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高考生物科所占分值较少,平时相对课时少,学生普遍对生物学习不重视,兴趣不浓,所以,生物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教学,努力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成效,下面是我的一些简单做法。
一、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怎样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怎样激起他们高昂的学习情绪,首先要引发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景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大脑皮层的沟回结构”时,可先提出一个问题:大脑皮层的表面积有多大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就头颅那么大,也有的说有头顶那么大,说法不一,这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笑着说: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足有一张人民日报那么大,“啊!”,同学们显然露出了惊异的目光,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有点不相信,我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结果而轻过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一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将教师及教材里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这节课是无效的。如在教“花的结构”一课时,学生通过认真仔细观察,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由这四部分构成: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我给他们讲“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等知识,学生感觉难度小,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利用问题链或者问题串,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去思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时,学生已知道酵母能用于发面、酿酒,放久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其中的道理,我利用这些现象设计问题情境,如:什么是酵母?是什么样子?什么结构?为什么能发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最后达到会学
三维目标的三个层次就是学懂、学会、会学,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乐学情绪的培养,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以致达到学懂、学会、会学的目标。
1.能做实验的不枯燥地讲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合实验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
2.多学科渗透,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被运用的乐趣。如学习“遗传变异”内容时常用到数学知识,学习“酶的专一性”应用到化学知识,讲解“植物中耕保水”问题时应用物理知识等,学生为其他学科能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而感到欣慰,知识的掌握便自然了。
3.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及发展前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学好生物课的重要一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介绍做笔记的作用、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教学中指导并督促检查,从而促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做笔记水平。刚开始记笔记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教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也会更有针对性。
一、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怎样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怎样激起他们高昂的学习情绪,首先要引发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景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大脑皮层的沟回结构”时,可先提出一个问题:大脑皮层的表面积有多大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就头颅那么大,也有的说有头顶那么大,说法不一,这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笑着说: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足有一张人民日报那么大,“啊!”,同学们显然露出了惊异的目光,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有点不相信,我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重结果而轻过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一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将教师及教材里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这节课是无效的。如在教“花的结构”一课时,学生通过认真仔细观察,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由这四部分构成: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我给他们讲“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等知识,学生感觉难度小,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利用问题链或者问题串,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去思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时,学生已知道酵母能用于发面、酿酒,放久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其中的道理,我利用这些现象设计问题情境,如:什么是酵母?是什么样子?什么结构?为什么能发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最后达到会学
三维目标的三个层次就是学懂、学会、会学,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坚持学生乐学情绪的培养,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以致达到学懂、学会、会学的目标。
1.能做实验的不枯燥地讲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合实验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
2.多学科渗透,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被运用的乐趣。如学习“遗传变异”内容时常用到数学知识,学习“酶的专一性”应用到化学知识,讲解“植物中耕保水”问题时应用物理知识等,学生为其他学科能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而感到欣慰,知识的掌握便自然了。
3.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及发展前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学好生物课的重要一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严格要求,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介绍做笔记的作用、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教学中指导并督促检查,从而促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做笔记水平。刚开始记笔记学生可能跟不上,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上课是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教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也会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