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决定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本文着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基本原则和践行路径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对其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價值观;国家;社会;公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虽不断增强,但国际敌对势力也不断的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其中文化渗透是其重要的分化策略。在国际各种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较量中,发展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主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和人民发展与进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巩固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中国力量,使人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共识。
对于民族精神和人民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的行动向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对建立人们丰富的精神境界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级,区分对象和层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炼出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了贴近对象、有针对性和接地气。坚持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原则,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人们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坚持创新的原则,不断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民众参与的平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践行路径
(一)有赖于渗透进国家的教育过程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校园、走入课堂,才能不断让青少年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慢慢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为此,学校、家庭、学生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形成合力。一是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有限,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高职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入教材,设立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入课堂,通过三尺讲台传遍国家每所学校、每个课堂、每位学生。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必然离不开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培育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以德树人,身体力行,不断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二是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家是孩子的第二成长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是青少年精神面貌的滋养地。家庭应携手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巩固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普及。三是学生本人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学生本人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遵从的人生价值引领自身的成长方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并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二)有赖于社会舆论的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同时社会舆论也能反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除了通过学校、家庭传播和弘扬,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参与。利用好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网络传播阵地、文化产业产品等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计划中。二是新闻媒体应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的宣传中,通过新闻媒体的力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三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已覆盖至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利用好互联网这块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当中。
(三)有赖于法律机制的约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导向,真正成为每位公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就必须完善约束规范机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法律制定、法律执行和法律遵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
只有全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法律制度的规范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有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只通过外力也发挥不了真正作用,必须通过个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公民应认识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当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明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92-92.
关键词:社会主义;價值观;国家;社会;公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虽不断增强,但国际敌对势力也不断的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其中文化渗透是其重要的分化策略。在国际各种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较量中,发展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主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和人民发展与进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巩固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中国力量,使人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共识。
对于民族精神和人民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的行动向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对建立人们丰富的精神境界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级,区分对象和层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炼出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了贴近对象、有针对性和接地气。坚持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原则,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人们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坚持创新的原则,不断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民众参与的平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践行路径
(一)有赖于渗透进国家的教育过程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校园、走入课堂,才能不断让青少年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慢慢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为此,学校、家庭、学生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形成合力。一是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有限,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高职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入教材,设立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入课堂,通过三尺讲台传遍国家每所学校、每个课堂、每位学生。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必然离不开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培育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以德树人,身体力行,不断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二是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家是孩子的第二成长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是青少年精神面貌的滋养地。家庭应携手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巩固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普及。三是学生本人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学生本人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遵从的人生价值引领自身的成长方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并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二)有赖于社会舆论的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同时社会舆论也能反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除了通过学校、家庭传播和弘扬,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参与。利用好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网络传播阵地、文化产业产品等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计划中。二是新闻媒体应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的宣传中,通过新闻媒体的力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三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已覆盖至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利用好互联网这块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当中。
(三)有赖于法律机制的约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导向,真正成为每位公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就必须完善约束规范机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法律制定、法律执行和法律遵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
只有全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法律制度的规范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有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只通过外力也发挥不了真正作用,必须通过个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公民应认识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当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明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