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来自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教师应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是对话结果的总结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贯穿教学全过程,是一切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突出对话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提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获得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学生与作者、编者的对话——了解意图,理解主旨;学生与自身生活实际的对话——挖掘潜能,丰富情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获得知识,享受审美乐趣
  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具体学科,语文学科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责任,即提高公民的语文素养。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只有熟读文本,领悟某些东西了,才能和教师、同学进行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其认真读课文。
  在与文本对话中,找到的可能是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久的情怀。在与文本乃至文本专家的平等对话中,要感悟作者的感受,感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风格与情调,感受文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重建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本文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去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二、学生与作者、编者的对话——了解意图,理解主旨
  由于现在信息传播的便捷,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很广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喜欢求真,往往对课文会有近似钻牛角尖的疑问,这就要老师机智地引导学生去与作者、编者对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学生针对文中受伤的鸽子在我家的阳台上生蛋做窝的内容,提出疑义:按照他们家养鸽子的经验来看,受伤的鸽子一般不会产蛋,绝不会产第二个蛋,而且鸽子在孵化过程中,如有人给它重做窝,它便不再孵化。我在其他学生的惊讶中首先肯定了他的疑问,同时引导所有学生都要学会去与作者、编者进行对话。作者在文中这样写,目的是要人们关心鸟类的生存空间,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写“我”儿子这么做也只为了说明“人与自然本来就该和谐相处的,将来一定会和谐相处的”,儿子既代表人类的最初,又代表人类的未来。而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在“人和自然”单元,意图也是呼吁“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关爱生命,关注自然”。
  三、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的对话——挖掘潜能,丰富情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对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对生活实际感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借助文本情境,重新建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感恩情结,丰富学生的情商。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后,让学生谈谈类似的经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难忘的镜头,说说自己的感想。老师便用自己的睿智,对学生的对话内容恰当地加以总结,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产生感恩情结,从而使语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商。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互相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学习方式。(1)通过合作对话,可以最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既找出十块浮雕的名称,又弄清它们的方位,我便让四个组分别代表一个方向,弄清那个方向的浮雕的名称和位置,并让学生将讲台当做大碑座来张贴浮雕的名称。(2)通过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体现。有时,通过生生对话、合作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还可能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言语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或新异的结论。(3)通过对话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同一段文章或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对话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编者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去除神圣的光环,成为对话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睿智的总结者。“师生对话”是一切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激扬地呼唤对话,执著地拓展对话,让学生置身于对话的课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笔写出动人的华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话,在对话中提升。对话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 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何科学且智慧地经营课堂,显示技术课堂的特色,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大课题。对于教材合理的二次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的翻转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内容 策略 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
一、案例背景  中考前夕,我在南师附中听了一节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王志洪老师的市级地理公开课,课题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复习课,这一节内容原本出自人教版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本节内容在南京市当年中考指导中没有做出过多要求,一般在中考前夕由于课时有限,很多地理老师都采取精简教材内容的方法,将重点知识点“拎出来”给学生重点消化,对于那这些考点中没做安排的“无用”的知识点就一带而过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点要求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也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文言文,务求做到字字落实,但由于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即便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读懂
摘 要: 本文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利用WordSmith3.0 检索工具,运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对中国学生英语介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将介词错误类型分为五类:介词缺省、介词冗余、介词混用、介词错用和介词搭配错误。本文经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中国学生的英语介词习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特点又不尽相同;介词混用现象最为普遍,其次是介词冗余和介词缺省
摘 要: 探索规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苏教版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规定为独立的学习内容之一,并且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规律 探索 探索规律 数学本质  《辞海》将“规律”解释为: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趋势。至于“
所谓“有效教学”,这是一个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它有三个特征:首先是有效果,就是学生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懂了、学会了。其次是有效率,就是让绝大多数或者全体学生都学懂了、学会了。最后是有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尽可能少的投入,以及使学生尽可能轻的负担,便达到了上述效果。而要实现有效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就需要有效的教研活动来保障。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
摘 要: 設计性电学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是得分的难点。作者就如何针对設计性电学实验进行有效复习展开探讨, 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梳理知识、整合方法、形成思路、实践实验”的四步复习法,有效促进了学生設计实验能力的提高,从而突破了这一难点。  关键词: 設计性 电学实验 三步复习法 整合复习    設计性电学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是得分的难点。設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掌握的基
摘 要: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讲,新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问,很多教师以为提问多了就是注重启发式教学,于是提问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探究的时间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精心提炼和设计,所提问题应该突出关键点、难点、重点、疑点,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变通性,要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基础提问 探究问题 拓展问题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轻松.数学习题课讲评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很难有新意.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讲评,相互探讨,形式活泼,乐在其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作者在教学中就一道习题讲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秀”在开始,出其不意;“秀”在过程,乐学善思;“秀”在反思,收获品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能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探究思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本文通过以退为进数学思想的探讨,结合学生的反思,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