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凤坡,中国历史看不见的十宁路口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落笔“白马关”


  从成都出发,汽车一路向北,在碧绿的成都平原肆意奔驰。
  成绵高速路上行驶约40分钟,从罗江出高速,就进入丘陵地带。山峦显现,地势随海拔的升高慢慢上移。行进其间,让人忽然明白,坦荡平原,无险可守,只有进入崎岖山势,才有机会设伏。
  这,或许就是三国时刘彰麾下的成都,最后的屏障?
  此番专程造访庞统和他的落凤坡,而落凤坡却一直难露真容。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名鼎鼎的白马关。古代,白马关只是一道关隘。而今天,白马关已经开辟成一个风景区,古老的关楼城不高,但保存得十分完好。

  其实,白马关之所以能成为一道“关”,还仰仗一座山一一鹿头山。如今,此山已成为风景区重要的历史遗存。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鹿头山自古以来都是东川(巴)与西川(蜀)的分界线,也是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军事防线。也因为有了此山,这里不仅成为蜀都北部的重要“门户”,也是四川的古战场。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庞统死后,刘备将他葬于城东鹿头山。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与曹魏军队在此进行了最后一场殊死存亡之战,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分道伐蜀,最后在鹿头山会师。
  诗圣杜甫曾赋诗《鹿头山》:“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诗的最后两句,一语道破白马关附近山河要旨。
  鹿头山,东麓纳罗江县城而抵纹江,西麓触绵远河与绵竹故城隔水相望。罗纹江水东下注入涪水,绵远河西绕成都平原汇入沱江。逶迤绵绵的山岭,因两侧江河走向各异,又被古代朝廷定为东、西两川的分界,三国时曾于此设绵竹關,南北朝至隋唐置鹿头关,五代移鹿头关戍于山西南绵远河右岸的黄许镇,另名白马关至今。
  也即是说,只要过了白马关,就进入“险阻尽”“原野阔”的成都平原了。
  关楼正中,有斑驳的“白马关”三字,落款是苏轼。字里透出几分忧郁寂寥之气,心里有些疑狐,这是那个豪放的东坡先生吗?从行笔到落款,总感觉不像苏东坡的笔意。苏东坡乃四川才子,他可能云游此地,或许留下了墨宝。
  再往上看,白马关楼上一幅楹联意味深长:“一统江山毁于一马,三分天下羞煞三人”。

金牛道上的历史车痕


  走进关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凹凸不平的古蜀道。
  古道由石板铺成,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印痕,据说这是诸葛亮北伐时木牛流马运粮时留下的车辙。看着那些碾压精确的印痕,明显感觉有一种“做旧”的意味。旁边的旅游指示牌上,注明这是“秦蜀金牛古道”,还有一段注释文字:
  “公元前三世纪,古蜀国开明王朝,命五丁开山所筑,北至长安(今西安)九百一十公里,南至益州(今成都)九十公里。蜀道难至此始,亦此终。秦岭南下至此为坦途,自成都北上至此路途险峻。”
  金牛道就是古蜀道,自修建之日起,就是古代蜀中连陕秦最重要的一条“官道”。其南端的起点是成都,一路向北穿过川北平原,直到广元出川,再经宁强、勉县到汉中。川北的重要枢纽城市,基本上都是沿金牛道走向建起来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时,前方屯兵汉中,而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线,就是成都平原通过金牛道续上的。可以说,金牛道就是蜀汉生死攸关的一条生命线。
  金牛道从北到南,嵌有剑南五关,分别是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
  白马关乃金牛道上最后一道关隘,所以至关重要。
  清代著名才子李调元就是此地人,他留有这样一首诗:“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不咽喉。”
  这里处于成都平原的边缘地带,之后就是高耸的龙泉山脉,只要破了白马关,成都平原便无险可守,因而只要守住了白马关这最后一道屏障,就保住了蜀汉江山。
  而就是通过这条古道,秦王朝一举灭亡了古蜀国,从而奠定了帝国气象,也让蜀人告别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历史。

“龙凤柏”的命运预兆


  庞统就葬在金牛道旁。庞统祠墓就掩映在白马关楼之内。
  庞统祠坐北朝南,三进四合布局,依次排列着山门、二师殿、栖凤殿和庞统墓园。
  正门涂成了赭色,门楣未做任何修饰,隐隐约约透出一股“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阴郁气质。
  祠堂大门正中镶嵌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汉靖侯庞统祠”六个大字。那是四川著名书法家何应辉早年的手笔,带有极浓的北碑痕迹,看上去有几分拘束,无论是铺排还是走笔,远没有现在的笔力老到。
  庞统祠堂始建于东汉末年,现存祠墓则为四川巡抚能泰重建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此后,几代清帝均有重修,遂成现在规模。
  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庞统祠几经兴废。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圣杜甫入蜀时,曾留下遍地诗篇,当然,他也特地为庞统写了一首:“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碑兀。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诗中透露出的,难免有几分伤感。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秋,陆游从南郑回成都,特地经罗江过鹿头山,在拜谒庞靖侯祠亦感慨赋诗,留下这首《鹿头关过庞士元庙》:“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英雄今古恨,父老岁时思。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从诗中,我们除了能读出一种悲壮之外,还可以想见宋时庞统祠墓的凋零状况。
  明末清初,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在攻取鹿头山白马关战斗中毁掉了庞统祠,“嗣后复新之,壮丽倍往日。王屏藩乱蜀,祠复毁,惟一石狻猊尚存。”
  即使如此,据说庞统祠墓还是四川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
  带着几分萧瑟迈入祠堂大门,但见左右各有一株参天古柏。古柏旁立有一碑,号“龙凤柏”,释文称其乃张飞手植。遗憾的是,两棵柏树都已枯死,但残躯仍可见直刺苍穹的气势。
  关于这对参天古树“龙凤柏”,至今还留有传说,称那棵叫龙的柏树是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化身,那棵叫凤的柏树乃凤雏先生庞统的代指,“凤”树早于“龙”树而亡……
  难怪《三国演义》引东南童谣云:“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永远的“靖侯”庞统


  步入祠堂大门,二师殿里供奉着庞统和诸葛亮两位蜀汉军师。上方高悬“龙凤名高”匾额,那是书法家刘云泉书写的。殿前嵌有一联:“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逝,江山未必竟三分”。这副楹联对庞统的评价极高,上联说的是“天妒英才”,下联说的是“扭转乾坤”,对仗工整,极有水准。
  正殿名为“凤栖”。上挂着两副楹联:
  “从古大才非百里,至今有庙祀双江。”
  “真儒者不徒文章名世,大丈夫当以马革裹尸。”
  一看就很有气势,且文采与典故俱佳。“真儒者”和“大丈夫”评价殊高。
  殿内高悬四条屏“庞靖侯传”,那是陈寿《三国志》里的文字。
  三进三出之后,从祠堂后墙的耳门出去,便见到了期待中的庞统墓。
  庞统墓呈圆形,类似成都武侯祠里的刘备墓,只是没有刘备墓规制高。而且,刘备墓上郁郁葱葱,长满了绿树,而庞统墓上寸草不生,没有一丝绿意。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形同八条棱角。这样的设计,如同一顶将军铁盔,加之墓前马亭里那匹白马,总让人感觉庞统还活着,马上就会披挂上阵。
  墓前石碑甚是考究,乃四川巡抚能泰于康熙四十八年所立,上书“汉靖侯庞士元之墓”。“靖”是庞统的谥号,景耀三年刘禅追加。墓前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香炉,炷炷清香缭绕。两百多年过去了,墓碑已经被香火熏得黝黑。
  庞统既不保发财,也不管升官,人们为何络绎不绝来祭拜?我忍不住问刚刚上过香的妇女,她回复称:“保佑娃娃,学业有成。”
  其实,这些香火的延续,也可以叫做文化的传承。
  比如世上本无落凤坡,庞统是否死于此地也成疑,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演义”出来的一个地名,却有志士仁人为落凤坡写下大量纪念诗文。当地民间传说农历正月二十六是庞统生日,每年还为此举行盛大庙会,已经延续上千年。宋代诗人陆游曾留下“英雄今古恨,父老岁时思”的诗句,可映衬人们的追思之情。

凤落落凤坡,偶然?必然?


  《三国演义》里,庞统中了张任的埋伏,死于落凤坡。刘备随即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在雒城外用张飞、黄忠、赵云、魏延、严颜五员大将设伏,拿下雒城并活捉了益州守军张任。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坐骑“的卢白马”有着极强的标识性。罗贯中写到落凤坡一节时,刘备见庞统的坐骑乃一“劣马”,遂将自己的白马换给庞统,结果张任认定“骑白马者必是刘备”,于是下令万箭齐射,庞统于是在乱箭中死于落凤坡。
  《三国志》对庞统的死说得简洁明了:“进围雒城,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雒城乃今天的广汉市,也就是三星堆遺址所在地,而落凤坡地处今天的罗江县。广汉与罗江相隔二十多公里。
  庞统究竟死在落凤坡,还是死在雒城?
  有史料认为,庞统墓只是庞统的衣冠冢,而真正的庞统墓应该在落凤坡,因那里掉落了庞统血衣,所以也称庞统血墓。
  我是奔着落凤坡而来的,肯定要去看看。
  走出庞统祠,沿金牛古道走出白马关楼,不久便见到一道长长的坡地,路旁有一指尖尖的石碑,上书“落凤坡”三个隶体字。定睛一看,又见一块陈旧的石碑,上写“汉靖侯庞凤雏先生尽忠处”。那是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罗江知县梁绶祖所立,两侧还有密密麻麻的小楷碑文,似记叙立碑缘由,因石头风化厉害,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
  道旁指示牌如是写道:“落凤坡在庞统祠北1500米的古驿道旁,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庞统战死沙场之地。落凤坡是因文学名著而衍生的地名,古今名人过落凤坡,多有诗词吟咏。”
  落凤坡虽然是罗贯中杜撰的一个历史地名,但其名气却很大。
  我有些钻牛角尖,罗贯中为何要杜撰这样一个地名?是随意?是偶然为之?还是着力刻画?《三国志》用15个字轻轻滑过,这给《三国演义》的文学想象留下了巨大空间。可以说,罗贯中关于这一节的描写堪称举轻若重。
  行文至此,窃以为,“落凤坡”一名或许是因为庞统埋葬于此而得名,这样更合乎情理一些。当然,罗贯中在小说中这样处理,更显得有冲击力一些。

庞统被刘璋所杀,天意?报应?


  纵观三国及其后的整个历史进程,可以说庞统的死,有如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不仅成为蜀国的转折点,还影响到后来历史的走向。
  于蜀汉而言,庞统的离开,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庞统36岁身亡,还没有在人生舞台上充分表演,就流星般英年早逝,致使人们对他知之不多。这里有必要作简要介绍,庞统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20岁那年,他特地拜访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司马徽乃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之能,很受世人敬重。
  司马徽初遇庞统,便引为知己。据说当时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两人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遂“尊庞统为南州名士之首”。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他人。司马徽一生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很是器重二人,任命他们同为军师中郎将。
  赤壁之战,庞统献上连环计,为日后火攻打下基础。到刘备帐下后,协助刘备一路西进,打下了大片的地盘。谋士徐庶曾向刘备如是举荐诸葛亮和庞统,留下“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佳话。
  刘备原先的计划,是以庞统为辅翼直下成都。而庞统的身亡,让诸葛亮不得不提前离开荆州,进入川中。因为诸葛亮的离开,荆州无人能制衡关羽,以至大意失荆州。关羽的败亡,引发刘备讨伐东吴,夷陵一场火烧光了蜀汉的家底和刘备的寿数,也让蜀汉的国运彻底改变,以至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渐成强弩之末。
  一切起因都源于庞统这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才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落凤坡,一个现实中原本不存在的地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看不见的十字路口。
  清代史学家李仙根在《三国史论》中的评论充满了惋惜:“汉季之兴也,以武侯之得,其衰也,以靖侯之失殁也。士元不死,则诸葛不必入川;孔明不来,则荆襄不至失守。”
  这样的历史结局,有如一个连环套,一环套一环,一环连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让人为之惊叹。
  这,可能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未曾料想到的。
  也可能在诸葛亮眼里,庞统这样的结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庞统祠大殿里,左右各有两组塑像,左边“庞统三计策蜀”的塑像栩栩如生,这大体浓缩了庞统人生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塑像旁的说明文字同样生动: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受刘璋之邀会于涪城(今四川绵阳市),弃军师庞统“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之计不用。北上帮刘璋守于葭萌(今广元昭化镇),
  “不讨汉中张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璋渐生嫌隙。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征东吴,孙权向刘备求救,庞统再次献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刘备采纳了庞统的中策,诱斩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庞统的“三计”一计比一计狠毒。身为军师,出谋乃其本分,无可指责。只是益州牧刘璋的儿子在死守一年间,无意中射杀了凤雏庞统。
  是庞统之计让刘璋失去了江山,而最终他也被刘璋的儿子所杀。
  这是天意?是偶然?还是报应?
  或许庞统早已料到会有那一天,难怪当他看到落凤坡三字时,便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遂令后军疾退,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每每看书至此,我都会喃喃而语,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其实,庞统之死,早有迹象表明。
  就在刘璜、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之时,他们便去锦屏山中,拜访了能知人生死贵贱的紫虚上人,紫虚上人遂写下八句言语:“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其中“雏凤坠地”一句,已经不言自明。
  当刘备与庞统换马过后,得知庞统要走小路时,刘备特地提醒:“军师不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彼此分别之后,刘备仍“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
  不止于这些,在荆州的诸葛孔明也“算”出了先兆。对這一细节,《三国演义》作了白描似的刻画一一
  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众官皆惊,未信其言。
  应该说,作了如此丰富的铺垫,无论从唯心还是唯物,庞统的死也尽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庞统三计策蜀”之外,庞统祠大殿右边还有一组塑像,取名为“刘备自领益州牧”,生动地定格并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时刻一一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先主用庞统计,“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至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刘备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城在今白马关西南十里)。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庞统中流矢卒),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
  时益州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以安。”璋降后,刘备自领益州牧。
  关于这一段历史,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刘备不甚厚道,盖因刘璋的益州牧官职乃汉室所封,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谋取汉室,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庞统的计策在某种情况下,也超出了为人的底线。孰是孰非可谓见仁见智,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站在刘备的处境,我们也似乎可以理解。只是一向以贤厚著称的刘皇叔,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本家下手,无论计策多么完美,此举都显得极不磊落。
  刘璋乃汉室之后,其父刘焉系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向朝廷请求前往成都。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灵帝任命刘焉为益州牧。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演绎得更为精彩,在第一回刘焉就以幽州太守的身份出场。而此时的刘备,只是幽州麾下涿县一个贩屦织席为业的小贩。正是有了刘焉发榜招军镇压张角的黄巾军,才有了刘关张看到榜文后,引发的桃园三结义。
  刘焉、刘璋、刘备同为汉室后裔,这段历史渊源,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几位与益州有关的“人物关系”。性格即命运,他们都先后成为益卅I的父母官,虽同为刘氏血脉,可他们的德行与秉性、理想与抱负,却有天壤之别。
  从庞统祠出来,汽车缓缓驶出白马关,夕阳西下,“鹿头关,百战空堆瓦”。如今,白马关上古柏森森,落凤坡前辙痕深深。历史早已远行,是非恩怨转头空,世间往事如过眼烟云,天空依旧风清云淡。
其他文献
用今天评价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指标来看.陈廷敬确乎可以得到五项全能优+,同时期康熙倚重的张廷玉、李光地等汉族名臣,比起他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让康熙感到尚有不足。  央视八套推出的历史正剧《一代名相陈廷敬》中秋期间演完大结局,这是继作家王跃文的《大清相国》之后,第二个对陈廷敬其人进行通俗传播的文艺作品。  以陈廷敬在清初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历史评价,今天的公众本该对这个历史人物有相当的
期刊
全球贸易的旋转木马使得亚洲成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而大明帝国无疑又是亚洲的经济中心。华夏帝国需要白银,而欧洲需要中国的商品,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当时全球性的贸易经济结构,同时也使得大明王朝成为中国首个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朝代。  明代凌濛初撰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一文中,主人公破落户文若虚看见别人经商图利,于是也思量做生意,利用拼凑来的一两银子买了两筐柑橘,
期刊
(英)《卫报》2017年8月  最近,有研究团队对全球变暖的规模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5600万年前,很可能是火山爆发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了5℃,进而引发了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  地球存在以来,气候变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在古新世—始新世时期,距今大约5600万年前。正是在这一段时期,格陵兰岛从欧洲大陆分离了出去。可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这一时期气候变暖背后的关键因素——二氧化碳的具体数
期刊
成都南门外二里许,锦江河畔是称之为“华西坝”的地方,此处存蜀汉历史地理精华,是一块风水宝地。勘舆学家称西边武侯祠的惠陵(刘备墓)、东边的张飞衣冠冢以及南边神仙树附近的关羽衣冠冢构成一个三角形。华西坝在刘、关、张三兄弟墓和成都城池的拱卫下,西望龙门山脉,东见龙泉山,南接一望无边的原野,地势极佳。古代,此处风景秀丽,王公和诗人常流连忘返。民国初年,此处为中国最早医科大学之一——华西协合大学所在地。校园
期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熊掌面前,鱼再美味也被“无情”地舍弃掉。在中國“吃货”史上,放弃“鱼”的可真不少。比如鲁国宰相公休仪就曾经拒收客人送来的鱼;楚国令尹孙叔敖只吃咸鱼干以秀“清廉”;后汉的羊续把下属送来的鱼挂在屋檐下做警示,可怜新鲜的鱼儿就此成了鱼干;南朝的傅昭则选择将送来的鱼养起来以示拒绝。这些吃货们专和“鱼”过不去的故事充分说明,对古人来
期刊
在影视作品中.狄仁杰通常都被塑造为文武双全、断案如神的名相。其实,历史上的狄仁杰更多地是在辅佐则天皇帝。  2004年,古装历史剧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横空出世,立即引爆了当时的收视率,剧本以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狄仁杰为主角,融合了历史、武侠、悬疑和推理等诸多艺术元素。由于制作精良,大受欢迎,其后不断推出续集,截止到2017年,已经推出了第五部。在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火爆的同时,电影版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期刊
一个政治上的阴谋,在履行其历史使命后,戏剧性地演变成一个惠民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实现了自身功能的巨大转换,两千多年来极具标本意义。“间谍”水利专家  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的村头,竖有一块黑色的碑,碑上刻着“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首遗址”字样,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公布”。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郑国渠所在地。王桥镇以西的船头村至泾河峡谷出口,就是郑国渠的渠首。作为
期刊
1829年,英国,由蒸汽机车带动的火车载重四十吨,在铁轨上行使了35英里。这被认为是铁路诞生的标志事件。  之前,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车和轮船已经实用。  之后,铁路迅速在欧美包括英国殖民地推广。  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也可以说,铁路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那一年,在中国还是清朝道光九年。中外贸易已经出现逆差,以英国为主的外国商人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成为中
期刊
面包和马戏,罗马人的快乐源泉  马戏,最早的表演主角就是马,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的斗兽场,当时有“市民只热衷追求两件事,面包和马戏”的说法。在英文中,马戏团叫做“Circus”,源自拉丁文“圆圈”的意思,指圆形露天竞技场。但这里的圆形,并非斗兽场的椭圆,而是正圆形。1768年,英国退伍骑兵军官阿斯特利发现,借助于马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立在马背上表演不会摔倒,而最适合进行马术表演的场地,应该是半径4
期刊
明清时期.古代中国瓷器外销欧洲数量最多.中西瓷文化交流空前繁荣,西方油画中出现的东方瓷器.以及瓷器上呈现的东西方图案纹饰,记录了双方的瓷文化交流。西方油画里的东方瓷器  随着华瓷的传入,欧洲的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华瓷的身影,由早期的偶尔出现到后来成批成群的出现,由画中小小的一物到后来占的画幅越来越大,反映的正是东西方瓷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入。意大利画家安德雷·曼特拉的《东方三贤士朝圣》(图1)源于圣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