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的得与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位教师的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多的是课堂的驾驭能力的显现,如何驾驭课堂,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课堂设计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课堂设计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驾驭的优劣得失,我们极力主张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但是,往往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现在就教学设计的误区作简要分析。
  就是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欠科学合理。如内容琐碎,零散,缺少“主问题”设计。有的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得过多,有一位老师在讲《端午的鸭蛋》时,拉拉杂杂设计了9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可以合并为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独特有味的语言和感受作者浓浓的乡情2个方面就可以了,简练明晰,重点突出。说到教学内容,必须考虑文体的不同特征。《端午的鸭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的老师在上的时候,着眼于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让学生阐述鸭蛋的食用方法,把文章上成了说明文,这就偏颇了。我很赞同提到文体特征的问题,这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如对于小说教学,教学中就要呈现小说的文体特征。教师上课时最起码是要出现“小说”这样的字样。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及“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特点”“照应”“伏笔”“铺叙”“悬念”“高潮”等类似词语。再比如,散文教学,很多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主题的挖掘上,很希望在文中找一个语句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教师自己事前有一个自己的解读,课堂上千方百计拉着学生向这个主题上靠,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其实,散文教学的重点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化情思。我想,刚才谈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教师备课不充分上。充分预设才能精彩生成,教师的备课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课程目标、编者意图、文本特点、学生学情、教师风格。也就是说,教师自己先要做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教材及已有的资料,备出教学设计;第二个方面是调查学生学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到学生适合的水平。两者都非常重要,都不能忽略。“为学而教”,必须清楚“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才能做好“教什么”和“怎么教”。“言”“意”兼得应是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何谓“言意兼得”呢?“言”者,既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是文本的结构,关涉构词、造句、成段、谋篇的框架模式,也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词、句、段、篇的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语言材料。
  “得言”,就是在閱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魅力,体味语言的精妙,积累言语素材,学会语言表达。这是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这里所说的“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中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思想、情感等。“得意”,就是引导学生批文入情,体验悟道,使学生经过阅读之后汲取文字的力量,受到人文内涵影响。这强调了母语教育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与意蕴,关乎语文课堂的文化境界。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各门课程承担的共性任务。以《背影》为例,作品中作者对父亲爱的拒绝是公开的,而为父亲感动流泪却是秘密的。亲子之间这种错位,在今天的时代中依然存在着,超越了历史,表现了人类社会中重复着的普遍的人性。所以,这篇文章所写的父爱绝不是一种“深情对视”,而是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是的,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儿子不可能与父亲对视,即使感动得落泪,也只是偷偷抹去。从文章的叙事视角可以看出,父亲的每一个行为里面都折射着儿子的眼光。儿子的目光是专注的,然而这个“专注”,儿子是不想让自己的父亲看到的。这种父子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却细致入微地体现在日常平凡生活中。叶圣陶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随笔”的例,可以作“抒情”的例,可以作“叙述”的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称立脚点”的例,此外如果和别篇对照比较起来,还可以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来处理这篇文章。不管怎样,文本本质意义是一种亲情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不少老师在执教《背影》时,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从《背影》中学习从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之爱,或许是一声轻轻的嘱托,或许是一杯浓浓的牛奶,或许是下雨天悄悄递上的一把雨伞……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值得肯定的。這就是语文教学中不仅有智育,更有德育。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那些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会学习正确在对待父母的唠叨,认识到那其实都是应该备加珍视的“爱”。语文教学中“言”“意”是相融共生的胶着关系,缺一不可。
  的确,“言意兼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是相辅相成的,不仅要关注“言”“意”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过程中的提升。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感受到文本本身的意义,又能从文本中走向生活,从文本中看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启迪与力量,提升学生的人格、精神境界与综合素养,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经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小学生数学智育的培养主要依靠小学数学课本的阅读。美国著名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材的作用曾做过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重要来源,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然而,现在的小学数
期刊
2001年,我国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制定了《全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对《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把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而过去的音乐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是以学科的知识为中心,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播为贯穿线。因此《新课程》与之比较,则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更为全面,更科学。  感受与鉴赏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欣赏安第斯高原器乐作品《告別》、探戈舞曲《小伙伴》以及国标探戈、桑巴、伦巴等音乐舞蹈作品,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拉美民间音乐的发展概况,加深对拉美音乐文化是多元混合型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3)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紧扣课题进行探究,在音乐体验过程中,运用比较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十年来,我兢兢业业教学,踏踏实实育人,砚为田,笔为犁,精心躬耕育桃李:校为家,生如子,废寝忘食育人才。因为我爱教师这一职业,喜欢那种成就感无论身处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闹市,我始终坚持师德修养,在教学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高深理论武装自己,强化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坚持教无定法,教必有法,不拘一法,贵在得法,给学生循序渐进的传授知识,本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宗
期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政策为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说我们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与科学教育创新结合起来。  一、小学科学的教育特点  信
期刊
“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
期刊
新课程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已经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就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谈几点自己的做
期刊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二是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三是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四是课堂教学
期刊
曾经有人告诉我:“班主任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当我走上三尺讲台,面对那几十雙天真和渴望的眼睛,才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我在向老教师请教、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积累和探索。回顾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虽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许许多多,但倍感欣慰的是,我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学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飞速的进步。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
期刊
书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阶梯,而读书能让人更智慧,更能接近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价值的中心。高尔基说:“读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李克强总理也说:“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读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变得自然而然。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阅读的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是坐在书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