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我国诸多教育机构为迎合相关政策要求,对各学科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寻。地理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应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限制,进行新式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本文从转变理念、活用方法、应用常识、开拓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引言: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学生形成相对稳固的知识结构。当前,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质发展,为迎合此类需求,教师应积极探寻并应用新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并适当提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理念,实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新式教学方法中的翻转课堂,即为转变课堂授课主体,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导作用,进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人特性和学习水平的了解。以教材中“太阳系与地月系一课”为例,教师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而督促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和教案编写。在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逐组的教学演练。由学生全权掌控课堂节奏,在教案讲解过程中,学生可选用单人统一讲述或小组分别讲解太阳系与地月系两种模式。通过讲解,学生可展现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拓展发现以及对此类知识的个人理解。教师除应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要对其讲解中的知识误区进行纠正。
二、活用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中,因传授形式相对固化,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尽管存有课堂提问环节,但因出于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其提问语句中亦存在一定知识误区。通过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以“月相和潮汐变化”一节为例,教师可初步讲解知识点中涉及的内容,“月相的出现是因为太阳受地球的阻挡,使其反射展现出不同的情况”;进而直接跳过潮汐讲解,直接提出结果,并引出疑问。“人们发现伴随着月相的变换,潮汐多会在满月时刻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此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忌对错,踊跃发言。当接受一定程度的解答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启发。“月球、地球、太阳均互相给予一定的引力,而月相又与地、月、日的位置有关”,学生受到启发,即可轻易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月相与潮汐并无直接关系,但因月相能彰显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与其共同引力相关的潮汐现象呈规律配比,进而会引发月相与潮汐有关的联想”。通过此类教学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开拓学生视野,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水平[1]。
三、应用常识,加强教学要点与实践的融合
地理知识因其切实特性,与实践教学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诸多事物可用作教学实例。教师可合理应用实践活动法,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以教材“海洋水体”一课为例,课中章节讲述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整体的运动。通过教材内容学生可知,不同纬度、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海洋水温均不同,且海中波浪的产生是由风力作用引起。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去附近的海水浴场进行实地观测,学生通过赤足涉进浅水区即可发现,海水表面温度与脚底接触的海水深处温度不同。且在海风的吹拂下,海面呈波浪状起伏。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何深处水温较低,学生即可根据常识回答,因接受到的日照不同,深层海水的热量收入不及表面海水,由此可让学生加强深层次海域温度不会具有较大差异这一知识点。同时,教材中海浪到达浅水乃至岸边附出现的破碎和卷倒现象,似乎很难进行较为直观的观察。教师可安排单个学生乘坐小型皮筏,让其余学生在较为深水处卷起波浪,推动皮筏朝岸边前进,皮筏临近岸边会被卷倒的波浪往回推动一段距离,进而成功观察到此现象。
四、开拓创新,将信息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已渗透到教育行業当中。高中地理教学可从创新角度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从而进行多样化教学效果的呈现。以教材中“生态环境保护”一课为例,其中,森林及其保护一节中提及多项实例数据,但单从数据往往难以感受到其中表达的生态灾难的严重度。教师可应用多位体设备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播放内容可由近年来森林资源开采的相关解说及相关环保活动的纪录片等构成,学生观看了“触目惊心”的砍伐场景后及相关资源的无端浪费,会从自身意识上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进而以严肃的态度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2]。
结束论: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应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实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加强教学要点与实践的融合,及在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实现地理学科知识及各项综合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 速读(中旬),2019,000(004):214.
[2]卢美玲.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引言: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学生形成相对稳固的知识结构。当前,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质发展,为迎合此类需求,教师应积极探寻并应用新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并适当提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理念,实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新式教学方法中的翻转课堂,即为转变课堂授课主体,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导作用,进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人特性和学习水平的了解。以教材中“太阳系与地月系一课”为例,教师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而督促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和教案编写。在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逐组的教学演练。由学生全权掌控课堂节奏,在教案讲解过程中,学生可选用单人统一讲述或小组分别讲解太阳系与地月系两种模式。通过讲解,学生可展现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拓展发现以及对此类知识的个人理解。教师除应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要对其讲解中的知识误区进行纠正。
二、活用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中,因传授形式相对固化,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尽管存有课堂提问环节,但因出于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其提问语句中亦存在一定知识误区。通过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以“月相和潮汐变化”一节为例,教师可初步讲解知识点中涉及的内容,“月相的出现是因为太阳受地球的阻挡,使其反射展现出不同的情况”;进而直接跳过潮汐讲解,直接提出结果,并引出疑问。“人们发现伴随着月相的变换,潮汐多会在满月时刻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此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忌对错,踊跃发言。当接受一定程度的解答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启发。“月球、地球、太阳均互相给予一定的引力,而月相又与地、月、日的位置有关”,学生受到启发,即可轻易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月相与潮汐并无直接关系,但因月相能彰显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与其共同引力相关的潮汐现象呈规律配比,进而会引发月相与潮汐有关的联想”。通过此类教学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开拓学生视野,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水平[1]。
三、应用常识,加强教学要点与实践的融合
地理知识因其切实特性,与实践教学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诸多事物可用作教学实例。教师可合理应用实践活动法,带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以教材“海洋水体”一课为例,课中章节讲述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整体的运动。通过教材内容学生可知,不同纬度、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海洋水温均不同,且海中波浪的产生是由风力作用引起。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去附近的海水浴场进行实地观测,学生通过赤足涉进浅水区即可发现,海水表面温度与脚底接触的海水深处温度不同。且在海风的吹拂下,海面呈波浪状起伏。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何深处水温较低,学生即可根据常识回答,因接受到的日照不同,深层海水的热量收入不及表面海水,由此可让学生加强深层次海域温度不会具有较大差异这一知识点。同时,教材中海浪到达浅水乃至岸边附出现的破碎和卷倒现象,似乎很难进行较为直观的观察。教师可安排单个学生乘坐小型皮筏,让其余学生在较为深水处卷起波浪,推动皮筏朝岸边前进,皮筏临近岸边会被卷倒的波浪往回推动一段距离,进而成功观察到此现象。
四、开拓创新,将信息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已渗透到教育行業当中。高中地理教学可从创新角度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从而进行多样化教学效果的呈现。以教材中“生态环境保护”一课为例,其中,森林及其保护一节中提及多项实例数据,但单从数据往往难以感受到其中表达的生态灾难的严重度。教师可应用多位体设备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播放内容可由近年来森林资源开采的相关解说及相关环保活动的纪录片等构成,学生观看了“触目惊心”的砍伐场景后及相关资源的无端浪费,会从自身意识上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重视,进而以严肃的态度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2]。
结束论: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应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实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加强教学要点与实践的融合,及在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实现地理学科知识及各项综合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 速读(中旬),2019,000(004):214.
[2]卢美玲.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如何创新[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