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月工资42块钱的时候,成方圆就拿出了37块钱去乐器店买了一把吉他。
她就是这样的人,率性,喜欢极致、灿烂,“别人那样,我就不那样”——那时候,吉他还被认为是“小流氓乐器”,男孩弹都是挺标新立异的一个事儿,更别提女孩了。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始自1979年,当时朱逢博发布了第一盒流行音乐卡带《蔷薇处处开》。198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的成方圆,开始自学声乐,之后开始登台演出。
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自弹自唱的吉他歌手,第一个唱英文歌的歌手,第一个和国外艺术家合作演出及录制唱片的中国歌手,第一个制作并出演音乐剧的歌手。
几乎每一次大动作,都开了风气之先。
但是从大红大紫,到如今的慢慢沉潜,成方圆始终一个样儿。
她的朋友们都叫她“圆子”,说:“圆子搁今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或者说:“这个圆子呀,这么多年了,身上还是一股学生气。”宋丹丹也说这个多年的好朋友,“是个有独特浪漫的人”。
到如今,离她出第一张专辑都30年了,成方圆还是干干净净地留着短发,不拿腔拿调,穿得朴朴素素的,闲时做个“背包客”,世界各地的去旅行。
她要办演唱会了,不像成名已久的“老炮”去体育馆唱,她选在小剧场里,连着唱三天。也不唱那些大家听得快要烂耳朵的老歌,2009年的专辑《一路风情》,都是她自己填词,她要说说自己这几年经历的人和事。
我们到东方歌舞团去采访她,她1981年加入东方歌舞团,团里谁都和她亲近,门卫大妈都喊:“圆子,给我留张票。”
“我净干这种傻大胆的事”
成方圆小时候学二胡,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新风气慢慢进来,年轻人从各种渠道,拿到一些国外的卡带。好朋友们凑在一起,“逮着什么听什么”。
成方圆就是当时这样一批年轻人里的一个,她听到了卡朋特兄妹,听到了约翰·丹佛,听到了鲍勃·迪伦,还有更多时候,卡带上的姓名已经模糊了,不知道是谁唱的。“只是觉得好听,那些节奏让人踊跃、热血沸腾”。
那时候没听过流行音乐,“听到架子鼓,听到电吉他,就疯了”。
成方圆说,正是这些歌,“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是一个转折点。听到这些流行歌曲、摇滚乐、乡村音乐,我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音乐。我才转行来唱歌。”
她开始学英文,学着弹吉他。学了三四个月,就抱着吉他上台边弹边唱了。
当时的报纸上,经常有漫画,“不正派的小痞子,就是梳个背头,穿个喇叭裤,背个吉他”。
成方圆是东方歌舞团的独唱歌手,“把外国健康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是东方歌舞团的一项主要任务。成方圆有时候唱印度歌曲,就扮成印度人;唱非洲歌曲,就得化妆成黑人;要是逢着唱拉美歌曲,成方圆就会抱着吉他上台。
那时候独唱歌手都穿大大的裙子,往话筒那儿一站,把手收在腹部,一二三,开唱。成方圆有时候唱校园歌曲,穿个白衬衣、牛仔裤就上去了。
她翻唱了罗大佑的《童年》,那成了她的保留曲目,她抱着吉他坐着,头微微侧着,那个青春气息一下就出来了。成方圆说,当时有朋友找到她,说到有这么一首歌儿,挺好听的。但是没处听原唱,就一个歌谱,成方圆觉得这歌儿适合弹唱,歌词也清新、口语化,不像之前内地充斥的那种口号式的歌曲。
很快,大家都能哼着《童年》的曲调了。过了好多年,成方圆才听到罗大佑的版本。
1987年,她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歌手了,去中央电视台录制一台晚会,“北京-波恩之夜”,和德国艺术家同台演出。她选了首崔健的《一无所有》,成方圆说自己当时崇拜崔健,可是崔健在当时是一个地下的状态,不可能到主流的舞台上演出。她于是去唱了这首歌。“怎么唱的?”“呐喊着唱。”
很多人又因为她,知道了《一无所有》,知道了崔健。
到1994年,成方圆又干了一件大胆的事儿,办“蓝色风情个人演唱会”。那时候,还没有“个人演唱会”的概念。这还不算,她还请来金星当总导演。请金星可是足够大胆了,那时候,金星是知名的舞蹈演员,还没有变性,但是大家都了解他的身份认同。
在此之前,成方圆看过一场金星的舞蹈演出,觉得“这个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场晚会的舞美、情节设置全都引起轰动,成方圆清楚记得的一个小细节是:金星让她唱到一半,背对观众往舞台后方走,走到一半,回一下头,接着走。“那一下回头,就是点睛之笔。”——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设计,那时候都是新鲜的尝试。
“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
和金星合作完演唱会,金星跟她说:“你该去纽约看看。”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那里汇聚、碰撞,成方圆背着包就去了,整整一年,几乎每天都在看演出,她用“颠覆和震撼”来形容那段经历。有的时候,艺术家是用墩布、垃圾桶做打击乐演出,有时候,演出的舞台在屋顶、在墙壁上……可能性成了无限大。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音乐剧。成方圆决定把音乐剧引进内地,她选择了《音乐之声》,保利剧院连演了十场,站票都有人买,剧院挤满了人。《哆来咪》、《雪绒花》,成为国人最早的音乐剧启蒙。
而在成方圆看来,这一次次的大胆尝试,是“表达的欲望在驱使”。“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不经大脑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唱歌?为观众唱啊!好像本来就是这样的。后来我就想,如果说别人要听什么,你就唱什么,那是提供一种服务,那不是一个真正的歌者或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
这正是国人转变的过程,是中国内地音乐的转变过程,过去,是“为工农兵服务”,唱歌是为了大家。现在不再如此,成方圆说:“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我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才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受众的接受。”
所以,她等待了足足十九年,才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专辑的全部词作都由她亲自操刀,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成殇”,对战地记者卡帕的无限崇敬,说已经逝去的、被反复打探的爱情,“关于我们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她经常去旅行,美国、瑞士、古巴、南极,她带着背包和摄影机,一路走一路拍,她说在南极的时候,巨大的冰山挡在船的前头,有时候惊涛骇浪,跟李安电影里的“少年派”是一样的感受,“在大自然面前,人就是一粒尘埃”。
但她享受这种极致,冰天雪地,漫山遍野的企鹅,哇哇地在叫唤。“禁不住会想,我身在何处呢?我是谁呀?”
成方圆的一个梦想是成为战地记者,像卡帕那样,“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她向往那些“伟大的瞬间”,“生命的极致的状态在里面,特别灿烂的一种感觉,和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完全不同。”
她就是这样的人,率性,喜欢极致、灿烂,“别人那样,我就不那样”——那时候,吉他还被认为是“小流氓乐器”,男孩弹都是挺标新立异的一个事儿,更别提女孩了。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始自1979年,当时朱逢博发布了第一盒流行音乐卡带《蔷薇处处开》。198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的成方圆,开始自学声乐,之后开始登台演出。
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自弹自唱的吉他歌手,第一个唱英文歌的歌手,第一个和国外艺术家合作演出及录制唱片的中国歌手,第一个制作并出演音乐剧的歌手。
几乎每一次大动作,都开了风气之先。
但是从大红大紫,到如今的慢慢沉潜,成方圆始终一个样儿。
她的朋友们都叫她“圆子”,说:“圆子搁今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或者说:“这个圆子呀,这么多年了,身上还是一股学生气。”宋丹丹也说这个多年的好朋友,“是个有独特浪漫的人”。
到如今,离她出第一张专辑都30年了,成方圆还是干干净净地留着短发,不拿腔拿调,穿得朴朴素素的,闲时做个“背包客”,世界各地的去旅行。
她要办演唱会了,不像成名已久的“老炮”去体育馆唱,她选在小剧场里,连着唱三天。也不唱那些大家听得快要烂耳朵的老歌,2009年的专辑《一路风情》,都是她自己填词,她要说说自己这几年经历的人和事。
我们到东方歌舞团去采访她,她1981年加入东方歌舞团,团里谁都和她亲近,门卫大妈都喊:“圆子,给我留张票。”
“我净干这种傻大胆的事”
成方圆小时候学二胡,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新风气慢慢进来,年轻人从各种渠道,拿到一些国外的卡带。好朋友们凑在一起,“逮着什么听什么”。
成方圆就是当时这样一批年轻人里的一个,她听到了卡朋特兄妹,听到了约翰·丹佛,听到了鲍勃·迪伦,还有更多时候,卡带上的姓名已经模糊了,不知道是谁唱的。“只是觉得好听,那些节奏让人踊跃、热血沸腾”。
那时候没听过流行音乐,“听到架子鼓,听到电吉他,就疯了”。
成方圆说,正是这些歌,“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是一个转折点。听到这些流行歌曲、摇滚乐、乡村音乐,我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音乐。我才转行来唱歌。”
她开始学英文,学着弹吉他。学了三四个月,就抱着吉他上台边弹边唱了。
当时的报纸上,经常有漫画,“不正派的小痞子,就是梳个背头,穿个喇叭裤,背个吉他”。
成方圆是东方歌舞团的独唱歌手,“把外国健康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是东方歌舞团的一项主要任务。成方圆有时候唱印度歌曲,就扮成印度人;唱非洲歌曲,就得化妆成黑人;要是逢着唱拉美歌曲,成方圆就会抱着吉他上台。
那时候独唱歌手都穿大大的裙子,往话筒那儿一站,把手收在腹部,一二三,开唱。成方圆有时候唱校园歌曲,穿个白衬衣、牛仔裤就上去了。
她翻唱了罗大佑的《童年》,那成了她的保留曲目,她抱着吉他坐着,头微微侧着,那个青春气息一下就出来了。成方圆说,当时有朋友找到她,说到有这么一首歌儿,挺好听的。但是没处听原唱,就一个歌谱,成方圆觉得这歌儿适合弹唱,歌词也清新、口语化,不像之前内地充斥的那种口号式的歌曲。
很快,大家都能哼着《童年》的曲调了。过了好多年,成方圆才听到罗大佑的版本。
1987年,她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歌手了,去中央电视台录制一台晚会,“北京-波恩之夜”,和德国艺术家同台演出。她选了首崔健的《一无所有》,成方圆说自己当时崇拜崔健,可是崔健在当时是一个地下的状态,不可能到主流的舞台上演出。她于是去唱了这首歌。“怎么唱的?”“呐喊着唱。”
很多人又因为她,知道了《一无所有》,知道了崔健。
到1994年,成方圆又干了一件大胆的事儿,办“蓝色风情个人演唱会”。那时候,还没有“个人演唱会”的概念。这还不算,她还请来金星当总导演。请金星可是足够大胆了,那时候,金星是知名的舞蹈演员,还没有变性,但是大家都了解他的身份认同。
在此之前,成方圆看过一场金星的舞蹈演出,觉得“这个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场晚会的舞美、情节设置全都引起轰动,成方圆清楚记得的一个小细节是:金星让她唱到一半,背对观众往舞台后方走,走到一半,回一下头,接着走。“那一下回头,就是点睛之笔。”——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设计,那时候都是新鲜的尝试。
“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
和金星合作完演唱会,金星跟她说:“你该去纽约看看。”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那里汇聚、碰撞,成方圆背着包就去了,整整一年,几乎每天都在看演出,她用“颠覆和震撼”来形容那段经历。有的时候,艺术家是用墩布、垃圾桶做打击乐演出,有时候,演出的舞台在屋顶、在墙壁上……可能性成了无限大。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音乐剧。成方圆决定把音乐剧引进内地,她选择了《音乐之声》,保利剧院连演了十场,站票都有人买,剧院挤满了人。《哆来咪》、《雪绒花》,成为国人最早的音乐剧启蒙。
而在成方圆看来,这一次次的大胆尝试,是“表达的欲望在驱使”。“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不经大脑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唱歌?为观众唱啊!好像本来就是这样的。后来我就想,如果说别人要听什么,你就唱什么,那是提供一种服务,那不是一个真正的歌者或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
这正是国人转变的过程,是中国内地音乐的转变过程,过去,是“为工农兵服务”,唱歌是为了大家。现在不再如此,成方圆说:“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我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才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受众的接受。”
所以,她等待了足足十九年,才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专辑的全部词作都由她亲自操刀,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成殇”,对战地记者卡帕的无限崇敬,说已经逝去的、被反复打探的爱情,“关于我们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她经常去旅行,美国、瑞士、古巴、南极,她带着背包和摄影机,一路走一路拍,她说在南极的时候,巨大的冰山挡在船的前头,有时候惊涛骇浪,跟李安电影里的“少年派”是一样的感受,“在大自然面前,人就是一粒尘埃”。
但她享受这种极致,冰天雪地,漫山遍野的企鹅,哇哇地在叫唤。“禁不住会想,我身在何处呢?我是谁呀?”
成方圆的一个梦想是成为战地记者,像卡帕那样,“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她向往那些“伟大的瞬间”,“生命的极致的状态在里面,特别灿烂的一种感觉,和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