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爱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每年的春节,我尽可能赶回老家和亲人团聚。这成了我人生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今年也不例外。
  1月19日,对疫情还没意识到严重性时,我已从北京乘高铁安然回到小顺的家中。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嗅觉敏锐的浙江,第一个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不是我要夸浙江好,是浙江真的好!面对疫情,没有措手不及。
  在谈“武”色变的当下,别的地区选择拒绝,浙江选择了接纳并相助,让3架有武汉人的国际航班,安全降落在萧山机场,有序地将发热者和隔离者安排得妥妥帖帖。这难道不是临危不惧,勇于担当?这是有温度的无疆之大爱!
  浙江的百姓,是听从指挥的。你看,当这一场抗疫防控大战打响时,就是一个小小村落,也迅速地在路口搭建了防疫卡点。凡是进出的人员,一一测体温,认真做记录。村干部和党员全冲在前头。此刻,守护好家园,成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村书记陈小明说:“每一天的付出,只求每一个村民都能安全、健康!”
  有你们的辛苦付出,村民们定能安全渡过难关!
  二
  宅在家里不敢出门,在微信新闻中度日。
  期待好消息。
  可武汉的患者数字还在上升。
  浙江的疫情地图仍是深红。
  在全国疫情实情数据里,我尤其关注浙江。
  在浙江疫情大数据报告里,我忍不住紧盯最后一栏:死亡。它总让我看得有些胆战心惊。老实说,浙江的数据报告里,最后这一栏,显示数字为“0”。看到这,我情不自禁地大松一口气。而后,感觉那个小圆圈里,有一束光射出来,让冰冷的我,感受到一丝温热。我想,我看到的,不是普通的光,而是生命之光啊!在这束光芒照亮之后,我突然有了哽咽,还有一种感动说不出来。其实,我是想说,浙江所有疫情感染者,都在救治中,都在逆行天使的护卫下,有活下来的希望。
  前面说过,杭州萧山机场连续接纳3架有武汉人的国际航班。从航班下来的那几位发热者,现可脱离危险?即使沒有,起码他们还活着。
  是的,一定活着!请你们相信浙江,只要活着,你们定能平安回家!
  三
  我的出生地云和,她是个童话世界,木玩之乡。这里生产的木制玩具占全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也许,你家孩子手里玩的木制玩具,有可能来自我的家乡。
  和我一样的游子,都像我一样,到了年根,就迫不及待往云和冲。这不,只有11万人口的小县,回来过年的人大约有1400多人。眼下,被集中医学观察的,就有175人。
  观察点,也称隔离区。
  大年三十下午,一辆白色小车停在了隔离区院外,从车上走下一对老夫妻。
  “爸妈,你们别过来!”年轻的民警赖雨星大声高喊,吓得他们赶紧止步。
  赖雨星今年22岁,是云和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一名辅警,自1月27日接到执勤任务后,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不回家,不接触”,是对隔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此刻,他必须严格按要求不许父母靠近。
  做父母的,也是担心儿子有感染的危险,便特意买了更高防护等级的口罩送过来。
  “你们把东西放下,赶紧回去。别担心我!”
  父母真的站着不动,木呆呆地望着儿子。其实,中间就隔一道小门,两臂长的距离。这距离,便成了一家人不能相拥的最长距离,但又何尝不是爱的最短距离?
  事后,赖雨星说,“我也是担心他们靠近我,毕竟我在这里已待了几天。”
  每个人都做好安全防范,便是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
  四
  1月27日。云和云岸卡点。
  他一动不动站那里很久了,感觉身上冻透了。当他看见远远飘来一团红时,心里一阵小欢喜。
  那团红飘到跟前,他才看清是一位好小的、话还说不利落的小女孩。
  他转动微僵的身子,准备弯下身和她说话时,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先响了起来:警察蜀黍辛苦了!然后,把藏在身后的一兜水果递给了他。再然后那团红又颠颠地飘走了。
  那个“警察蜀黍”好感动!
  当他捧着那兜水果回味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她小脸的模样,只记得一双小手冻得冰冷通红。
  人与人的沟通,就这么简单。
  一个小小举动,也许能让人温暖一辈子。
  谢谢你,小朋友!
  五
  2月1日,有一个人联系上梅灵所长后,便天天晚上打电话,叮嘱他一定不要忘记去他家。
  他有什么事情要相托吗?
  是的,他每晚都要蒸一大锅热气腾腾香喷喷好好吃的大包子,叫梅所长一定来家取,好给守护在云和东路口卡点的民警当夜宵。
  这么多天,天天如此。
  他坚决不肯收钱。
  他说:这大过年的,外面店铺都不开门……你们夜里又冷又饿,吃点热包子好暖暖胃。
  卡点的民警说,包子何止暖胃,还暖心。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得是天天做。
  让我们记住他:徐必伟,石塘镇朱村村委主任。
  六
  2月1日。云和城南派出所的办公室。
  一对夫妻,戴着口罩,看不出具体年龄。他们在桌子上放了10000元钱后,转身准备离开。
  民警叫住他们,请他们留下姓名、电话。
  他们摇摇头,说不用了,尽点微薄之力,用来买抗疫的相关物资。
  那留下一张照片吧?
  这也被他们拒绝了。
  从这对夫妻的背影中,我们读到了什么?应是信任和爱心吧!
  请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
  2月4日立春
  一位女友、军嫂。她姓赵。在当地做民宿很有名。她给民宿取了非常好听又诗意的名字:泡茶等花开。
  这些天,她在山里“隔离”。
  我们微信联系。
  这天,她发来了四个字:春暖花开!写在一张大红纸上。
  她还说,写了一堆的春暖花开,贴在柱子上,添加一点喜气。
  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我知道,她不论待在哪里,都会像魔术师那样,把生活的空间装扮得优美如画,让你享受生活是如此美好。我们相隔很近,却因疫情而不能见面。在这阴霾笼罩的寒冬里,多么需要她加点喜气,给自己鼓鼓气!
  再往上翻她的微信。
  1月29日。初五。
  她发来照片:抄药师经。
  我盯着照片看,她安静得像个圣女。她心地那么干净,可不就是个圣女吗!
  她说:祈福平安。
  这时候点赞,是多么苍白。
  她回说:国难,每个人都会如此。
  又说:忧心。希望世界安康!
  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语,道出了多少人的祈愿!
  有你、有我,还有我们大家的祈愿,病毒一定能赶走!
  让我们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坚信中国一定能赢!
其他文献
一  《野战军报》社记者即将下连采访的消息,是一连长姜成玉突然宣布的:听好了,打起精神来……  尽管口头上要求这般严厉,但姜成玉也没把报社记者下连采访当成多大的事。上百号人的队伍,除了指导员老马和一排长汪元庆,就算他自己还有班排长们哪怕全连紧急集合,再一个个打着灯笼喊破嗓子,也扯不出几个识文断字的。报社采访那是人家记者的事,记者不来采访,还不照样打小鬼子?  如果没有老马临行前的特别交代,姜成玉也
期刊
在土落村,鞋是一个很有意味的物件。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若是心上欢喜,便羞羞答答地在背地里偷偷给男方做双鞋捎去。关于女孩子的性格、样貌等大致情况,都在这双鞋里装着,一清二楚。  前年夏天一割完麦,粮食还晒在谷场里,史存孩他娘就三番五次催他爹,紧赶去托个媒人,给娃去提亲。他们相中的是邻村的好姑娘粉儿,粉儿长得标致,人性也和善,是他老史家中意的人儿。粉儿是家中的长女,下面一排溜四个弟弟,将来都得成
期刊
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临近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喜庆却被阴霾掩盖。这一天,热搜榜上明星常客不在,由肆虐于武汉的新型肺炎霸占了整个微博热搜,铺天盖地的消息引起人们纷纷关注的同时也令人们感到惶恐不安。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病毒带着“陌生”和“速度”这两大撒手锏席卷全国,至此,中国地图全部被疫情点亮。更加令人心惊的事实是经过确认,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
期刊
风清气正,春暖花开。  清明节来临,县委办公室的电话机、传真机铃声响个不停,基本没有间断:“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每年清明节都有很多老红军、老将军,或者是亲属子女,还有部队、机关单位、院校学生,都前来祭奠革命先烈。这首经典民歌像是单曲循环播放,从旭日东升唱到晚霞满天。张正任办公室主任后,将这首歌设为电话机和传真机的铃声。每当铃声响起,总让人心潮澎湃,欢庆胜利
期刊
军事文学中的主角类型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大约十七年时间,是中国当代军旅文学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刚刚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元气的作家们,或满怀深情或顺应时代大潮地回忆和记述战争,战争文学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而其塑造的主角形象大多比较相似,即为新生的国家大唱赞歌,成为同一化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们在自己可歌可泣的故事里被提纯、净化、拔高,接近完美,几乎失去了常人的普通和平凡。尽管如
期刊
人类五千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的厮杀),也是一部战“疫”史(人与疫病的抗争)。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主要的有天花、黑死病、鼠疫、霍乱、疟疾等等。一场大疫病造成的死亡,常常超过战争和饥荒。比如欧洲黑死病,1347年在西西里岛暴发后,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造成2500万欧洲人死亡,此后300多年间,据后世学者估计,约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种瘟疫。再比如1918年发生的“西班牙大流
期刊
2020年12月26日,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造下水50周年,在纪念日到来之际,95岁的黄旭华专门写来祝福语,表达了老一辈核潜艇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黄旭华1926年生于广东汕尾。他远离家乡、荒岛求索,从此深藏功名三十载,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他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
期刊
似乎,我生来就是大山的孩子,记忆中睁开眼眸,我家住在大山深处。  说起生我养我的故土,如果要一一盘点儿时記忆,最让人铭心刻骨的,就是故乡这座名叫稻堆山的大山。  说是一座大山,或许言过其实。皖东南一带多为丘陵地区,即使有山,也难以称之为大山。若是顾名思义,稻堆山也只是象形文字中的一堆稻谷而已,只不过寄托着人们对丰衣足食的一种企盼。身处山洼子里的人家,开门见山出门走山一路喊山:山路山坡山沟,山峦山峰
期刊
这是一条反复在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河流。  此刻,它正远远地看着我在那道叫作“沿黄”的公路上行驶。  它看得见我,而我看不见它。我眼前是群山巍峨,壁立千仞,千姿百态。最初,我以为这是“炎黄”公路。千百年来,这条曾经主宰历史、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河流养育着无数的炎黄子孙。河流西岸串联大秦4市12县的高颜值公路,名为“炎黄”,倒是理所当然。不过,新建公路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面前,不敢铺张扬厉,选择了低
期刊
多年以后,我们是否会回想起2020年的春天。这一年的春节,全国上下,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阴影笼罩,武汉尤甚,这座城市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不复以往的繁闹喧哗。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人自危。这一年的春天,仿佛不会来临。  在疫情发生的前期,武汉人,湖北人,成了“众矢之的”。许多人看见武汉人,就像看见“瘟神”一样,避之不及。我看到网上一个视频,一个武汉人在外地宾馆登记入住,结果被告知不让湖北人入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