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场“战争”:教师以失败告终
[课前对话]
生:老师,我不想去上课。
师: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生:不是,我想待在教室里。
师:这是不行的,要去电脑教室上课。
生:我不想去。
(当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很难受,居然有学生不喜欢上信息课!)
师(严厉地说):必须去!
该学生不屑地看着老师,走向电脑教室。
[上课对话]
师:老师让你做练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耐心地说):我告诉你,要做……OK?
生(不屑地说):不OK!
师(烦躁地说):请你离开这个教室,去班主任办公室!
生(坚定地说):好的。
[结果]
经了解,他还是待在教室里。
第二场“战争”:教师稍稍取胜
[我与班主任沟通]
我向班主任了解这个孩子,发现他在其他课上也是这样。他喜欢上课趴在桌子上,显得自己很无力;他不理睬老师,不管老师说什么,依然我行我素;他喜欢在自己的世界“晃悠”……
[我与孩子再次“开战”]
生:张老师(班主任)让我来的。
师:嗯,来了就好,老师给你补课,好吗?
生(并不高兴地):好。
……
师:你自己操作一下。
(他开始操作,我仔细观察,只要他做出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表扬。)
生(还是没有笑容):好了。
师:真不错!老师再帮你修改一下。
生(开始有点笑容):好漂亮啊!
师:你也可以做到的,来试试!
(开始很乐意地操作。)
师(竖起大拇指):很厉害!我帮你打印出来,贴到自己的班级里,与其他同学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
(我打印出作品。在他转身的刹那,他露出了最甜的微笑。我从未见到,他这样笑过。)
持续的“战争”:教师大大取胜
[在全班表扬]
一上课,我把他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欣赏、点评。学生们十分欣赏这个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时,我开始很用心地表扬他:“从他身上,老师看到了很多优点。他很聪明,领悟能力很强;他的颜色搭配很棒,整个作品特别漂亮;他很努力,昨天一直在老师那里制作作品,花了很多课余时间。希望大家也和他一样,能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电脑小报!”
此时,我又看到了他那笑容。
[长期表扬]
我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只要他稍有进步,我就会不遗余力地表扬。在下课的时候,我时常帮助他分析作品。
他开始慢慢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结果]
放学后,他好几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能否让他在电脑房里制作作品,因为他家里没有电脑。
老师很欣慰!
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战争”
与孩子的“战争”,需要依靠教师的智慧。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
1.孩子耍酷总有因,教师要学会宽容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个性。据了解,在家里,这个孩子获得的表扬比较少;在学校,由于他表现得很消极,容易带有情绪,教师难免采用批评的方式。于是,这个孩子喜欢上了“耍酷”。
教师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样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逐步走向开朗和健康,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2.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教师要学会欣赏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关注。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个孩子正是因为得到了教师的欣赏、同学的欣赏,慢慢地建立了信心,才开始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兴趣。
有句话说,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赏识的人,但我们一定赏识欣赏我们的人。孩子就是这样,他赏识了本学科的教师,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这门课。
3.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
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我们不能通过一节课、一次谈话来改变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一个习惯的养成,一种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理解、一份信心。
有这样一个孩子,我和他之间的“战争”还将继续。相信这会带给我更多的感悟,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江干区九堡中心小学)
[课前对话]
生:老师,我不想去上课。
师: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生:不是,我想待在教室里。
师:这是不行的,要去电脑教室上课。
生:我不想去。
(当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很难受,居然有学生不喜欢上信息课!)
师(严厉地说):必须去!
该学生不屑地看着老师,走向电脑教室。
[上课对话]
师:老师让你做练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耐心地说):我告诉你,要做……OK?
生(不屑地说):不OK!
师(烦躁地说):请你离开这个教室,去班主任办公室!
生(坚定地说):好的。
[结果]
经了解,他还是待在教室里。
第二场“战争”:教师稍稍取胜
[我与班主任沟通]
我向班主任了解这个孩子,发现他在其他课上也是这样。他喜欢上课趴在桌子上,显得自己很无力;他不理睬老师,不管老师说什么,依然我行我素;他喜欢在自己的世界“晃悠”……
[我与孩子再次“开战”]
生:张老师(班主任)让我来的。
师:嗯,来了就好,老师给你补课,好吗?
生(并不高兴地):好。
……
师:你自己操作一下。
(他开始操作,我仔细观察,只要他做出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表扬。)
生(还是没有笑容):好了。
师:真不错!老师再帮你修改一下。
生(开始有点笑容):好漂亮啊!
师:你也可以做到的,来试试!
(开始很乐意地操作。)
师(竖起大拇指):很厉害!我帮你打印出来,贴到自己的班级里,与其他同学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
(我打印出作品。在他转身的刹那,他露出了最甜的微笑。我从未见到,他这样笑过。)
持续的“战争”:教师大大取胜
[在全班表扬]
一上课,我把他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欣赏、点评。学生们十分欣赏这个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时,我开始很用心地表扬他:“从他身上,老师看到了很多优点。他很聪明,领悟能力很强;他的颜色搭配很棒,整个作品特别漂亮;他很努力,昨天一直在老师那里制作作品,花了很多课余时间。希望大家也和他一样,能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电脑小报!”
此时,我又看到了他那笑容。
[长期表扬]
我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只要他稍有进步,我就会不遗余力地表扬。在下课的时候,我时常帮助他分析作品。
他开始慢慢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结果]
放学后,他好几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能否让他在电脑房里制作作品,因为他家里没有电脑。
老师很欣慰!
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战争”
与孩子的“战争”,需要依靠教师的智慧。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
1.孩子耍酷总有因,教师要学会宽容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个性。据了解,在家里,这个孩子获得的表扬比较少;在学校,由于他表现得很消极,容易带有情绪,教师难免采用批评的方式。于是,这个孩子喜欢上了“耍酷”。
教师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样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逐步走向开朗和健康,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2.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教师要学会欣赏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关注。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个孩子正是因为得到了教师的欣赏、同学的欣赏,慢慢地建立了信心,才开始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兴趣。
有句话说,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赏识的人,但我们一定赏识欣赏我们的人。孩子就是这样,他赏识了本学科的教师,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这门课。
3.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
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学会等待。我们不能通过一节课、一次谈话来改变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一个习惯的养成,一种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理解、一份信心。
有这样一个孩子,我和他之间的“战争”还将继续。相信这会带给我更多的感悟,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江干区九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