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突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来阐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被动的、偏重于记忆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掌握探究方法,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听”和“记”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正像教育家杜威所说的“教学不应该只是讲和听,而且必须通过‘做’去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点拨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亲自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自主地分析并得出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在课堂上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物理课上的主角。例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运用多媒体以及借助实物展示不同的热电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有些用电器通电后会发热呢?
(二)引导学生思考、猜想
教师追问: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验证
让学生动手、动脑,利用插有细管的瓶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等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你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什么?
(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综合你的实验,热量与什么有关?你能大致写出关系式吗?在此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在“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得出结论”的问题探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自身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的教师事先将探究路线安排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直至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因为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去思维,还是被动地去执行。还有的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节省时间,没能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而是代替学生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些做法都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参与整个探究的过程,而且积极地思考,才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呢?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开放教材内容,开发信息渠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有关“单摆”的内容时,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多种摆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得出结论:都有一个“摆”。
(2)在研究单摆的运动特点时,先让学生猜测单摆会出现什么样的运动情况,这种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性质,如何鉴定等等。
(3)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回忆力与位移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图像。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
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物理”、动脑“想物理”,使得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物理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运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问题。
(三)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本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了解新知识的最基本的资料。让学生认真去阅读、理解课本内容,并且利用课后的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效果,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身。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与拓展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举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做到阅读、理解、感悟、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读。如:在学习《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节时,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洛伦兹力?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是否一定受洛伦兹力?
(3)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会做什么运动呢?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也养成了他们自学物理书时“咬文嚼字”,边阅读、边思考如何应用的习惯。实践证明,一旦学生有了自学物理的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三、突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实验教学。加强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中所提到的验证性实验,老师会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来完成。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创设一种情境促使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疑点,从而顺利地接触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时,为了做演示“失重”的实验,老师就利用一个下端开有小孔的易拉罐、塑料瓶,用装满水后的自由下落来验证水在下落过程中的失重现象,这样不仅易于学生观察,而且学习效果很明显。再如:在学习“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这一课题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亲自操作实验,要求他们利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他们自己调试装置、制作标尺、实地拍摄、分析照片、写实验报告等等,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很高兴,因为他们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参与了教学,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师还应做好每一节实验课的组织、引导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以探究的方式将科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驾驭技术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树立探究教学的理念,掌握探究教学的策略,构建探究教学的框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主角,这样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1.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1.
[3]徐学福.论探究问题的明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20.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被动的、偏重于记忆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掌握探究方法,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听”和“记”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正像教育家杜威所说的“教学不应该只是讲和听,而且必须通过‘做’去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点拨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亲自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自主地分析并得出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在课堂上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物理课上的主角。例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运用多媒体以及借助实物展示不同的热电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有些用电器通电后会发热呢?
(二)引导学生思考、猜想
教师追问: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验证
让学生动手、动脑,利用插有细管的瓶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等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你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什么?
(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综合你的实验,热量与什么有关?你能大致写出关系式吗?在此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在“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得出结论”的问题探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自身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的教师事先将探究路线安排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直至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因为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去思维,还是被动地去执行。还有的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节省时间,没能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而是代替学生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些做法都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参与整个探究的过程,而且积极地思考,才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呢?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开放教材内容,开发信息渠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有关“单摆”的内容时,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多种摆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得出结论:都有一个“摆”。
(2)在研究单摆的运动特点时,先让学生猜测单摆会出现什么样的运动情况,这种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性质,如何鉴定等等。
(3)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回忆力与位移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图像。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
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物理”、动脑“想物理”,使得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物理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运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问题。
(三)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本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了解新知识的最基本的资料。让学生认真去阅读、理解课本内容,并且利用课后的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效果,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身。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与拓展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举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做到阅读、理解、感悟、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读。如:在学习《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节时,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洛伦兹力?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是否一定受洛伦兹力?
(3)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时会做什么运动呢?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也养成了他们自学物理书时“咬文嚼字”,边阅读、边思考如何应用的习惯。实践证明,一旦学生有了自学物理的能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三、突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实验教学。加强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中所提到的验证性实验,老师会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来完成。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创设一种情境促使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疑点,从而顺利地接触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时,为了做演示“失重”的实验,老师就利用一个下端开有小孔的易拉罐、塑料瓶,用装满水后的自由下落来验证水在下落过程中的失重现象,这样不仅易于学生观察,而且学习效果很明显。再如:在学习“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这一课题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亲自操作实验,要求他们利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他们自己调试装置、制作标尺、实地拍摄、分析照片、写实验报告等等,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很高兴,因为他们以研究者、实践者的身份参与了教学,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师还应做好每一节实验课的组织、引导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以探究的方式将科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驾驭技术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树立探究教学的理念,掌握探究教学的策略,构建探究教学的框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主角,这样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1.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1.
[3]徐学福.论探究问题的明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20.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