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迷恋现象探析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迷恋数学,有人迷恋生物,有人迷恋探险,也有人迷恋酒色,迷恋赌博......古往今来,迷恋现象可谓多矣。有人因迷恋而蹉跎终生,也有人因迷恋而终成大业。迷恋现象真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迷恋是什么样的心态?迷恋究竟是祸是福?下面试作一些探讨。
  
  1迷恋的正面意义
  
  什么是迷恋?迷恋,是对某一事物非常爱好以至达到高度投入,废寝忘食乃至难以舍弃的地步,是兴趣高度发展的巅峰状态。迷恋显然有正面意义,其意义在于:
  ①迷恋对活动起着定向作用。一个人如无目标,便会变得浑浑噩噩,心绪不宁,而一旦迷恋于某一目标,就会调动起全身的精力,生活有所寄托。
  ②迷恋对活动起着推动作用。迷恋是兴趣高度发展的巅峰状态,因此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能焕发出一个人的满腔热情,使其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感到愉快。正如一位迷恋古典文学的人所讲,他对古典文学作品爱不释手,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古典文学作品给了他巨大的快乐。马克思说过,我们对于学习要像饿汉扑向面包一样。宋朝朱熹认为:“读书需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孔子则说:“吾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们谈到的其实就是一种迷恋。有了迷恋,一个人就会满心愉快地以苦为乐,并自觉地去做某些事情。
  ③迷恋起着激发创造力的作用。迷恋是一种情绪的高度兴奋状态,此时,人的神经系统高效运转,神经通道高度畅通,兴奋点高度集中,当前的事物得以最清晰地反映,各种知识、观念、表象等互相容易联系,是产生灵感的适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容易有所创造。
  ④迷恋起着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迷恋能使人高度兴奋、愉快、满意等成就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自心健康发展有益。
  例好,达尔文从小就迷恋生物,喜欢观察以致被校长和家长认为不务正业。有一次,他看见一只虫子,就欣喜地用左手去抓,然后又看到了第三只,情急之下,只好将一只虫子放入嘴里,再腾出手去抓第三只。结果,一股难闻的液体刺激得达尔文将虫子吐出来。正是对生物这股迷恋劲,使达尔文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坚持不懈钻研生物学,终成杰出的生物学家,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朝文学家张潮在《论何者为宜》一文中写道:“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癖,其实就是一种迷恋。他对迷恋现象从文学角度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2迷恋的负面影响
  
  我们也看到,生活中迷恋具有负面作用,迷恋使人沉溺,迷恋使人偏执,迷恋使人丧失理智,迷恋使人荒废学业或事业。例如:某初中生迷上了电视与游戏机,上课时脑子里不断地出现看过或玩过的画面,放学回家,草草地做完作业,马上就打开电视机,看得忘了时间,时间一长,他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觉得头晕,肚子疼,视力减退,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综观迷恋的种种负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负性迷恋的两大特点:
  ①内容错误,迷恋不健康的内容,如赌博、上网、玩游戏成瘾、暴力、色情等,决定了其迷恋毁灭性质。
  ②程度把握不当,有些活动,内容本身并无不当之处,如电视、网络上的大部份内容,业余时间唱歌跳舞,这些活动有助于摄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生活乐趣,但过于迷恋,则使人沉溺而不能自拔,忘掉事业等,不顾亲情。
  学生之所以容易迷恋一些娱乐性的、消遣性的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具有愉悦性,轻松性、无负担性、生动性、刺激性、虚拟性等特点与工作学习相比,更为轻松愉快,更能满足幻想。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害怕情绪时更容易陷入其中。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不恰当的迷恋呢?
  ①大众媒体规范化、健康化,是重要的外部条件。现阶段,大众媒体还不够规范,尤其是网络市场还比较混乱,网络游戏良莠不齐。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大众媒体必定会走向规范化,健康化之路。玩中收益,玩出高雅,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②在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树立合理的目标。一个有理想目标的人,生活完整,就不易为其他事情所干扰迷惑,因为“苍蝇不钻无缝的蛋”,所以要培养健康的爱好,如数学、文学、音乐、电脑、科技制作等。有爱好的人,精神充实,情操得到陶冶,就不会欣赏那些低俗的东西。
  ③锻炼身体。身体健康的人,精神状态好,思维积极,正气上升,不易处于萎靡状态,不易迷恋声色犬马等颓废的东西。
  
  3网络迷恋分析
  
  网络提供了独特的交流沟通方式,人们可以在网上无拘无束的交流,范围可以跨越国界,又不用担心种种困窘与尴尬,成本底,速度快,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网络上的种种娱乐与消遣方式,如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络音乐等,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乐趣。
  网络的种种特点与功能,决定了网路的超强的吸引力。而青少年追求时尚,对新生事物敏感,情感丰富,追求浪漫,渴求友谊,好奇贪玩,充满幻想,同时又感到孤独。种种心理特点,又成了青少年喜爱网络的内因。所以,青少年爱上网也是正常的,是不难理解的。网络既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益处与乐趣,也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圈套,关键还在于引导。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呢?
  ①时间控制。上网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一次不超过两小时为宜。
  ②确定规则。上网应以不影响学习为度,能在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后上网难得,给予奖励,反之,则应受罚。特别要杜绝暴力与色情。
  ③上网前先定目标,每次上网前花两分钟想想你要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
  ④建立自我防范意识,青少年学生是一个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教育工作者应引导不要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学校、年级、电子信箱、电话号码等资料,还要提高他们对欺骗伎俩的识破能力,决不能轻信所谓的“网友”
  ⑤对上网要有正确的心态。网络是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及适当娱乐的地方,它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消极情绪的工具,这是画饼充饥,无济于事的。
  ⑥避免网络成瘾。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症状的情况,一定耀尽快借助各种力量来帮助矫治,切勿怠慢。
  ⑦家长须参与交流。家长应学会上网,了解网络,这样才能指导孩子,哪些应该看,哪些可以看,哪些不应该看,从中吸取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同时也给予孩子亲切感,支持感等,成为孩子的伙伴。这对孩子不误入歧途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学校方,则应为学生普及电脑知识,提供适合中小学生适用的网络,让学生破除对网路的神秘感,让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的、科学合理的、符合学生心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内容,以扩大其视野,发展其思维,培养其情感。
  迷恋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我们如何把握了。
其他文献
【摘要】“工学交替”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工学交替”的内涵、实施“工学交替”的可行性及实施办法进行了剖析,得出即使全面推行“工学交替”还有一定难度,但是,它作为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学交替;职业教育;实用;校企联合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实用人才。但是,长久以来,我
期刊
【摘要】概率统计在高校的数学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密切联系生活的学科。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在概率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了对于概率统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概率统计;随机现象;实际生活;计算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它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的思想方法与学生在以前接触过的任何一门学科均有所不同,是一门极富时代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喜欢该
期刊
【摘要】怎样培养现代人的思维,是我们当今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要冲破旧的见解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从而深化思维,开拓思维的新领域。培养人才应向培养多维思维的目标奋进。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式的,重在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千篇一律,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求异思维,即培养学生多维思维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或已有定论的观点反其道而思
期刊
“创造性”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概念有许多解释,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指有新的价值的特性。这里的“新”的意思,既包括给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质的变革,也包括对个人来说是新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所以,马斯洛把创造性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价值观的一大进步。  被誉为“发现学”的地理学,一方面有显著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
期刊
【摘要】传统的学校建设,存在着诸多缺失。只有建设起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朝更高层次发展。校园文化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和优美的环境影响着校园,感染和熏陶着师生,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紧连在一起,她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是一个学校发展成就的凝聚和提升。  【关键词】校园文化;理性;思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不仅仅指有多少教学楼,有多大的绿化面积,
期刊
对于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学生的整个学习与发展过程就像一辆正在行驶的马车,中间驾辕的那匹小马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则是两边拉梢儿的老马。虽然马车前进的速度和路程最终取决于驾辕的小马驹儿,但两匹老马之间的互相配合也至关重要。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和质量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色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分析了在水利类院校学生培养中加强特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思考和总结某水利类院校近年来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实现水文化教育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这对于祖国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水利院校;水文化教育;实践;思考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与文化”是2006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主题,该主
期刊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国国际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整体上讲,涉外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适应我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总体需求。为进一步满足我国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的缺口,快速推动我国新时代涉外法律人才建设进程,本文拟在梳理现有成果和分析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时代下国际法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以求在今后为我国加速培养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际法研究
期刊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正是由于人们缺乏化学科学素养,既缺乏化学学科知识、能力与环境意识造成的。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化学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
期刊
【摘要】 复式教师是我国当今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态值得关注。通过对复式教师作质的研究,我们发现复式教师的生存状态在生活状态上表现为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在工作状态上表现为教学任务重,职业幸福感低;在心理状态状态上表现为各方面压力大,教学效能感低。针对复式教师生存状况存在的问题,应从社会关注、教育界关注、复式教师的自我调适三个方面去缓解复式教师的生存压力,找到生存的价值,以提高我国西部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