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

来源 :精品·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网络舆情是校内大学生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些现象、管理等的看法与观点,把所有观点整合后,形成网络舆情,基于此,可以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及成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危机,且危机的出现会给社会、校园环境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需积极处理与应对。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成因;信息异化
  1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成因
  1.1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最突出的特点的是主体身份的特殊。因为参与高校网络舆情的人员以大学生为主,他们所在的年龄段、心理等,让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特有的生活状态,这些决定了他们表达自身观点方式的特殊性,与其他群体有明显差异。把大学生作为主要主体,与社会其他主体的相同点是,身份的不确定,且也较为隐蔽,会形成聚众效应,即互联网中,建立了多个虚拟社区,用户登录这些社区均用虚拟的身份,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宣泄内心的情感,由此,引发的现象是,增加了网络语言的挑逗性,有些语言甚至会用低俗的方式表达,语言沟通中放荡不羁,有时也会出现为坚持个人意见,在网络上争吵的情况,让网络环境变得无序,致使不实的言论大量传播。此外,用户查看对方的身份时,得到的信息只是代码,且代码是在过程中随机生成,用户用某一代码发表言论后,可更换身份,用另一个身份浏览信息并发表言论。但舆论的主体会因为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聚集在一起,共同发表意见,这些舆论集合后,会形成大范围的舆论思潮,让舆论具有集合性的特点[1]。
  针对这两点,要求高校实时关注校园网络舆论的变化,且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发展呈现为两个发展趋势,独立、现实,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
  高校所在的环境是社会的大环境,而大环境也在网络环境中,所以,大学生可在网络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下,各地区与各国之间的沟通更为紧密,多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入,信息传播的渠道随之增加,大学生接收并阅读这些信息后,个人的意识形态会有稍许改变,逐渐形成多元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下,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更为独立。
  1.2成因
  对成因的分析,可为高校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提供辅助,而经过分析后,可以把成因定义为以下两方面:
  其一,常规渠道的不足以及信息传播的不通畅。因为常规观点表达渠道的不通畅,学生不得不更换观点表达的渠道,比如网络。一般情况下,舆论观点的表达有主体、客体的区分,会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方式表达,常规渠道包括报纸、广播等,非常规即为网络论坛。由此,高校会在校园中开设两种渠道,其一是学生主动表达的渠道,其二是被动表达可使用的渠道,前者是意见箱,后者是座谈会等,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段多在20左右,有特殊的意识形态,会为了未来的发展设立理想,并愿意为理想奋斗,但因为社会正逐步转型,一些机制还需完善,且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正确、积极地引导,一旦遇到社会问题后,经常会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隨即发表言论,同时,内心也会承受社会为其施加的压力,因此,大学生群体有大量潜在的问题,特别是个人观点很难从正规渠道发出的情况,就会在网络上发布,形成网络舆情[2]。
  其二,高校内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影响。高校为保持校内管理的有序,会制定相应的制度,这些制度可被认为是中介性事件,对应的对象是校内的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涉及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在中介性事件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后,学生必然给出反应,但制度、规范不是既定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更改,给学生带来“刺激”,其可细分为不同的分类,包括“显刺激”、“隐刺激”、“大刺激”等,其中“显刺激”是事件直接影响舆情的发生,且学生认识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质量变差,而如果是“隐刺激”与“大刺激”,则是一段时间后,学生才有这一意识,或是给学生带来了长时间的刺激。从某项研究得出,如果出现某个舆情,它的出现是多个因素整合后的结果,而这会受对应事件透明度影响,也就是,如果学校制定某项规定后,并让制度内容高度透明,会便于学生认识,也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就是,基于双方利益的冲突,大学生受事件刺激,会形成小的群体,共同表达言论,形成网络舆情。
  2高校网络舆情的危机与应对
  随着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大学生可能会在舆论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同时,形成新的社会理念,有对社会事件错误的理解,特别是出现信息异化后,会对言论发表的主体、客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影响校园环境的和谐。
  2.1危机的表现形式
  对于危机表现形式的阐述,是基于云南某高校,分析了其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渠道,参与网络评论的方式等,以及高校对舆论的处理,其一,对于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是学生会借助网络平台,从网站和网页内得到信息,完成信息的沟通,让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且调查后,发现微信等聊天工具、微博等均是学生得到信息的重要途径,从报纸、杂志等得到的信息较少,从这些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社会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但信息内容真假不一,一些学生被虚假信息影响,导致对事件产生了理解错误,形成小的团体后,在网络上发表舆论,形成网络舆情,影响校园环境的稳定;其二,学生参与评论的方式,现在,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讨论社会事件的主要平台,同时也包含其他网络,在某个事件的发酵中,持续讨论,评价对方的观点,因为双方一致的不一致,出现网络语言暴力;其三,大学生对信息评论倾向,收集事件信息,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是大学生对某个时间评论的方向,经过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对各类问题均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可能因为对具体规定与内容的了解不足,发表错误言论;其四,高校对舆论的处理,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优化管理,是基于大学生心理的变化,以及专业人员与网友对事件的质疑,采用相应的对策及时处理,避免舆论进一步扩散,但该高校对信息的处理并不及时,导致信息异化。
  由此,对危机表现形式的介绍,是从得到信息的渠道、参与评论的方式,以及高校对舆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而这几方面最终的表现均为信息异化。其带来的危害如下:   2.1.1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思维
  它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计算机与网络为学生日常学习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但如果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学生的视力与身体机能会受到影响,身体健康下降,同时也影响个人的心理,出现错误的思想与意识。求知欲是大学生探索信息的动力之一,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接收网络信息,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让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属于思考,个人创造力很难发挥。
  2.1.2影响校园和谐
  网络是大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会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时事,查阅与学科相关的资料,但若是过度沉溺,将影响个人的自主探索,基于错误的信息形成错误的理解。即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如果虚假信息大量传播,会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意识,同时,大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校园网 内有害信息的增加,会在无形中增加校园网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且又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无需顾忌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说出与社会道德、规范不一致的言论,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真实生活的交流减少。所以,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过度沉溺,以及事件舆论的发表都会影响,以及校园网内信息的真假,都将影响校园环境的和谐[3]。
  2.1.3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是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某些社会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网络舆论,评价事件,并从事件中引申出与社会相关的内容,引起社会群众对这个事件的关注,但大学生过激、错误的言论,可能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向错误的方向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稳定。
  2.2应对方案
  2.2.1大学生身心健康与思维危机的应对
  补充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高校网络舆情出现后,校内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价值观念,对此,各高校必须根据现有网络舆论出现的特征,完善校内的网络环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改变,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同时,也可建立网络舆情运行机制,控制网络事态的发展与舆论的传播,筛选观点,进而保持学生的思想健康,控制网络舆情的出现。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提升信息素养。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对某一事件认知的曲解,或是思想偏激下给出的言论。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不会被事件影响,在面对不同情况时能够保持理智,有积极的心态,所以,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是积极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把心中的不解、困惑表达出来,给予解答,缓解其内心抑郁的情绪,对与社会事件相关的观点有正确的看法,也就是,让大学生有正确的情感与意识,会用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个人的自觉性,不会盲从信息。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通过教育,强化其信息意识,拓宽其了解的知识领域,同时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形成信息道德,其中信息道德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信息伦理,具体的引导方案是,开设专业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实践,让学生正确辨别信息。
  2.2.2影响校园与社会和谐的应对
  开展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高校学生在网络舆情中既有从众性,同时又有自觉性,拒绝接受某些信息,同时,高校也会用规范、制度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但最佳的方式是,由校内提供网络教育,通过相关内容的教育,让其增强个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个人的自觉性,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建立網络阵地,增加工作的针对性。目前,网络媒体已基本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它的影响也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等,因为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可建立信息的交互,所以在已经建立的论坛 内,人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具有自由性,所以,对这一情况的处理,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阵地意识,把互联网变成新的工作阵地,展开预防与处理工作。同时,因为舆论的内容多元化,所以为优化舆情的处理效果,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处理,以真正解决问题。当下,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存在空、大的情况,理论多于实践,现实性的管理与教育方案不足。而网络环境是多元的,是多个思潮存在的主要空间,为保证大学生给出正确的舆论,教育人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分辨信息[4]。
  结语
  对高校网络舆情相关内容的阐述,可总结出网络舆情出现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形势下,要求各界教育人员与高校管理者应从大学生的角度入手,给出危机预防与控制的最佳方案,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保持社会与校园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孙莉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治理[J].江海学刊,2016(03):204-209+239.
  [2]贾国强.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机制、变动规律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02):69-71.
  [3]吴彩虹.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的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机制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04):100-103.
  [4]唐亚阳,李亚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02):98-10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到美术基础教学,这是该专业中的专业必修课。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育,需要契合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开展基础教学工作,推进专业教学服务和专业目标之间的良好结合,为全面提升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是从风景园林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分析入手,着重指出了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
摘 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大部分農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或者是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系列的交易信息风险,导致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若想确保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商平台得到长远的发展,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农村电商;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就如何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工
摘 要:在当前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技术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今新媒体的井喷式发展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与便捷化,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说,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其影响力會变得越来越小,最终被市场淘汰。所以,电视媒体必须借助新媒体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在我国呈现出了能源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阻碍之一是高能耗产业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要坚持低碳经济的观念,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新型节能建材的应用上。企业科学合理的应用新型节能建材一方面可以大大的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也可以对建筑使用者的工作生活环境进场改善,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在低碳视角下加强对新型节能建材
<正> 一、前言混农林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人们的经营目的,将组成系统的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协调系统的总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建立的复合系统。近
今天,类型化广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相较传统的栏目化广播节目,类型化音乐广播中,由于歌曲由机器按时段特性随机排列,则更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的巧妙串联,给听众以听觉的舒适感,达到
罗杰斯指出:人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主动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潜能。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经调动学生学习的
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多次全面的变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已经成为每一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
泥蚶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海水养殖贝类,不同地区的泥蚶品质相差较大,其中以生长在宁德飞鸾铁基湾和东山湾竹塔的泥蚶品质较佳。本实验克隆了福建沿海六个养殖区的六个泥蚶的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