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堂记》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王晶华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1版1次
  定价:39.00元
  推荐理由:
  《美国学堂记》的作者以一位普通中国教师的身份入住美国家庭,深入美国中小学180天,参观了20多所学校,观课400多节。通过课堂观察、专题访谈、实践参与、做文化使者等方式开展访学研修,拍下大量照片和视频,写下了这部50万字的访学笔记。全书通过校园文化、课堂实录、访学记事三大主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美国教育画卷,读后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当其事。独到的视角、鲜活的细节、智慧的剖析、清新的文风,使本书在众多教育类书籍中独树一帜,引人入胜。
  《美国学堂记》还是一部能看视频的书,读者可以扫描图书封底的二维码、登录http://www.sjs.com.cn/ar/mgxtj.htm或直接在App Store中搜索“美国学堂记”,用手机对准书中图片,就可以观看相关彩照和视频,零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美国教育。
  佳作试读:
  Mar 18th 教育的较量
  纽约会议的最后一天,中美教师四人一组,共同探讨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组决定由中美教师各自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教育,然后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和小新眼中的成功教育:勤奋、适应力、创造力、自信心、热情、健康、合作、礼貌、爱。
  美国教师眼中的成功教育:健康、尊重、激情、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真诚、合作、自信、为兴趣而学、对现代社会的技术准备、竞争与合作。
  自信心、团队合作、身心健康、创造力是我们小组的共识。我和小新提到了努力和勤奋,美国老师强调了批判性思维、为兴趣而学和为适应现代社会做准备,这是不同。
  讨论归讨论,现实中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要大得多。赴美几个月来,这个问题一次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未来,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对手?
  这个问题总是不期而至:当美国学生课余打工自食其力的时候,当美国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当美国学生在体育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当美国学生在食品课、木工课、汽车修理课上学习的时候,当美国学生去跨国旅游或做志愿者的时候,当美国学生为自己的未来选修多样课程做各种项目的时候,当美国学生有条不紊地设计并实施实验的时候,当美国学生垃圾分类回收的时候,当美国学生质疑教材和老师的时候……
  不一样的教育决定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是在培养怎样的孩子?他们是否具有作为强者的生存技能?他们是否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否成为具有责任担当和文化意识的国际公民?他们能否与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将来是否有能力跟其他国家的孩子竞争?
  近期听闻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测试中获得世界第一的好成绩,这究竟是喜是忧?杨振宁也曾说过我们的基础教育很扎实,我们赢在了起点。
  我们真的赢在了起点吗?赢得了考试,赢得了笔试条件下的“能力”,我们就赢了吗?真正的能力是考试能完全考出来的吗?爱心、健康、态度、体验、自尊、人格、习惯、情趣、适应力等教育该追求的本质的东西能用成绩量化吗?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生存竞争力如何?在考试第一的背后,我们又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我在波士顿、纽约、俄亥俄、夏威夷与一部分老师作了交流。我问他们:“什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
  老师们排第一位的是身心健康,排第二位的是创新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排第三位的是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位才是知识。而我们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知识和智力。
  我们把最宝贵的人生押注在某几门学科的知识和做题上,健康、快乐、自信、审美、见识、修养、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被我们不由分说地放在了次要地位。我们有没有想过,在一生最好的时光中,究竟悄悄地失去了什么?
  看到学生牺牲了健康,牺牲了当下的幸福快乐,牺牲了自信心,渐渐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了太多不知道何时有用的知识,我们会不会扼腕叹息?
  人生除了功课,还有更重要的事。
  对生活和世界的激情、生存能力、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性格和情趣、坚强的意志、责任感、人文道德、自我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能力……这些才关乎我们的一生,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
  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性改革,必须以社会的变革为依托!
  我们看到,作为国家生存战略之一的美国教育改革一直在扎扎实实地进行。从1959 年前苏联先于美国火箭升空,美国人就把源头找到教育上,他们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与国防联系在一起;1983年4月,美国国家优质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提交了一份主题骇人的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此后美国的教育从未停下改革的脚步;2004 年小布什政府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议案,全美所有三到八年级的学生必须参加全州的阅读和数学统考,成绩不好的,学校财政、任课教师都将受影响,此项改革作为法律在全国强制实施,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当今的奥巴马政府更是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他们通过各种数据,以一种更让人信服、更理性的方式反思并改进美国教育。针对毕业率低、辍学、理工科相对薄弱、教师待遇偏低等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奥巴马政府采取了种种举措:提出了《力争上游》的教育改革议案;优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议案;改进大学入学制度,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大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进教师的聘任、奖励制度,以留住、激励教师;创新教育制度,应对辍学危机;加大教育投入,增加选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平等;针对理工科相对冷落的状况,在所有学校优先发展数学和科学教育……可算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诚然,中美教育各有千秋。美国人如果到中国来,他们肯定也能借鉴到我国教育的优势:知识传授比较系统,理工科基础知识教育扎实牢固,注重孩子智力开发,注重集体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纪律性较强,要求严格,尊老爱幼,家庭观念强,亲情浓厚……
  几个月以来,当我放空心思去欣赏的时候,发现美国教育有些方面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美国人重视阅读,学生在校内外用于阅读的时间是我们远远不及的。美国学生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花费在读课外书、动手制作和玩耍上,大量阅读使得美国学生阅历很广,视野开阔,善于思考,具有批判精神。而我们的学生,宝贵的时间几乎都放在从未间断的作业和辅导班上,成堆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使很多学生患上了“晕书综合症”,大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的课程进度和难度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讲究瓜熟蒂落。不少科目内容浅显,不用机械记忆,也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做项目、游戏、动手制作、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融入学习。丰富多彩的项目和明确有序的要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做事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规范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美国教育尊重、欣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强调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课堂总是围绕着开放性问题展开,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过多的干涉,没有太多对错的评判,哪怕有悖常理的观点也受到欣赏和尊重。我的视角、我的尝试、我的观点、我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了创造力,张扬了个性,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构想力、 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学校开设多样课程,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所在。美国从初中开始选修走班,课程设置尊重差异,注重与生活相连,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职业定向和生活需要选课,每个孩子都享有各得其所的教育,更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当然,美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方面不如我们,加上中学生写作业和考试大部分用计算机,美国学生拼读、背诵和书写这样的基本技能也比较薄弱。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既需要扎实实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过硬的创新能力,东西方教育互补性很强,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才能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需要思考:美国可行的事,我国可行吗?一部分地区可行的事,大部分地区可行吗?现在不可行,将来是否可行?
  爱我们的孩子,给予他们珍贵的礼物:给予他健康的体魄;给予他对自然的敬畏;给予他对生命的尊重,使他善待、悦纳自己,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乐趣和尊严;给予他关注和价值感,让他找到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习得的品质——独立、勇气、信念、责任感;给予他幽默感,因为笑使生活更轻松;给予他面对失败的智慧和勇气,让他遇到挫折时不卑躬屈膝,面对掌声不趾高气扬,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给予他心灵的快乐和痛苦,让他明白,前方的荆棘是当然的,那又如何,我们必得在体验和挫折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给予他纪律的意义,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给予他良好的受教育条件,给他各种潜能以发展机会,让他自由快乐地成长为健康幸福的人。
  鸟鸣,蝴蝶,云朵,阳光,月夜,运行有序的星辰,乐于助人的双手,意想不到的亲吻,温暖的眼神,真诚的拥抱,直截了当的回答,乐观的白天,无所畏惧的夜晚,一往情深的憧憬,以及美好之家的回忆……这些都是成功的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的礼物。
  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民幸福离不开教育,未来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教育的较量,我们该如何承担起这样的重责?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调剂着我们的生活,也逐渐把人孤立起来。如今的社交圈子已经被互联网取代,电脑办公和手机应用全面普及,也让我们与数字媒介的关系日益亲密。片中的主人公西奥多虽然替客户书写富有感情的信件,但下班之后,他就变成一个无情的机器,回到空虚的公寓进入一个人机对话的社交生活(电脑、游戏)中。  尽管是一个虚构的未来背景,却和当下的网络时代相当契合(包括片中的语音系统的灵感也是源自苹果开发的Siri
期刊
尼采认为布拉格是神秘的代表,歌德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足够的神秘和让人留恋的美丽风景,正是邂逅爱情、拥抱爱情、感受爱情的最佳地点。行走在布拉格,如同行走在一张精心编织的帷幔里,心跳、浪漫、童话尽数其中,哪怕只是最平淡的生活,也被这张帷幔装点了成最动人的样子。  布拉格是最适合用力相爱的城市。在这个“全民皆乐师”的地方,地处捷克西北部波西米亚区域的布拉格,显然是这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度里最浪漫的地方
期刊
2010年秋天,苏格兰器乐摇滚乐队Mogwai抵临中国,为国人在呼啸的风声之中演奏了他们或深情或暴戾的音乐。这是中国后摇滚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低调又小众的圈子里,Mogwai无疑是最具神力的那类人物,他们所散发的光芒和热量,能够使这个团体里的人们,一次次获得生活的勇气,也使得那些想要在中国制造后摇浪花的后继者们,一次次获得创作的灵感。  成立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Mogwai一直挺立
期刊
大多数的时候,我挺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除了最近这部《私人订制》,公映的全都看过。但我知道这无关电影的好坏,就像我去吃饭喜欢点宫爆鸡丁,那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菜,而它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可口、下饭,特别家常。  但冯小刚似乎不甘心于此,他总是希望宫爆鸡丁不仅是街边小馆的招牌菜,还应该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宴上,这是他作为导演和这个世界的主要矛盾。  所以我一直倾向于认为,冯小刚导演之所以这些年来没完没了地向
期刊
邓家佳知道自己肯定是个好演员,所以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她热衷且拿手的喜剧类型。刚上映的《爱情公寓4》成为第一神剧是对她喜剧功力的又一佐证;《全民目击》中她将林萌萌刻画得颇为立体,算是对自己表演欲望的嘉奖;再算上她私底下开淘宝店,经营辣味火锅,可以看出这姑娘精力充沛,是个十足的辣味川妹子。  邓家佳的外形完美地契合了宅男们的想象标准:眼睛大而灵动、嘴巴红润微翘、身材纤柔,短发又适时地塑造了文艺气息,她太
期刊
过去的2013年是郑恺集中爆发的一年,出演了赵薇的处女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富二代许开阳,与章子怡合作《非常幸运》,再到加入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在一连串高票房、高人气、大导演的作用下,火速把郑恺从银幕生面孔捧成了熟脸。更何况,2014年年初刚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由他配音,情人节热门电影《前任攻略》中他是男主角,就连他自己数完都说:“大家会不会烦我?”  郑恺,毕业于上
期刊
“附近一带游戏场内的锣鼓声和卖唱声,一片一片地传出来,直到午夜方才停息,把一群疲惫的观众从各个游戏场的大门口吐了出来。午夜以后,市街才算静寂下来。”——这是印行于1936年的《济南》一书中,记录的商埠区内的济南人那时的夜生活状况。  如记载所说,济南开埠后,各种曲艺门类大都荟萃泉城。一大批原生态优秀曲艺品种,都曾以精湛的表演技艺、浓厚的地域特色享誉海内外。以至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业内开始流传一种说
期刊
迈克尔·法斯宾德当选2013年全球最帅男星面孔  美国评论网站TC candler公布了“2013年全球100张最帅男星面孔”名单,虽然最美女星面孔的榜单已经持续到第25届了,但男星榜单还是头一回。好莱坞当红男星迈克尔·法斯宾德拔得头筹,近期他刚刚凭借新片《为奴十二年》中的表演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候选人。这位生于德国的爱尔兰男星在《饥饿》中奉献惊艳的表演,又凭借《无耻混蛋》成功打入好莱坞主流。他
期刊
Hermès一直坚信,  即使在最简约的空间,  最繁盛的优美也毫无折扣。  一如丝巾溢彩,一如倩影颀长。  简约了风格,  自信与优雅,力量和性感,  便成为你最浑然天成的影子。  别再抱怨看不懂抽象的线条,  以及让人眩晕的繁杂色彩。  搭配一点心情线索,  你会发现这原来只是生活。  基因上的对抗已无胜算,  一些巧思、很多质感,  却足以让天鹅嫉妒扬起翅膀。  谨记四两拨千斤,  再糅合细
期刊
在时尚圈火到不行的韩火火,成名前就是普通时装编辑一枚。让他龙门一跃成为各大品牌争相邀请的红人的事件,就是在时装周上被全球最知名的街拍博客之一Scott Schuman看中,一拍成名。  想要被街拍,当然要穿得出位,在时装周这个潮人、妖孽聚集的地方,要在街头上演自己的时装戏码,穿得没有点思想,是一定会被淹没的!突破一些约定俗成或墨守成规的时尚条例,有些东西,是一定要有的。  配饰是有性格的。即使你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