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非遗传人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2岁的李德明出生在浦东乡下,风筝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我们村里的小孩子都玩,我们不仅自己放风筝玩耍,还跟长辈们学做风筝。用河边的芦苇做骨架,用稻草做尾巴,再糊上一层纸,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没想到,李德明从小学会的这一爱好,在长大后不仅没有放弃,他反而自学成才,渐渐成为一名“追风筝的人”。
  小风筝做出大文章
  做风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小风筝有大文章。首先,取材就很有讲究。”做风筝的主要材料是毛竹和纸张,毛竹要求干燥脱水,纸张要求轻盈坚韧。为找到符合要求的毛竹和纸张,李德明花费了不少心血。
  李德明常常到乡下寻找毛竹,看中后,和农家谈好价钱便收购回家。“毛竹带回家后,先用砍刀劈开。劈开后的竹条,外层叫竹青,内层叫竹黄,用刀将竹青劈开,分离竹黄后再放在阳光下晾晒;晾干后,用刀把竹青削成一根根纤细的竹条,竹条不能太粗,否则会把纸张拉破。接着要对竹条进行打磨,去掉毛刺,修成直径几毫米的细竹条,再放在蒸锅里蒸;蒸好后,放到阳光下晒干。”李德明说,这是对毛竹进行干燥、防霉处理。经过这样处理的竹条,便于编成各种造型的风筝骨架,并且不会长霉,可以长期保存。
  对于纸张,李德明也是精益求精。以往,李德明会到上海市区的城隍庙淘纸。“有一种美国产的‘图邦纸’,撕不烂,坚韧又轻盈,放在阳光下看,纸张内部的纹理都能看得清”。除此之外,他也淘到过一些轻盈不透风的国产纸、塑料纸等,也都是制作风筝的好材料。
  2002年,一次他在金山城市沙滩散步,看到附近有商贩售卖龙头风筝。李德明觉得十分好看,就买了一只。“我问商贩龙头风筝是怎么做的,商贩也不知道,我就下决心要自己做出龙头风筝来”。
  挑战龙头风筝制作
  与一般的老鹰风筝、飞燕风筝不一样,龙头风筝是立体的,做起来更难。
  做龙头风筝的材料依然是竹条。先要把龙头的轮廓扎出来,将前期处理好的毛竹条放在酒精灯上炙烤,“这样毛竹条容易弯曲,可以箍成圆圈等各种形状。当毛竹条弯曲到一定程度时,要迅速从火焰上移开。片刻工夫,冷却后的毛竹条,形状就大致固定了下来”。
  烤竹条是个技术活,动作过慢,竹条容易烧断;烤得过急,竹条又弯不到家,需要多次练习。龙头由眼、耳、鼻、牙齿、角、须等组成,凭借着灵巧的双手和驾驭材料的能力,李德明巧妙地将它们组合成龙头的形状。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提前给龙珠、牙齿、眼睛留好位置,把嘴巴、眼眶做大。“龙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龙头风筝能否正常起飞。龙头竹条要均匀,骨架要周正,做工要精细”。
  与普通风筝先裱画不同,龙头风筝是等骨架做好后,再进行蒙纸裱画。首先,李德明要在骨架上刷一层乳胶,将骨架与纸面对齐,按压结实。“按的时候不能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否则会导致风筝扭曲变形”。糊上纸张后,再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裱糊、绑扎好后晾干,最后勾勒线条、上色。等到全部完成后,一个张口昂首的龙头就做好了。
  入选非遗推荐名单
  李德明的龙头风筝有大、中、小三种。区分大小的依据,要从龙身说起。“龙身由一片片圆形的风筝片串联而成,风筝片的直径有20厘米、25厘米、30厘米三种,分别对应小龙、中龙、大龙。”李德明说,去年他做了一只109片的大型龙头风筝,“做之前我听说市区有人做得最长的是108片,我的是109片,或许是上海目前最长的龙头风筝。”
  做风筝讲究力学。做风筝片的方法其实和做龙头原理是一样的,同样要把竹条烤弯,再箍成圆圈,用尼龙绳绑扎好,糊上纸。风筝片做好后,还要贴着圆圈绑扎上一根五十厘米左右的竹条当龙脚,龙脚两头各粘上一撮鸡毛,既好看又能起到平衡龙身的作用。最后,像串糖葫芦那样将109片风筝片串起来,就能叠加产生更大的浮力。完成一只龙头风筝快则两三个月,慢则三四个月。
  “龙头风筝这么大,放飞起来可不算容易!”李德明頗为得意地说。放龙头风筝要掌握技巧,顺着风向提龙头,拉龙身,等龙身的风筝片嗖嗖地随风浮动时就可以放飞了。
  2016年2月,李德明和他的龙头风筝技艺,入选第一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还有望冲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献
1946年秋,我所在的部队从武汉转去洛阳。列车在郑州火车站停了下来,据说要在这里停好长时间。我见对面铁轨上停着一辆铁皮车,车上好像也是当兵的,便走了过去,想问问他们是何部队,准备开拔到哪里。  等我走近把头探进车门,听见里面一片叽里呱啦的声音,才明白这些是日本人。我习惯性地退了一步,掏出枪来。里面一个日本人忙用中国话跟我解释,原来他们是日本投降后主动放下武器的日本兵,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将他们遣送回国
一日上午,监门的小窗门突然打开,露出警察的半个脸孔,问监房里有谁能画画。坐在我对面的周声振老头立即抢着回答:“有!沈博爱这里画了一列火车。”于是那列在草纸上飞驰的火车就从小窗口飞驰而出。那警察把火车带走,“啪”,关上了小窗门。  第二天上午监门打开了,警察叫我出监。口气不凶,凭感觉不会是惹出祸来。来到一个亭子里,一个叫什么班长的,把桌上的一张大纸摊开后对我说:现在要画一个评比竞赛栏,左边竖格写评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有了病,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诊治,而是想方設法寻找一些偏方去治疗。这样的做法并非讳疾忌医,而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那个年代,有些偏方的确经济又实用,所谓“偏方治大病”,有时的确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胶东地区,当时有一种常见病,俗称“鬼疹疙瘩”,学名荨麻疹。这是一种以风团表现为主的过敏性皮肤病,疾病发作时甚痒,每日可发作一至数次,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家的一些邻居得
1977年,我24岁,已经在一家水泥厂当了七年的工人,可是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同样激动得彻夜难眠。上大学是人生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可惜在这之前,我们这批意气风发、渴望知识、渴望学习的年轻人却被无情地阻挡了。  可以说,在恢复高考前,我们的命运和前途,从来就不由自己掌握。恢复高考是我们的命运和前途由自己摆布的第一次机会,我的激动可想而知。但激动过后,我又不得不理智清醒地看到,高考如同一座高峰橫亘
前不久,父母回了一趟乡下老家。临行前,我让他们帮我找找我读书时的日记本。  读书期间,我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很多中医古籍,并在日记本上摘录了很多简易可行的偏方。  父母问我,怎么突然想起那些三十多年都没有动过的东西?我告诉他们,妻子所在的敬老院有老人得了疥疮,去医院看了几次都不见好,我记得读书时在日记本上记过一个治疗疥疮的小偏方,想找到日记本,配些药给老人试试看。  几天后,父母回县城时,
“向你报告,老大,我回来了。”手机里传来华基的声音。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好啊,我正惦记着给你过八十大寿呢!”  华基是谁?我的同窗挚友兼同乡,他是结束了候鸟生活,逗留北京后返回长春的。华基为什么称我为“老大”呢?说来有一段故事。  解放初,我们响应支边号召来长春,虽有满腔热血,但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免不了孤独寂寞。好在身边有这些同窗,共同的乡音,共同的境遇,自然就亲上加亲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要参加一场马拉松竞走比赛,看谁走得更远、更持久。人活百岁,起码说明你生命的续航能力强于他人,仅就这一点看,就已经意义非凡了。  2008年,我采访过一位百岁老爷子,他生于1908年,是大清王朝的子民。那时辛亥革命还没发生,皇上还在龙椅上坐着学说话呢,他得跟着大家山呼万岁。如果他寿命只有10年,1918年就走了,能看到或听到什么呢?只能看到武昌起义、民国成立、袁世凯当了皇帝又
前不久,有人在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向社会宣布自己退休的消息,预祝自己精彩人生重新开始。接待的业务员说,他开了退休登广告的先河。  以往,每逢员工退休,单位都有一个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欢送回家的仪式,在其人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欢送仪式渐渐消失了,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最后自己冷冷清清地回家。  有一家充满温情的单位,为退休员工订一辆龙形花车,雇一个锣鼓队,一路敲锣打鼓,先送员工去“一大”会址
23年前,常宁洲从工作多年的文物系统退休,回到了西安市郊的西湖村安度晚年。  西湖村位于长安区子午峪口,常宁洲在这里出生、长大。然而,当他退休后首次走到村外的子午峪口头道桥时,被眼前的破败景象震惊了。作为一个资深文物工作者,他深知这座清代名桥所承载的历史。常宁洲家乡所在的子午峪口,是古代著名的子午道入口。子午道又称子午栈道,汉唐时期,子午栈道是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西南其他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唐
“根治”的癌症悄悄复发  69岁那年,一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的南世昌,突然受到了重重一击。“我一直说,只要上面管住嘴,下面迈开腿,抓两头就能保中间。突然之间,却被诊断为前列腺癌。”他说,那时候别说前列腺癌了,就是癌的知识也知之甚少,只知道是凶多吉少的绝症。  惊恐过后,他冷静下来,既然躲不过,就索性把自己交给医生处置吧。经过会诊,医生决定为他做根治术。从手术室回到病房,南世昌才知道,原来自己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