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以45度角仰望天空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园,有这样一群少年,他们总是以45度角仰望天空,让泪水在眼眶打转;他们总是用缥缈的眼神眺望远方,觉得那就是梦想的方向;他们总是伸出手去触摸阳光,以为可以抓住一丝温暖。
  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抬着头,脖子不累吗?”他们会用微微湿润的眼睛望着你,甩甩一周没洗的油汪汪的头发,用带着浓重鼻音的沙哑声音对你说:“哈哈。这样,眼泪才不会掉下来。”他们活在自己的眼中,俨然风一样的男孩女孩。我在心中偷偷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狗血少年”。
  
  别看在生活中,狗血少年们忧郁、深沉,可一到网络上,他们就如鱼得水般地活跃起来,主要活跃于QQ空间。狗血少年们似乎偏爱那些唯美忧伤的文字,譬如各种版本的校园恋——男孩与女孩的故事,开头一定是那一年他十六岁,她十五岁,并且最后不是男孩得了绝症死了就是女孩溺水死了。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写出了《为什么女孩都想认个哥》《遇见了一定要好好珍惜》系列,引得追随者们疯狂转载,一时间风靡于狗血少年中间。
  除了日志,狗血少年们还喜欢运用QQ的另一个功能,那就是发说说。他们经常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发一条情绪消极的文字,表达自己处处失意的空虚寂寞冷的说说。当然不包括对于考试没考好的感叹,你想多了,狗血少年们当然不屑于学习这种没情调的事。这本来就已经够奇异了,更奇异的是,马上就会蹦出一些同样半夜不睡的臭味相投的或看热闹或关心的人的评论:“怎么了?还有我在。”“谁欺负你了?我去找他算账!”“这可不像平时那个没心没肺的你啊。”再跟上一长串丰富的QQ表情。
  QQ之父要是知道有这样一群少年如此铁粉,狠命地支持他,一定会十分欣慰的。其实狗血少年喜欢这样的文字,我想跟他们平时的影视欣赏是分不开的。他们大多喜欢琼瑶的影视作品,这些少男少女们十分向往这位七十几岁的奶奶所描写的那种纯洁的爱情,他们最近似乎追了一部奶奶出的巨制古堡悬疑秘恋大戏,就是那种每个女主角都有一个取自自然风物的名字,并且每个人都有一段在阳光晴朗的日子,在草地上嬉笑打闹的巨制大戏,以至于一些少女开始蠢蠢欲动,想给自己取一个以植物或动物为主体的名字,主要是植物,因为动物还是没有那种大自然的清新感,有时也以自然现象为主体起名字,如紫菱、紫薇、流火、夏雨、秋蝉,十分梦幻。
  他们也喜欢各大卫视拍的各种花样青春校园虐心纯美爱恋大戏,并热衷于模仿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还十分有创造力地把剧情套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一天,有一位像这样的骨骼清奇飘逸如风的男孩女孩从我身边飘过,我一定会提醒一句:“同学,你的狗血洒了。”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旅美作家刘墉的两个朋友都是歌星,演出才结束,就在后台争执起来。原因是在谢幕时,主办单位提到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其中一位歌星立刻说她要捐出当天的演出酬劳,另一位一惊也立刻跟进。  只见两位歌星在掌声中,笑容满面地对着台下挥手道别,接着转身。才转身,其中一位已经面罩寒霜,刚进后台就开吵:“你要捐款,为什么不先说一声?”另一个人回答:“我是临时决定响应推广中华文化,哪有时间先跟你说?而且我捐,你可以不捐
“港湾”是波兰华沙郊区的一家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医院,这里常年收治着100多名老年患者。在院长凯西娅·沃特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很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让患者的家人感到些许的欣慰。  但令凯西娅为难的是,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便会觉得自己完全好了,在意识突然混乱之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躲过医护人员的监督,偷逃出去,想回到家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而一旦出去后,他们大都又记不起回家的路,
唐·舒拉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橄榄球教练,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尤其是在南佛罗里达州,几乎没有球迷不认识他。  有一年,舒拉带着自己的家人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偏远地区度假,一天晚上,他带着家人来到当地一家老式电影院里看电影。  走到影厅门口时,舒拉本想到后排去找一个空座位,然后悄悄地坐下来看,可没想到,当他一出现,里面的其他观众便立即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并为他热烈鼓掌,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即
哲学家冯友兰一生勤勉,钻研学问到了痴迷的地步,经常沉湎于哲学理论联系中,常给人添麻烦。冯友兰一行从长沙前往昆明,途经一个狭窄的城门时,司机嘱咐不要将头和手伸到车窗外,其他人老老实实照办,均安全通过,唯独冯友兰手臂触及城墙而导致骨折。他解释说:“当时,我疑虑城门为什么要修得那样窄,脑袋和手臂探出窗外与否,两相对比,到底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其普遍性和特殊意义在哪里?可是,还没等考虑好,只听‘咔嚓’一声
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没有粉笔,创办之初她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她就是大陆小学的陆晓芳。  2006年初,陆晓芳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来到肥东县古城镇范店小学实习。这里办学条件很差,师资更是薄弱,全校不到20名学生,已经难以为继。之后,她了解到这里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家长也一直很苦恼。于是,陆晓芳就想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小学,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那是一个顽劣的少年,提起他的人,无不摇头。  十五岁,高一,这样的年龄总有叛逆的理由。开学的第一天,他吊儿郎当,趿着人字拖,穿背心短裤,手里转着一个篮球。教室后面的一小块空地成了他的战场,左冲右突间,一个猛球飞过去,后窗上的玻璃就光荣地牺牲了,他当那是投篮呢。盛怒之下的班主任罚他面壁思过,而他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哼着歌主动收拾了现场,然后扬长而去。五十岁的班主任不苟言笑,不怒而威。他竟然敢公然挑
有段时间,我发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看一本名叫《活着》的小说,他们都说这本小说很悲惨,也很令人感动。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作品,在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生活带给他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亲人的离逝的时候,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于是他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告诉
傅斯年自幼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称他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虽然如此,他读书仍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胡适夸他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他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
我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山村里,那里群山围绕。走在山里,感受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地气充沛,那些来往的人群,似乎成了草木的点缀。我喜欢往僻静处走,寻幽,寻清,寻定。可常常是,面对那些姿态妖娆的花木,我竟然喊不出名字来。成千上万的它们,我认识的寥寥。爱慕却无从着手,欣羡却无从指认。甚至,我笨拙地无法讲出它们的美,只好借助相机来和友人共享我的眼福。  不识这众多花卉,何止我,大多数人都所识无几。每每翻阅书刊时
英国的家长会似乎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敬业意识的一次大检阅,而教师们亦乐于接受家长们的考验。倘若某位教师获得高度认可和一致称赞,无形中就会成为名师,通过家长们的口口相传,拥有的很多名师的学校,自然会具有良好的名声。  学校不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正襟危坐,但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雷打不动。教师必须和所有的家长见面,虽然事先约定交谈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但如果事情没说完,还得接着往下进行。这样,如何让家长会不至于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