穿透原则,对资金来源于银行体系的各类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对银行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4.业务创新能力不够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以往一直依赖传统授信业务,盈利能力也一直较稳定,一般不会有颠覆性创新的前瞻性计划,且原人力资源计划招募的员工中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想法的人才。这导致商业银行一般只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创新,短期内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创新方案,其研发的所谓的创新产品短期内也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过高的创新成本也是大多顾客所不能接受的,而创新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却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创新就意味着整个银行科技系统甚至部门机构、人员分工的调整,通常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
1.布局互联网金融、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也应该随之改革。商业银行应运用自身优势,利用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银行业务互联化,并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对于个人业务,金额小、笔数多,可以通过网上专业批发化处理,提高出账效率且节约人力成本;第二、扩大自身分支机构多、地域广的特点,结合电子商务产品特性,增加商业银行产品黏性;第三、构建信息化银行,充分利用银行内交易数据,并运用在产品设计、项目评审、风险预警等方面,提高决策能力和效率;第四、建设自助渠道、分流柜面客户,将服务线上化、科技化、信息化,更低成本、更高效、更便利的提供给客户,提高用户体验。
2.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提高抗周期能力。市场化经济下,经济周期的波动导致传统信贷资产质量的波动,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提高抗经济周期能力。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前移工作重心,主动分析市场,提高资产端的配置能力,配合供给侧改革,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兴行业,从战略上合理确定信贷资源分布格局;二是调整资产结构,提高非信贷资产占比,逐步由以传统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三是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利差依赖,拓展中间业务,推进中间业务由简单结算类、代理类向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四是调整负债结构,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把更多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其他金融工具。五是加强不良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化解、转让、核销进程,提高资本利用率。
3.转变经营理念、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当前,商业银行仅凭有限的信贷业务种类及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融资人及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须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第一运用更多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冲工具等,与国际先进银行与监管标准接轨,融入全球竞争,提高银行业的现代化竞争力。第二通过建立多元化结构,开发多种多样的信贷产品和非信贷类产品,推动公私联动、投贷联动、资本市场业务与传统授信相结合等方式,以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给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融资平台。
4.发展特色性服务、创建品牌形象。第一,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产生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市场的发展也要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银行同业间竞争愈加激烈,商业银行应寻找符合自身规模的特色性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差异化产品,建立符合区域性的战略性发展方向;第三、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识别,并针对性地实施营销策略、提供最优产品组合,并在过程中创建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同业业务、资本市场业务交易结构复杂化,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应当依据自身的能力和企业文化,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使之能够满足商业银行满足自身目前发展的需要,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第一,商业银行应架构新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原有的为了风险管理而管理的理念,应走向市场,深入客户、深入产品,针对不同产品、不同节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为经营、为发展而进行风险管理,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第二,定期对商业银行存量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风险预测,将商业银行已经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等级和类型的划分,明确风险类型、设置风险参数并对风险进行计量,以对业务状况进行压力测试,让风险评估更直观也更有指导意义;第三,加强银行系统升级和研发,将全面风险管理體系科技化,提高银行的风险应急响应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化的大形势下,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盈利空间被压缩,且传统授信占比过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授信集中度高的经营模式使得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不足。商业银行怎样才能够提高资本利用率、扩大生息资产、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是目前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借力互联网金融、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结构、发展特色性服务实现战略布局,才能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并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刘畅、郭敏:《结构调整、贷款集中度与价值投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向政策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0期.
[2]吴平生、杜海棠:《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多元化》,《新疆金融》2015年第9期.
[3]樊志刚:《商业银行如何走出冬天》,《银行家》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