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层状NiO/g-C3N4复合材料在无铁光电类芬顿体系中有效去除环丙沙星的研究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丙沙星(CIP)的过量使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无铁的光电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的CIP.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iO/g-C3N4复合材料.通过XRD分析,确定了不同催化剂的晶相和化学组成;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NiO/g-C3N4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NiO/g-C3N4复合材料.利用SEM观察了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性能最佳的NiO/g-C3N4-60%为二维花状结构.TEM进一步证明NiO/g-C3N4-60%具有片层状结构.由于层状结构,NiO/g-C3N4-60%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电子的传输.XPS分析表明Ni2+和Ni3+共存于NiO/g-C3N4-60%复合材料中并且NiO/g-C3N4-60%具有低配位氧缺陷.EPR谱也证实了氧空位的存在,氧空位不仅促进了H2O2的活化,而且有利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混合价态.UV-Vis-DRS、PL和电化学测试表明NiO/g-C3N4-60%具有最强的光吸收能力、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快的电荷分离效率,有利于活性物质的生成和CIP的快速降解.因此,花状NiO/g-C3N4-60%在光电类芬顿体系中表现出光电协同作用,不仅可以通过Ni3+/Ni2+之间的转化将电芬顿过程中产生的H2O2有效分解为·OH,同时也能够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促进光照下·OH、·O2-和h+的生成,从而提高环丙沙星的降解效率.以催化性能最佳的NiO/g-C3N4-60%为催化剂时,在90 min内CIP的降解率达到将近100%,120 min时矿化效率达到82.0%,与传统芬顿体系(最佳pH值为2.8-3.5)相比,新型光电类芬顿体系具有较宽的pH范围,当pH值为6时,降解率仍可达78.8%.NiO/g-C3N4-60%在光电类芬顿体系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续5次循环后,降解效率仍保持在96.3%.根据HPLC-MS的结果,提出了CIP降解的两种可能途径.本研究为废水中抗生素的快速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冯·诺依曼架构陷入瓶颈的时代背景下,受生物神经启发而演化的人工突触器件获得了广泛关注,加速了人们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本文通过在P型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绝缘层SiO2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探究了界面处理引入羟基对OTFT突触性能的影响。具体对绝缘层不同等离子处理时长的OTFT进行了突触行为的模拟和对比,包括兴奋性后突触后电流(EPSC)、双脉冲易化(PPF)、长程可塑性(LTP)等。突触特性的产生是由于等离子处理给半导体层/绝缘层界面引入的羟基对电子进行了捕获。而随着等离子处理时间的增加,绝缘层表
为了研究胆甾相平面态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with planar texture,CLCPT)层在上下表面取向平行(Parallel anchoring,PA)和上下表面取向垂直(Orthogonal anchoring,OA)两种液晶盒中指向矢排布随温度变化的特征,分别制备了PA和OA两种CLCPT液晶盒样品。构建了由梯形低折射率棱镜、匹配液、CLCPT液晶盒组成的全漏导模结构,采用全漏光学导波(Fully leaky optical guided wave,FLO
针对去雾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彩过饱和与偏色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UV颜色模型和导向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分离出含雾图像的亮度分量,结合拉普拉斯锐化算子与导向滤波细化大气光幕,求得准确的透射率之后,对天空区域进行修正;其次根据光幕值的强度信息定位浓雾区域,将该区域平均值作为大气光的估计;最后对色度分量进行补偿,还原真实场景的色彩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去雾后图像的边缘强度与颜色保真度得到大幅提升,信
该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从海岛棉06-146中克隆得到参与海岛棉抗枯萎病调控的候选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bGSTU7),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GbGSTU7基因在病菌侵染下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以探讨GbGSTU7基因与棉花抗枯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GbGSTU7基因CDS全长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属于GST家族tau类,二级结构由5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呈球状。(2)枯萎病菌侵染后,GbGSTU7基因表达量在抗枯萎病品种06
该研究以鄂西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森林内胸径≥5 cm的乔木个体为具体分析对象,通过乔木树种重要值及其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一元分布,阐述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大小分化程度、林木混交程度及变化,并通过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探究各参数之间的联系,揭示5年间其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为该林分类型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促进林分结构理想化,维持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1)2014年与2019年林分中主要建群种均为青冈(Cyclobalanop
具有宽带反射特性的胆甾相液晶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展调控反射带隙的方法,实现在所需波谱范围内的带隙调控,本文通过添加紫外吸收染料,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网络梯度分布的新型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器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网络的梯度分布使液晶盒上下表面附近的聚合物网络弹性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因此,其电诱导的反射带隙拓宽可以改变直流电场的方向进行调谐。当液晶盒厚度为40μm,染料浓度为1.2%的PSCLC,在施加12 V的直流电场时,面向光源为正极时的反射带隙位于570~778 nm,改变电场方向后,反射带隙
为快速解决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品中的高温竖向串扰(V-CT)不良,本文研究了漏电流与V-CT现象间的定量关系,用以指导TFT特性相关工艺的调整。首先,基于V-CT电压梯度曲线及TFT开关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漏电流,建立了一种定量表征漏电流的大小和V-CT严重程度间关系的测试方法。然后,应用此方法对客户端评测画面(CT-SEC)下发生的高温V-CT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CT电压梯度曲线可以较好地匹配总体漏电流Ioff_total渐变规律。高温初始及长期信赖性评价条件下,V-CT不良
该文对新疆原类梅属(Protoparmeliopsis M.Choisy)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采用形态解剖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采样区原类梅属地衣的4个种:凹盘原类梅[Protoparmeliopsis laatokkaensis(Räsänen)Moberg&R.Sant],戛氏原类梅[P.garovaglii(Körb.)Arup,Zhao Xin&Lumbsch]、石墙原类梅[P.muralis(Schreb.)M.Choisy]和盾原类梅[P.peltata(Ramon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在盐碱地探究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产量和药效成分对不同肥料(海藻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微生物菌剂生物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响应以及其光合生理机制,为盐碱地蒙古黄芪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盐碱地,微生物菌剂生物肥的施用对蒙古黄芪的抗逆性、光合作用效率、生长特性、根系产量及质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复合肥的施用显著促进了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对根系产量无显著影响,反而显著降低了其抗逆性、光合作用效率和药效成分;海藻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蒙古黄芪抗逆性、
植物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往往通过调节体内代谢物的产生来增强自身抗性,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的重要工具。指认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不仅利于深入探讨其抗病机制,还可与其他组学技术结合,辅助抗性品种鉴定和抗病品种培育。该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指认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的流程、已发现的抗病相关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