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女郎”苗苗:那刻我就是何小萍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摄《芳华》的半年中,苗苗从她身体里消失了,严歌苓笔下那个敏感、脆弱、满肚子委屈的何小萍,取而代之。影片拍摄期间,在海口拍摄基地附近的海鲜酒楼里,导演冯小刚问何小萍:“知道为什么选你吗?”“呃……不知道。”坐在对面的何小萍的扮演者苗苗回答。
  作为2017年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芳华》在2017年12月15日上映当天,票房就破了亿,很多观众是抹着眼泪看完影片的。当初面对冯小刚时一脸茫然的女主演苗苗,在近似白纸的从影履历上留下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足够波澜起伏。
  你不是何小萍
  如果要为《芳华》选一个标志性的镜头,何小萍月下的独舞或许可以胜任:
  经历过战争的何小萍患上精神病后,动作僵硬,神情呆滞。多年前的音乐回荡在耳边,她渐入其中,似回到她的文工团时代。何小萍穿着病号服,神游至文工团大院的草地上,在月光下起舞。
  这是属于何小萍的芳华,却让苗苗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拍完《芳华》后的1年,她忙于拍新戏,跑通告,接受各种采访。只有在私下,她才会默默舔舐《芳华》给她带来的创痛、何小萍从她身体里走出后留下的伤痕。



  《芳华》杀青那天,大部分演员都准备离开海口的拍摄基地。当天恰好拍摄了文工团解散的戏,戏里戏外都弥漫着离别的感伤。摄像师把镜头盖合上,大家相互拥抱,道别,举起手机合影留念,只有苗苗安静地站在一旁。她无比渴望走过去跟大家一起热闹,双脚却挪不开步子,“那种感觉很奇怪,不是不想去照相,而是感觉我不应该和大家照相。”
  她告诉记者:“不合群,没办法融入,跟大家很疏远。”她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甚至感觉自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何小萍”。她把头一歪,眼神涣散:“你说何小萍有病,我不会也有病吧?”拍摄《芳华》的半年中,苗苗从她的身体里消失了,严歌苓笔下那个敏感、脆弱、满肚子委屈的何小萍,取而代之。
  最神似的是两人身上的“轴”。这种轴劲儿贯穿苗苗20年的舞蹈生涯,支撑她从家乡小城哭声不绝的练功房,走到北京总政歌舞团的舞台,再走进冯小刚的电影镜头中,乃至成为她现实生活的重负。
  一样“轴”
  毫无疑问,苗苗演活了何小萍。而这样到位的诠释,既是源于苗苗身上有导演冯小刚需要的一份少有的清澈,也因为苗苗身上有和何小萍如出一辙的“轴”劲儿。
  苗苗6岁被父母送去当地的舞蹈学校。原本是为了塑造身形,当听说朋友家的孩子跳舞跳到了北京,一家人才把女儿此后20年的事业,在舞蹈房里确定了下来。从此,苗苗的生活变成了练功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一周回一次家。最开心的事是回家能跟父母住一晚。
  她梦想成为杨丽萍,却天赋一般;但她够轴,做不到的就加练,终于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小孩”,还赢得一个外号“圈儿神”。她喜欢练转圈,吃饭转着去,上厕所从寝室转到卫生间,洗衣服时也端着盆子转。转圈费舞鞋,经常转着转着大脚趾就露出来了。
  “我想得很简单,就是现在只能转一圈,我就要练到4圈。每天都在练,如果能多半圈,我就很开心。”苗苗说。
  2016年,苗苗开始学油画。拍完《芳华》的那个月,画画成为她疏解情绪、打起精神的有效方式。她想画极光,画作完成后,她从专注中抽离出来,却猛然发现眼前这幅画色调晦暗,本来作为辅景的荆棘丛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而预想中的极光只能透过缝隙看到。
  苗苗把画笔放下,回到自我否定的忧郁情绪中。在闺蜜周鹏鹏的眼里,苗苗敏感、细腻、完美主义,“有股冲劲儿”,这些特质混合起来就会变成外人眼里的格格不入。苗苗对自己的认知也大致如此,她最常用来形容自己的词是“轴”“一根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有一次拍电视剧,拍她深夜在咖啡馆被匪徒劫持。苗苗觉得在咖啡馆发生这个故事气氛不对,建议导演换到十字路口。那时已是凌晨两点,工作人员都很疲累,但苗苗坚持换地点。后来她发微信问经纪人光子,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光子告诉她:“有追求的演员都这么做。”
  苗苗喜欢宅在房间里背台词、看电影、看书。“有一次剧组聚餐结束去唱歌,她不去。她说7点到8点是健身时间,雷打不动。劝她,她就说到了(那)你们唱歌,我就做深蹲什么的。别人都以为开玩笑呢,但她就是这么想的。”光子说。
  周鹏鹏劝苗苗,轴也要有个限度,毕竟在集体中生活,别老让别人尴尬。
  当一个好演员
  当苗苗成为总政歌舞团的台柱子时,她也被长期积累的伤病拖垮了,腰和膝盖与六七十岁的老人并无二致,不能再做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就是在此时,她想到了要当演员。
  遇见经纪人光子之前,苗苗正和无数抱有演员梦的年轻人一样,挤破头只为得到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每天跑组、试戏、被拒,最惨的一天,她跑了3个剧组,试了8场戏,最后全都杳无音讯。
  后来,光子带苗苗见导演试戏,周围人说:“光子,你这回带了个好演员,肯定能红!”
  毫无疑问,《芳华》成了苗苗演艺事业、甚至整个人生的转机。接到面试通知时,光子叮嘱她恢复一下身体,每天空余时间练练功。
  面试时,苗苗穿着在总政练功房的宽松军裤和已经洗不白的海魂衫就去了。她扎了两个麻花辫,垂在肩头,这也成了电影中她的造型。她跳了两支舞,表演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一个桥段。冯小刚没说话。
  如今,回想起从面试到拍摄的那段日子,苗苗觉得她走不出何小萍这个角色,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她在逃避现实,“在那个世界里不用交朋友,就像我之前没有很多朋友也活得好好的,其实是我自己不愿意走出来”。
  事实上,苗苗走出何小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光子给她送来了新戏的剧本。何小萍離开,新的角色住进来。在她签约的经纪公司,艺人照片在墙上挂着,苗苗紧邻冯绍峰,在第二位。
  对于苗苗的未来规划,资深经纪人梁砚说:“就是3个字,好演员。”为此,光子每天都在看大量剧本,为苗苗物色适合的角色。
  两年来,演员身份还没有在这个女孩身上留下太多印记。她现在出门还是白T恤+牛仔裤+运动鞋。采访苗苗的记者不约而同地夸她:“你太真实了,这些东西一定要保持住。”又忍不住劝她:“其实跟媒体真没必要说这么多。”
其他文献
你不需要做完美的小孩  在《爸爸去哪儿5》最后一集里,杜江为儿子嗯哼朗诵了一首诗。诗句温暖细腻,一时之间感动全场,连陈小春这样的“古惑仔”都听得眼含热泪,情不能已。  这首名叫《给我的孩子》的诗,是杜江想对儿子表达的:“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梦里面不必有我;我爱你,仅此而已。”  《爸爸去哪儿5》刚开播时,很多人喜欢的是乖巧懂事的Jasper,而对与他同龄
期刊
前年除夕,大女儿玥玥问我:“为什么每年过春节都要在家里,不去其他地方过呢?”那就来一次特别的春节旅行吧,反正只要家人在一起,到哪儿都是过年。最后,经过和老公商量,我们一家4口决定往西澳大利亚过年。  因为西澳大利亚人烟稀少,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冬季不仅温暖,还可以看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奇异景观——粉色的赫利尔湖。出发前,我特意定制了一本去往西澳的路书,这样就
期刊
于丹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話放在当下四处弘扬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帜下,显得是那么贴切而又悲凉。因为在这样的正能量背后,善良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  总有人会问:好人为何没有好报。我想,只有用“上帝不奖励好孩子”来回答。  美国有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专门主持儿童电台。有一天,他接到一个6岁小女孩Alice的电话:“为什么好孩子得不到苹果?”  Alice说,她是个好孩子
期刊
因为《芳华》这部片子,“善良”成了一个热搜词。而很多人对善良的看法变得悲观,是因为男主刘峰这个好人最终没得到好报。  刘峰是个活雷锋,对谁都竭心尽力的好:坐长途火车跑腿接人,会顺便帮战友捎带物件;林丁丁的名表坏了,没有店敢修,他自个儿拿着书参照着修好了;食堂打饺子吃专挑破皮露馅的,只说“破皮的也得有人吃啊”;他做梦都想上大学,却把唯一的名额让给了战友,撂下一句:“他比我更需要”……  可刘峰的结局
期刊
来自日本的笹本恒子103岁了,但仍旧活跃在摄影界一线的她,一直活得像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打扮时尚,涂着玫红色指甲,留着俏皮短发,画着淡妆,笑得眉眼弯弯。  在笹本恒子出生的那个年代,女性的宿命大多是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子。但笹本恒子却很“叛逆”:高中时,父母送她去学家政,希望她今后做个好妻子,她却辍学自学了画画。  25岁时,同龄人在家带孩子,她却在做摄影师的梦。朋友说,日本很少有能进行新闻报道的摄影
期刊
上映仅11天,《芳华》的票房已突破9亿元,成为冯小刚导演作品中票房纪录最高的电影。这部大热的影片,以1970年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所经历的充满变数的人生。  很多人感慨:每代人的芳华都值得铭记。但更多的人被黄轩所饰演的男主刘峰打动:一个那么好的人,為何最终没有好报?的确,在当今这个谈起善良会被认为是傻的社会,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幸福感
期刊
著名演员林志颖曾带儿子Kimi去法国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儿童读书比赛。  为了夺得冠军,林志颖把自己和儿子关在酒店里,放弃了一切其他的活动,苦心阅读。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Kimi以读完3本书的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多数连1本书都没读完的法国小朋友。  然而,正准备冲刺第二阶段的比赛时,林志颖父子遭到了法国举办方的劝退:“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
期刊
选择善良会孤独,但能得到灵魂的宁静  1988年,BBC的演播厅里,一位79岁的老人受邀参加一档节目。  他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眯起眼睛,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突然,他身边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一齐望向他。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位长者。  老人一下子蒙了,他诧异地回过头,还没搞懂现场发生了什么。沉默了几分钟之后,演播厅里忽然掌声雷动,全场向他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原来,老人
期刊
几年前,冯小刚找到一位著名作家,要求她写写文工团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芳华》。随着电影的热映,大家的目光也聚焦在了这部电影的作者的身上。  她的作品,为整个世界文学所惊艳。《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梅兰芳》《小姨多鹤》《扶桑》……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张艾嘉、陈冲、高晓松等无数导演明星文人都为之倾倒。  她笔下的女人个个有个性。历史的宏大,在这些女性的坚忍前被解构殆尽:《少女小渔》里通过
期刊
《家人》让我更懂家人  读者:刘士帅  我从小就有个当主持人的梦想,但几经努力都未能实现。  2006年女儿降生,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的主持梦又被激活了。从那时开始,我每天教孩子背古诗、唱歌,甚至不惜重金去请了专业老师教她播音主持。然而,女儿并不喜欢这些,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我在《家人》杂志上读到了《让我们对孩子的爱,少点功利心》这篇文章,我才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培养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