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整合。现代美术教育是在继承前人知识积累的前提下,综合各学科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不但有互补性特点,而且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美术教育要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着眼适应高等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利用美术教育的独特形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族文化;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115-03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美术教育有着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因此,把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 丰富教学内容,让被忽视的民族文化进入地方高校教育课程,使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在特定的区域世代相传,蕴涵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我国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民族文化要保持其对世界文化的不容替代的意义和魅力,必须对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进行积极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从实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和制定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对策。结合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形式和特点,综合考虑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开发。
  河池学院地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在这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壮、瑶、苗、仫佬、毛难、侗、水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艺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如金色的铜鼓、五彩的绣球、斑斓的壮锦、奇特的瑶族服饰,以及刘三姐歌谣、壮族蚂拐节、毛南族狮公舞、仫佬族依饭节等,组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二、民族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美术起源于制作劳动工具和实用产品。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事物,同时发展了审美意识。在人类文化多元并存的今天,只有具备了民族审美意识的文化,才是世界性和现代性的。在已经融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能否传承、开发和利用几千年来积淀的民族文化,是当今高校教育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如何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所用,是美术教师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让民族文化进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使美术教育的文化基础和内涵更全面、更坚实,从而更加充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和人文修养。同时根据美术教育的指向性,开发文化产业市场,利用经济刺激民族文化的复兴及发展,优化和完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地方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因此,河池学院美术教育重在挖掘桂西北民族文化资源。在保持原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审美心态的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木工、土陶、染织、刺绣、编织、建筑、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粘土雕塑、石玩等工艺文化形式。使之成为现行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在国家整体美术教育体系中凸显地方本土特色,培养具有国内外文化交流能力的河池地方特色美术人才。
  桂西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充满魅力、源远流长。铜鼓是河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象征,其中民间收藏的传世铜鼓就有1400多面,约占全世界珍藏铜鼓的58%,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铜鼓之乡。敲响铜鼓、唱起山歌、跳起舞蹈,成为居住在这一带的壮、汉、瑶、苗、仫佬、毛南等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的习惯。因此,开发和利用河池特有的铜鼓文化资源,打造铜鼓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制作铜鼓图案服饰,塑造铜鼓陶瓷文化生活用品、铜鼓特色编织商品包装,设计铜鼓品牌文化,构建庭院、园林及建筑群体,彰显铜鼓文化,让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激情碰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通过对铜鼓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表现了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河池民族文化,展示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俗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而且还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快乐、和谐、进步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可利用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刘三姐山歌文化旅游节、铜鼓山歌艺术节、凤山神奇洞穴国际探游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白裤瑶的陀螺节等,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将美术教育与制作各民族文化艺术产品融为一体,创作主题鲜明、创意独特、精彩纷呈的民族工艺文化产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民族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开发利用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美术资源,在我国民族地区有新疆的哈兹壁画,广西的崖画,西藏的唐卡,西南各民族的头饰、服饰、图滕、面具、陶艺及各种手工艺品,还有散布在各民族地区的历史遗址、建筑等。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成果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在宗教思想、伦理道德、民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千年积淀,它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性格和审美心理。
  地方高校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应结合各地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地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美术教师在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方面,要积极探索和挖掘能突出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模糊认识,如果不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不分析和探索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要满足当前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关键是美术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
  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必须构建学科间的桥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美术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同之处,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整合,使学习主体在有限的课堂内多方位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力及美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习主体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由此而言,高校美术教育的民族化教育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当今美术的选择与走向。我们应着力营造中国美术教育的语境,从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改革创新,确立民族美术教育的品质。这是当今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四、民族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多元化必然导致教育向民族化、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增设民族文化教育,是完善现代美术教育的有效手段。充分挖掘各种民族文化资源,让美术教育走进生活,美术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针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一体化格局,提出对多元文化的保护,就是对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各民族、不同地域的各种社会组合体,表现出特殊知识系统的多重性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为文化优化与知识创新创造了极大可能,体现了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的特征。
  美术教育理念的更新,就是要改变课程设置过于集中于通识性课程的状况, 增加具有地方性、民族特色的课程,加强教与学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填补美术教育中长期忽视区域美术的空白。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补充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 各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目的以及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 多渠道地利用、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美术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也发生着新的变化。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适应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在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应努力凭借美术教育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这一形式,推进和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的普及教育,唤醒民族自信心,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怀,使之逐步成为民族文化的欣赏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赵文广.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
  [2]贺先枣.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6~18.
  [3]龚东庆.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4):102~103.
  [4]王飚.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美术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5,(4):75~77.
  [5]龙湘平.论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55~257.
其他文献
[提要]北朝陇东地区的楼底村1号窟与王母宫石窟中的稍细密并行线装饰性衣纹,在关中地区及其以东的古典艺术中可找到其源头。这种衣纹在北朝多与道教造像艺术的关系较为密切,同时推测,围绕王母宫石窟,北魏曾发生佛道之争,王母宫石窟的开窟功德供养人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皇家贵戚冯熙。  [关键词]衣纹;道教;佛道之争;沙门聚众反;冯熙  [中图分类号]K87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风光无尽藏,古道有余馨。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和征战之后,新疆,我国这颗古丝绸之路上最闪亮的明珠开始熠熠生辉,用它的无限风光和灿烂文明彰显着诱人的魅力,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魅力新疆风光无限      古老的丝绸之路中段分南、北、中三条横穿新疆,犹如一条项链,串起了撒在这片辽阔疆土上的粒粒珍珠——那就是遍布新疆天山南北的冰山、湖泊、草原和散落其间的古西域博大壮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期刊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决定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也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建立起以法律调节为核心的民族关系调节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
期刊
伊犁河水翻波浪  灌注着牧场和农庄  边防战士驻守在河岸上  来往的人们喜洋洋……      伊犁是我心仪已久的旅游胜地。阳春三月,我们赴新疆喀什完成了采访任务,又遇文友、伊犁军分区魏主任盛情邀请,我便与军旅画家陈建平等自乌鲁木齐乘飞机西行,抵达伊宁。  魏主任设宴为我们接风,专门邀请了部队和生产建设兵团的文艺界相知赴宴助兴。老友重逢,新知初会,一杯又一杯的伊犁老窖,一盘又一盘的河鲜时蔬,一曲又一
期刊
在无风的夏日,我带着敬畏,和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亲近了一次,热烈而亲密。  人们依赖于大自然提供的生存基础,但也不得不接受大自然带来的侵扰。能从威猛的大自然中获得乐趣,是一种享受,这也许就是一种人类同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吧。    从乌鲁木齐出发,驶上312国道,一直向西行280公里,便到了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城。  县城内柏油马路宽阔、干净,把不大的鄯善城切割得方方正正。而马路两边高大、笔直的白杨
期刊
我们清晨从瑞丽出境后,一路颠簸,在日落之前经过了险峻的十八盘,黄昏时分到了避暑胜地眉缪。这个古朴的城市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英式马车做载客工具,矫健的高头大马佩戴着精致的铜饰,轻松地踏着细密的碎步平稳前行,真是别有风味。就在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多时,右边出现了高大的皇宫城墙和波光粼粼的护城河,我们进入了曼德勒市区。  曼德勒地处缅甸北部,素有“火炉”之称。清晨的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我们坐在顶层的花园
期刊
1869年2月,一个名叫皮埃尔·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带走了在他眼里“最不可思议的动物”。  14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又来到了这里,为这“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带回了弥足珍贵的“出生证”……    神秘之旅一条隐藏秘密的小道      2009年2月26日上午11点,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这份有关国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文本解读,分析其在小说叙事艺术上带来的革新作用。分别从文本隐含中的元小说性、混淆小说叙述者与阅读者身份、“套娃”式叙事模式三个角度入手,揭示《堂吉诃德》的现代小说性质,进而探讨其在现代叙事技法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关键词]《堂吉诃德》;现代叙事技法;元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91-0
期刊
[摘要]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尔蒙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作家,传统上被列为老一辈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有一种特殊的音乐性,他是个泛神论者,接受“瞬间的哲学”支配,美与幻想是诗人创作中的基本诗韵,其诗作充满了雄浑阳刚之美,成熟期的诗歌主题是永恒的太阳。  [关键词]巴尔蒙特;美与幻想;象征主义诗歌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
期刊
2009年6月11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与甘肃省旅游局联合举办的甘肃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旅游博览会内容丰富,主要有四项活动:举办专业旅游展览,举办甘肃旅游推介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举办“丝绸之路旅游与区域合作论坛”和“甘南香巴拉文化与生态旅游论坛”两个专业论坛。    旅游展览,展示甘肃旅游特色  博览会上,旅游展区通过图片、 网络宣传平台、 旅游商品以及歌舞演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