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数学课型,对知识与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承担着不同的目标任务;不同的知识内容,学生的认知心理不同,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练习类型进行训练;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大,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不同形式的练习活动。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整体构思
练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从教学目标人手进行整体构思。要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如在“吨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解读教材,我们认为帮助学生树立对吨的感性认识。建立“吨”的丰富表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当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整合了教材,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设计丰富学生对吨的表象建立。
第一层次:首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重,明晰三年级小朋友体重一般约为25千克,并让学生互相抱一抱进行感受;其次,追问10个、2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最后,请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的同学体重加起来约是1000千克呢?学生得出40个这样的同学体重约是1吨。此时,教师让班上40个学生同时起立,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
第二层次:出示电梯内部的信息图“载重1吨,定员13人”,让学生理解其意,经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此处定员是指13个成人。
第三层次:请学生看看右边物体是什么,各有几个共重1吨,并追问80袋水泥有多重。此处概念的教学整合了教材资源,重点落在帮助学生建构“1吨”的丰富表象,以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从解读文本进入创生改编
改编、整编、自编相结合,利用与开发练习设计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与开发书本的习题,变单一为综合,整合书本若干个知识点的练习,组合成综合题。变书面形式为活动形式,改编、整编、自编练习题,设计练习题组,依据习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自编习题,对比、整合已有的习题资源,整编习题,设计练习题组。
在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讨论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完成网络图,并注明计算公式。
(2)面积的练习。
①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②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2平方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米,那么高是多少米?
③操作题。
请在方格图(小格边长1厘米)上画一个平面图形,使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你可以画哪些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三、从思维品质着眼拓展延伸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老师买了一张贺卡想送人,猜猜我想送给谁?要想知道得先回答两个问题:
①贺卡的周长是68厘米,长是22厘米,求它的宽是多少?
②把贺卡打开后,它的周长又是多少?
本题从猜老师将贺卡送给谁人手,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其稍有放松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课堂,题目的难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小题由告知长、宽,求周长,变成了告知周长和长,而求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原来的长变成了现在的宽,原来的宽的两倍变成了现在的长,并且打开后的贺卡并不能将周长简单相加,这里又涉及到减少两条边的过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这里就更深层次地训练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变式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题目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对后续知识的一种孕伏。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整体构思
练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从教学目标人手进行整体构思。要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如在“吨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解读教材,我们认为帮助学生树立对吨的感性认识。建立“吨”的丰富表象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当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整合了教材,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设计丰富学生对吨的表象建立。
第一层次:首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重,明晰三年级小朋友体重一般约为25千克,并让学生互相抱一抱进行感受;其次,追问10个、2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最后,请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的同学体重加起来约是1000千克呢?学生得出40个这样的同学体重约是1吨。此时,教师让班上40个学生同时起立,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
第二层次:出示电梯内部的信息图“载重1吨,定员13人”,让学生理解其意,经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此处定员是指13个成人。
第三层次:请学生看看右边物体是什么,各有几个共重1吨,并追问80袋水泥有多重。此处概念的教学整合了教材资源,重点落在帮助学生建构“1吨”的丰富表象,以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从解读文本进入创生改编
改编、整编、自编相结合,利用与开发练习设计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与开发书本的习题,变单一为综合,整合书本若干个知识点的练习,组合成综合题。变书面形式为活动形式,改编、整编、自编练习题,设计练习题组,依据习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自编习题,对比、整合已有的习题资源,整编习题,设计练习题组。
在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讨论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完成网络图,并注明计算公式。
(2)面积的练习。
①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②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2平方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米,那么高是多少米?
③操作题。
请在方格图(小格边长1厘米)上画一个平面图形,使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你可以画哪些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三、从思维品质着眼拓展延伸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老师买了一张贺卡想送人,猜猜我想送给谁?要想知道得先回答两个问题:
①贺卡的周长是68厘米,长是22厘米,求它的宽是多少?
②把贺卡打开后,它的周长又是多少?
本题从猜老师将贺卡送给谁人手,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其稍有放松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课堂,题目的难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小题由告知长、宽,求周长,变成了告知周长和长,而求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原来的长变成了现在的宽,原来的宽的两倍变成了现在的长,并且打开后的贺卡并不能将周长简单相加,这里又涉及到减少两条边的过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这里就更深层次地训练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变式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题目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对后续知识的一种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