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错字“得”意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弄清小学生写错字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我选用人教版一下第四单元试卷中的第一题,(听写词语中的“得意”一词)对学生写错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其中,学生对“得”字的写法,存在着较高的错误率。全班共30人,有15人写错了这个字,错误率达到了50%。“得”这个字在一上《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文中才要求会认,而到了一下《要下雨了》一文中是要求会写。当问到写错字的同学原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说不会写这个字,但是能记住字的大概的样子,就随便写了一个。“得”和“很”这两个字分不清,写的字不规范,点和竖勾连起来了。根据出现的错误,我分析了原因,主要有:
  一、 学生方面
  1. 生理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手指的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手指不能控制好铅笔,所以,在写字的时候不够精细,会导致写的字出现不该出头的笔画出了头。学生自己也没有注意到。当问到出现错误写法的学生,该如何书写这个字的时候,学生会把正确的笔画说出来,但是写出来的字就会在不出头的地方出头了。当我把不该出头的笔画批改成错字并圈画出来时,学生就会问:“老师,我这字写对了,您为什么判错?”学生并不认为这样是写错了。所以,我认为这和他们的手指肌肉没有发育完全有一定的关系。
  2. 心理方面
  (1)从字形认知方面。学生在认知字形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先整体后细节的外部轮廓的认知。学生在认字的时候,会先认识字的大体结构,而对于个别细小的笔画却比较模糊,所以,上述写错“得”字的学生会记得“得”字差不多的样子,但是,具体笔画的写法却忘了。这就体现出低年级学生在认字的时候,对字的整体的感知优于细节。②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优势。当儿童在无意注意状态下记字的时候,其认知规律是左优于右,上优于下,字的左边和上边是低年级学生优先注意的部分,上述例字中错误原因,都出在“得”字的下半部。有的学生和“诗”字记混了,有的学生和“行”字记混了,其他两人忘记有没有最后一点了,就没写。③儿童在识字的时候往往先认识熟悉的部分,忽视生疏的部分,“得”字的双人旁很早就学过,所以,不会出错,而右半部分是生疏的部分,所以,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错。
  (2)一年级学生缺少好的记忆方法,所以只能机械记忆,不能利用记忆的遗忘曲线进行复习巩固,而且学生在识记生字的时候也不精确。这次测验之前,我没有让学生复习字词,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没有反复地记忆,所以,大部分学生会忘记,这跟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
  (3)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也会导致错字的出现。学习写字,一般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课前的十几分钟,快到下课时学习写生字,显然注意力没有刚上课时集中。一位学生就说在写字的时候没有记清楚,教师让学生书空时,有的学生已经在东张西望了,并没有把字形记在脑子里。
  3. 学习习惯方面
  学生在写错字需要修改时,常常不会把原有的错误痕迹擦干净,这样就容易导致写错字。比如,写“得”字时,由于学生没有把以前写错的痕迹擦干净,导致看着像是多写了一横。而且在写字的时候,由于笔太粗了,导致出头。还有的学生铅笔用到很短很粗的时候都不削,导致写出来
  的笔画连在一起。一年级学生又缺少写完作业检查的习惯,因此,发现不到这些小的错误。
  4. 对字的理解方面。“得意”这个词就是满意,感到满足时高兴的心情。而“得”字在课文中出现时,仅仅是个助词,是“de”这个音;在一下《司马光》这课才出现“得”字的二声读音,在课文中的词语是“得救”;而这次考试听写的词是“得意”,这个“意”字要求学生会认会写是在一下《松鼠和松果》一课,学生认识的词语是“主意”;第四单元“意”字是出现在《古诗两首—所见》一诗里,学生没有接触过“得意”这个词,不理解意思,所以,学生会把“得”“很”两个字混淆。
  二、 教师教学方面
  1. 课上强调过多,会误导学生。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认识字,通过多写学会写字,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生字的字形。教师在范写生字的时候,有时会强调容易出错的笔画,例如,在写“得”字时,右下是两横,竖钩写的时候不要出头,不要忘记最后一点。同时,重要的笔画都用红颜色的粉笔书写,使之更醒目。教师强调的这些要点,学生在写的时候,有时却会出现对应的错误,所以,课上教师过多强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写错字。
  2. 对所教知识不清晰,课文掌握不熟练。对于“得”字的二声读音,教师并没有强调,只在会认会写的时候强调这个字。“得”字的二声读音出现在第五单元时,这个字已经作为学过的字,教师忽略了这个字。当我问老师什么时候教这个字会写,什么时候教“得”字二声的时候,教师说她也记不太清楚了,是在《司马光》一文中出现的,可见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不是很清楚。
  3. 巩固练习做得少。我发现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的时候,只会在当天学过的生字后面让学生写这些字,然后第二天听写一次。写错字的学生会多写几遍。之后就很少让学生写学过的生字,这样巩固的时间太少,学生会忘得快。
  三、 汉字方面
  “得”字是会意字,左上边是张开的两扇贝壳,右下边是手,意思就是手拿着珍贵的贝壳,表示“得到”的意思。《说文解字》中,“得”字是这样解释的:“行有所导也。见部曰。导,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
  和“得”字混淆的“诗”字,在篆文中是表示双手合十地跪坐。“很”的右半部是“艮”,甲骨文造字本义是回望怒视。而“很”字的本义就是含恨离别的意思。这三个字的造字不一样,意思不一样。
  四、 调研启示
  1. 激发兴趣,识字方式多样。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识字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形象记忆汉字、编顺口溜、儿歌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吸引注意力。教师告诉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性,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
  2. 间隔复习,巩固记忆。为了减少学生写错字,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特点,教师要经常间隔性复习巩固,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才能达到学生长期记忆的效果。
  3. 范写要准确,提醒要适当。教师范写生字的时候,要一次教准。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那些笔画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印象会更深刻。要避免教师疏忽或过分强调一些笔画,误导了学生。
  4. 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在改错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原有的错字擦干净。在书写时要把笔画写准确。平时还要强调经常削铅笔,保持卷面整洁,做完作业要学会检查。
  5. 重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熟悉知识点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字的形与义的联系,关注字的本身。要熟悉知识点在文中的位置,能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把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去教字词。而且当出现问题时,要能够做出诊断,及时矫正。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榜上有名,让榜样为童话领航  1. 童话,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童话,像七色阳光,让我们的童年五彩斑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自己创造的童话王国吧!  2. 这次编写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很出色,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特长。究竟有哪些同学荣登了这次的“作文达人榜”呢?(课件出示:作文达人榜:黄禹尧、徐嘉忆、吴雨泽、马驰原、朱静雯、王超、冯诗涵、杜宁)  3. 宣读“颁奖词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那种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必须帮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设计出一问抵多问的“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深读课文,自主学习,激发他们主动研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整合文本,设计“主问题”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语文课堂应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课程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其实,在处理文本时也可以整合,在整合中提
期刊
潘文彬老师是我尊敬的师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有幸聆听他执教《孔子游春》,感触颇多。写下听课的感悟,既是赏析,更是学习。见贤思齐,能让我的专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宽广。——刘红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文中有许多成语,它们给文章增添了色彩。现在,我们来听写几个。请大家做好准备。每个成语我只报一遍,你们可要注意听哟!  (报词)桃红柳绿 绿草如茵 司空见惯  意味深长
期刊
课前播放学生作品《姓氏地图》,背景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一、 揭示主题  师: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相声,乐一乐。(播放相声《姓名学》)  师:这个相声好不好玩?看来起名字还是一门学问呢!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宋。  师:我还不认识大家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你贵姓啊?  生:我姓王。  师:大姓。大家可以自己站起来说……  (生争相自我介绍“我姓陈”/“我姓兰
期刊
【编者按】我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有着优良的传统,诵读就是其中的精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上受到“冷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遇到了新的挑战。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表示深深的忧虑,呼吁“还课堂以朗读书声”“还课堂朗读有效能量”。著名特级教师、资深语文教育专家陈树民老师更是尖锐地指出:语文课堂忽视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危机”!为了继承和发扬母语教育的优良
期刊
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强,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然而,如何创设情境?教师又将如何有效地运用创设好的情境?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请你帮个忙》“同课异构”的三节课为例,提出几点看法。  一、 直入情境:化被动为主动  《请你帮个忙》一课中有这样几个情境:春游登山,有个小山坡上不去,你可以请前面的同学拉一把;在登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乘车卡丢了,你可以跟同路的同学借钱买票;在草地上踢
期刊
一、 扫清阅读障碍  师:今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阅读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题目叫——  生:《大自然的文字》。  师:第二篇是——  生:《观书有感》。  师:这是两篇非常简单的文章,简单到它的生字词也很少,而且一读就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两篇文章的生字词:耸立、预兆、一鉴开、共徘徊。学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不需要老师来解释。谁来解释?  生:“耸立”的意思是高高的直立。  生:“预兆”
期刊
一、 回顾盘点,积累一批词句  师:读书有方,这是我们近期所学的单元主题。今天,我们上一节单元整理课,请回顾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生:除了这四篇课文,我们还学了练习7里的“语文与生活”,包括“煮书”和“鲁迅谈读书”。  生:还有练习7“诵读与积累”里的《古今贤文·读书篇》。  生:还有“学和做
期刊
今年3月21日,“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揭牌。这让我想到了怎么向名师学习的问题。学名师,学什么?我发现好多青年教师往往热衷于学名师的一招一式。学于老师,一些人就模仿他的做派,比如上课时摸摸孩子的脑袋,跟孩子握握手,拥抱一下孩子,等等。有的学得惟妙惟肖。这让我想到了明代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一句名言:师其意,不泥其迹。他讲的是带兵打仗,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军事思想,而不是拘泥于别人打仗时的一招一式。我们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和平时教学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指南。这里,再一次深入学习,着重领悟其中关于朗读教学的要义。  一、 从“课程性质”看: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  (一) 学生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首先提出课文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从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来说,它是“综合性”的;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