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再探——从语境的角度看

来源 :当代语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语用之争在当代表现为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之争.语义最小论既强调句子意义的跨语境稳定性,又不否认语境的作用.这意味着,语义最小论与语境论的分歧不能如传统语义学与语用学那样,简单归结为语境独立与语境依赖的对立.本文区分了外在语境(即客观可感知情境)和内在语境(即个体的意图和信念系统),由此发现语义最小论接受的语境是外在语境,而句子意义的跨语境稳定性指的是句子意义独立于外在语境与内在语境.语境论在外在语境上是合理的,但在内在语境方面站不住脚.一方面,如果说话人没有明确澄清作为内在语境成分之一的意图,听话人只能进行溯因推论,而这本身是或然的;另一方面,作为内在语境另一成分的知识背景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断然不同,原因就在于单维度的语言表达无法一次性给出多维度的、动态的概念.
其他文献
爷爷说:“我们的仇,别人报不了,只有军仔能报.”rn爷爷从眼里伸出手,把五岁的军仔往想象的高度拔,恍惚间,军仔爸立在面前,横眉冷眼地看着他.爷爷着急忙慌揉眼睛,将军仔爸揉成一堆白色的眼屎,随手往衣服上抹,卡住膝盖,龇牙咧嘴蹲下身,摸摸军仔的头,说:“个头天天一个样,吃到哪里去啦?心焦.”rn奶奶说:“指望军仔报仇,就怕靠山靠不着,靠水无下落……”rn爷爷抢断奶奶的话:“不指望军仔,你说指望谁?”rn军仔没长耳朵似的,不管爷爷奶奶叨叨啥,旁若无人只顾吃,三下两下,将手里的饼干塞进嘴,腮帮子鼓成两只小皮球,双
期刊
谈这个主题前,我们首先问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是好的小说?是充沛的语言、精妙的故事还是高端的写作技巧?皆是.但是,在这些之上的,首先是作品打动读者的能力.无论是何体例、何题材的优秀小说,都应是自然质朴的.席勒曾说,诗人或者就是自然,或者就是寻求自然.直到今天,自然仍然是燃烧和温暖作家灵魂的唯一火焰.自然性给予作家一种能力、一种恩惠,这样,一位作家的文字不会感到虚弱,而是踏实的、有质感的,它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定地传达一种思想内核.
期刊
小说寄予了作家对于生活的思考.短篇小说在片刻中寻找生活的哲学意味,中篇小说更耐心地拷问人生,而长篇小说则是在无数相似而不相同的命运中探索规律.真诚地面对生活的作家,都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能够探寻和反思生活的本质.当代小说的实践,虽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对于丰富生活的全部探索,但在一代又一代作家的诚恳书写之中,文学世界逐渐地复刻了生活的面貌.本期所选的诸篇目,正是对于生活本质思考的杰作.
期刊
本文首先介绍并评论Nordlinger和Sadler (2004a)一文.该文综述跨语言、跨地域的一个事实,即名词带独立的“时体态”标记(TAM),而且传递句子命题的时体态信息.这一事实是对正统的词类理论、屈折形态理论、论元结构理论的挑战.然后以汉语为重要参照,讨论应对这一理论挑战的思路和方略.思路是用“名词为本”超越“动词中心”,用“对言格式”超越“主谓结构”,将名词和动词以及主语和谓语都视为性质同为指称语的对等项,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确立一种根植于对话互动的对称互文结构.具体的应对方略是语用学性质的,概括
本文探讨以“北京这座城市”为代表的汉语同指语结构的句法构造与生成,提出一个由句法负责结构搭建、语义-语用负责语序核查的生成方案.句法上,本文认为同指语结构以一个零形式成分为核心,取严格二分的构造,结构表层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分居词组的标志语与核心的补足语位置.该句法方案允许同指语结构相互嵌套,因此可以生成理论上无限长的同指语结构.语序上,本文基于表达上的经济性考量和对事实的概括,提出“精准项居后原则”用于核查同指语结构内部两个直接组成成分的语序,该原则规定在指称和描述的精准性上更高的直接组成成分必须居后.本
近年来,精准教学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脱离甚至违背教育初衷的隐忧.为弥补当前精准教学的这一不足,促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在反思传统的精准教学和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并以人机协同为主要特点构建了一种新的精准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精准教学细分为精准导学、精准目标、精准研学、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精准反馈、精准评估、精准反思和精准拓展等九个方面,并以人机协同作为首要原则对整个模式进行了架构.
胡旭辉(2019)认为汉语“起来”中动句的动词前不接受施事性的副词修饰,因而是非宾格句,表示状态变化.但真实语句表明中动句的动词前可以接受施事性副词修饰,说明汉语中动句具有施事性.中动句语义结构上存在施事,虽句法上没有实现为主语,但可表达为其他成分.因此,汉语中动句不是非宾格结构.从认知语法视角看,中动句表示动词的受事(工具或处所)能使施事在与其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某种特性.受事(工具或处所)具有致使性,因而实现为主语,“起来”后面的成分表达为补语.改变动词论元结构的不是“起来”,而是中动构式本身.“起来”
1.引言rnLangacker(1987:46,494)针对生成语法的语言观,首次宣称认知语法是一种“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语言理论,并对“基于使用”的内涵给出了简明扼要的解释.Langacker(1988,2000)又对基于使用的语言分析模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基于使用的研究法的基本假设是:语言知识是在关联网络中组织起来的.
期刊
1.引言rn《谈话:会话的科学》(Talk:The Science of Conversation,简称《谈话》)一书2018年由Robinson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英国拉夫堡大学Elizabeth Stokoe教授.Stokoe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2002年入职拉夫堡大学的社会科学系,加入了世界著名的研究团队“话语与修辞小组”(DARG),与著名的话语心理学家Derek Edwards、Jonathan Potter等人成为同事.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社会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人际关系、法医心理学等,研究兴
期刊
地处语言接触前沿地带的青海甘沟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呈现出一系列SOV语序特征,其情态表达方式也颇有特色.甘沟话主要有两类情态表达方式:一类是用动词的后附形式,包括能性补语和情态助词;另一类是用小句的后附形式,包括“要”“到”等虚化程度不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以及被看作语气词的“闯”等.这些句后表达形式被编码为主句或母句的中心动词或动词短语,而命题则编码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情态表达形式大多数源自汉语本身,有清晰连贯的语法化路径,如“下”“要”“到”;也有个别形式从汉语本身难以找到明确的来源,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