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瘦肉精、注胶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事件频频曝光之后,人们普遍对食物缺乏安全感,“有机食品”似乎成了“安全食品”的代名词,被誉为“朝阳产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年递增率超过20%。正像有人讲的,“21世纪应该是有机主导食品潮流,因为有机农业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不用化学品),更是一种生态方式(保护环境)、生活方式(休闲、娱乐之地),故又称之为‘三生农业’”。正是基于对有机蔬菜美好前景发展趋势的判断,使得40多岁的方芹成为安徽省种植有机蔬菜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巾帼英雄”。
地产“巾帼”华丽转身
2006年以前,方芹与丈夫在深圳地产界打拼20余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创业成功后,一直想回报家乡父老的方芹夫妇,在合肥市长丰县政府招商引资的热忱感召下,投资800万元进军尚为空白的合肥有机农业,创办了一家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方芹看来,有机食品如今是国际公认的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让有机食品走上百姓餐桌,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行为。
创业之初,陪伴方芹的是两个老员工和一条家狗,偏远丘陵地带黄鼠狼、野猪等野兽经常出没,这没能把她吓倒;大雪封路-10℃严寒,酷暑难耐蚊虫成把抓,也未能动摇她的意志。
方芹知道,有机蔬菜并不是简单的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而是对土壤、水源、农药、肥料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标准;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同时必须通过独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比如农户自种的蔬菜,就算种植过程能达标,使用的水源或者加工过程也未必有机,而且没有经过相关机构的认证,自然不是有机食品。方芹给自己的蔬菜申请的商标为“振国”,寄寓提振国人体质与食品从业者诚信道德操守之意。
开始时,方芹生产有机产品每月都亏损近20万元,丈夫给她打气:“一定要守住刚刚开创的品牌,坚持下去,你在安徽亏多少,我在深圳给你补多少!”方芹知道,有机蔬菜的生产要求很苛刻,首先要为有机蔬菜找到一张舒服健康相对封闭远离居民区的“床”(土壤),同时还要有充足无污染的第一手水源。所谓第一手水源,就是不经过其他田地直接流入有机菜地的水。方芹几经辗转,终于在合肥市长丰县陶楼乡陶西村,以每亩地每年600元价格,租下原南京农科院与安徽省农科院联手净化的156亩有机水稻实验种植土地。
为了保证有机土地用水无污染,方芹带领工人在基地周围建起了宽8米的隔离带,隔离带两侧挖有像护城河一样的沟渠,称为内外环,两环水之间“绝缘”且“雨污分流”,基地只用与其紧邻、占地四百余亩水质达到2类标准的李大背水库里流出的内环水。这样,数十个蔬菜大棚建在一个四面是丘陵的洼地处,水库与基地受水水塔有一定落差可自然流进调节池,然后分流至自动喷淋系统浇灌。而外环水由于地表径流受化肥、农药等成分污染,必须从基地外围沟渠疏导流出。此外,基地对土地本身的要求也很严格,土地成为“有机”前,须有2~3年空置转换期,在这几年里不种植任何作物,以让以前使用的农药等成分自然分解消逝。
严格规范 科学管理
有机蔬菜生长期里最麻烦的要算除草和捕虫,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稻飞虱、红铃虫等害虫,不能借助任何农药灭杀,而是要用生态的、传统的方法去处理。因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基地员工能在几分地里捉出上千条虫子,除了人工捉虫,还有灯光诱杀、物理捕虫及生物治虫等手段消灭害虫。相比治虫,除草的成本就更高了,菜地里杂草生长的速度惊人,每亩地每天需要三四名工人专门手工拔草。
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有足够营养,1亩地使用的鸡粪、饼肥等有机肥料达1000千克,而普通菜地1亩地只需50千克化肥,使用有机肥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墒情,避免土壤板结。随着农村饲料的普及,方芹发现当地鸡粪也含有汞等有害物质,她决定采用经过处理、价格比较高的生物肥。这样,有机蔬菜投入的人力等种植成本是普通蔬菜的3倍以上。以有机乌心菜为例,种植1亩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虫设施、认证管理费等大约为5000元,再加上送往超市展示柜20%的损耗,以及租金、促销员工资等,有机蔬菜价格如果不比同时上市的同种蔬菜贵3倍以上,就肯定亏本。
用辛勤汗水浇灌培育出来的“有机蔬菜”最终能否流向市场,还得经过合法的认证机构“验明正身”。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该机构安徽办事处的检查员接到方芹的申请后,首先对种植场地进行环境检测,了解种植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是否达标,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灌溉水标准,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大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等。最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指标,对有机蔬菜成品进行采样,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化验,以出具权威报告进行污染物分析,看相关指标能否合格。检查员还要拿些蔬菜样本送给市民试吃,追踪消费者的评价结果。等所有程序走完后,检查员要写一份完整详尽的检查报告呈给认证机构裁决。
2006年底,方芹的基地与生产的蔬菜顺利通过一系列反复检测,终于被冠以“有机蔬菜”头衔。不过,认证机构告诉她,千万别以为到此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有机蔬菜”桂冠的合法有效期仅为1年,而且管理是动态的,认证机构还需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进行长期复查,追踪有机蔬菜的去向,到经营点检查有机标识的使用情况,收集消费者的意见等。
有机蔬菜在超市畅销
有机食品是如今国际公认的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其在安徽市场反映如何?安徽惟一一个本土品牌的振国有机蔬菜,当初在合肥高档小区一口气开了5家零售直营门店,仅装修、固定设备采购就花费了100多万元。可是,不菲的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不到半年时间,直营店入不敷出相继歇业。
方芹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后,积极联系各大超市,将有机蔬菜摆上货架。自2009年开始,方芹渐渐稳住阵脚,销量有了保证,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他们主要是到超市消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写字楼中的80后和90后白领精英阶层、孕妇,以及企业和高档餐馆等。
为了开拓新市场,方芹决定将有机蔬菜种植范围扩大到500亩,开发有机套餐,通过各种中间渠道打通深圳和香港市场。方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有机蔬菜成本价为每千克4元左右,加上1元左右的物流成本,以12到40元的价格卖给当地的有机蔬菜中间商,这样,每千克至少可赚6块钱。”
“眼下处于转型期的有机食品确实价格比较高,成为贵族食品,但发展有机食品长远目标绝对不是专为有钱人服务,而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大多人的幸福指数。”曾荣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的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教授严从生这样认为。他说,要让有机农产品价格为多数老百姓所接受,变贵族食品为平民食品,国家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首先引进产业资本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尽快培养一批龙头企业,才能使有机产品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才能使有机产品市场价格稳定,解决同质无序竞争的问题。因此,严从生呼吁对转换期的有机食品生产,地方政府应给予补贴,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品牌,并对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有机食品生产和有机食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减免入场费等;同时对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办理保险,增强企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邮政局中投25#信箱 邮编:230061)
地产“巾帼”华丽转身
2006年以前,方芹与丈夫在深圳地产界打拼20余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创业成功后,一直想回报家乡父老的方芹夫妇,在合肥市长丰县政府招商引资的热忱感召下,投资800万元进军尚为空白的合肥有机农业,创办了一家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方芹看来,有机食品如今是国际公认的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让有机食品走上百姓餐桌,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行为。
创业之初,陪伴方芹的是两个老员工和一条家狗,偏远丘陵地带黄鼠狼、野猪等野兽经常出没,这没能把她吓倒;大雪封路-10℃严寒,酷暑难耐蚊虫成把抓,也未能动摇她的意志。
方芹知道,有机蔬菜并不是简单的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而是对土壤、水源、农药、肥料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标准;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同时必须通过独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比如农户自种的蔬菜,就算种植过程能达标,使用的水源或者加工过程也未必有机,而且没有经过相关机构的认证,自然不是有机食品。方芹给自己的蔬菜申请的商标为“振国”,寄寓提振国人体质与食品从业者诚信道德操守之意。
开始时,方芹生产有机产品每月都亏损近20万元,丈夫给她打气:“一定要守住刚刚开创的品牌,坚持下去,你在安徽亏多少,我在深圳给你补多少!”方芹知道,有机蔬菜的生产要求很苛刻,首先要为有机蔬菜找到一张舒服健康相对封闭远离居民区的“床”(土壤),同时还要有充足无污染的第一手水源。所谓第一手水源,就是不经过其他田地直接流入有机菜地的水。方芹几经辗转,终于在合肥市长丰县陶楼乡陶西村,以每亩地每年600元价格,租下原南京农科院与安徽省农科院联手净化的156亩有机水稻实验种植土地。
为了保证有机土地用水无污染,方芹带领工人在基地周围建起了宽8米的隔离带,隔离带两侧挖有像护城河一样的沟渠,称为内外环,两环水之间“绝缘”且“雨污分流”,基地只用与其紧邻、占地四百余亩水质达到2类标准的李大背水库里流出的内环水。这样,数十个蔬菜大棚建在一个四面是丘陵的洼地处,水库与基地受水水塔有一定落差可自然流进调节池,然后分流至自动喷淋系统浇灌。而外环水由于地表径流受化肥、农药等成分污染,必须从基地外围沟渠疏导流出。此外,基地对土地本身的要求也很严格,土地成为“有机”前,须有2~3年空置转换期,在这几年里不种植任何作物,以让以前使用的农药等成分自然分解消逝。
严格规范 科学管理
有机蔬菜生长期里最麻烦的要算除草和捕虫,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金龟子、稻飞虱、红铃虫等害虫,不能借助任何农药灭杀,而是要用生态的、传统的方法去处理。因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基地员工能在几分地里捉出上千条虫子,除了人工捉虫,还有灯光诱杀、物理捕虫及生物治虫等手段消灭害虫。相比治虫,除草的成本就更高了,菜地里杂草生长的速度惊人,每亩地每天需要三四名工人专门手工拔草。
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有足够营养,1亩地使用的鸡粪、饼肥等有机肥料达1000千克,而普通菜地1亩地只需50千克化肥,使用有机肥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墒情,避免土壤板结。随着农村饲料的普及,方芹发现当地鸡粪也含有汞等有害物质,她决定采用经过处理、价格比较高的生物肥。这样,有机蔬菜投入的人力等种植成本是普通蔬菜的3倍以上。以有机乌心菜为例,种植1亩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虫设施、认证管理费等大约为5000元,再加上送往超市展示柜20%的损耗,以及租金、促销员工资等,有机蔬菜价格如果不比同时上市的同种蔬菜贵3倍以上,就肯定亏本。
用辛勤汗水浇灌培育出来的“有机蔬菜”最终能否流向市场,还得经过合法的认证机构“验明正身”。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家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该机构安徽办事处的检查员接到方芹的申请后,首先对种植场地进行环境检测,了解种植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是否达标,水质是否达到国家灌溉水标准,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大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等。最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指标,对有机蔬菜成品进行采样,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化验,以出具权威报告进行污染物分析,看相关指标能否合格。检查员还要拿些蔬菜样本送给市民试吃,追踪消费者的评价结果。等所有程序走完后,检查员要写一份完整详尽的检查报告呈给认证机构裁决。
2006年底,方芹的基地与生产的蔬菜顺利通过一系列反复检测,终于被冠以“有机蔬菜”头衔。不过,认证机构告诉她,千万别以为到此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有机蔬菜”桂冠的合法有效期仅为1年,而且管理是动态的,认证机构还需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进行长期复查,追踪有机蔬菜的去向,到经营点检查有机标识的使用情况,收集消费者的意见等。
有机蔬菜在超市畅销
有机食品是如今国际公认的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的食品,其在安徽市场反映如何?安徽惟一一个本土品牌的振国有机蔬菜,当初在合肥高档小区一口气开了5家零售直营门店,仅装修、固定设备采购就花费了100多万元。可是,不菲的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不到半年时间,直营店入不敷出相继歇业。
方芹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后,积极联系各大超市,将有机蔬菜摆上货架。自2009年开始,方芹渐渐稳住阵脚,销量有了保证,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他们主要是到超市消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写字楼中的80后和90后白领精英阶层、孕妇,以及企业和高档餐馆等。
为了开拓新市场,方芹决定将有机蔬菜种植范围扩大到500亩,开发有机套餐,通过各种中间渠道打通深圳和香港市场。方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有机蔬菜成本价为每千克4元左右,加上1元左右的物流成本,以12到40元的价格卖给当地的有机蔬菜中间商,这样,每千克至少可赚6块钱。”
“眼下处于转型期的有机食品确实价格比较高,成为贵族食品,但发展有机食品长远目标绝对不是专为有钱人服务,而是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大多人的幸福指数。”曾荣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的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教授严从生这样认为。他说,要让有机农产品价格为多数老百姓所接受,变贵族食品为平民食品,国家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首先引进产业资本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尽快培养一批龙头企业,才能使有机产品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才能使有机产品市场价格稳定,解决同质无序竞争的问题。因此,严从生呼吁对转换期的有机食品生产,地方政府应给予补贴,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品牌,并对获得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有机食品生产和有机食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减免入场费等;同时对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办理保险,增强企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邮政局中投25#信箱 邮编:2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