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与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传播方式的改变,使“沉默螺旋”理论发生颠覆并不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反沉默螺旋”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沉默螺旋”理论演变的前提下,概括“反沉默螺旋”现象的具体表现,探究其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正确运用“反沉默螺旋”来引导网络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反沉默螺旋;沉默螺旋;网络舆论引导
  【作者单位】陈丽芳,华北科技学院新闻系;郭奇文,北京工商大学;陈默,华北科技学院团委。
  【基金项目】华北科技学院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JG201902);华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HKJYZD2019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42018058)。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26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庞杂且更新频繁。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媒介的使用习惯,更新了信息的来源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个人在表明意见时不再过多地担心自己会陷入“劣势地位”,个人意见表明的心理过程更趋于积极、大胆,由此,“沉默螺旋”理论发生颠覆,“沉默螺旋”不再“沉默”。
  一、从“沉默螺旋”到“反沉默螺旋”
  1974年,德国传播学家诺埃勒·诺依曼在“意见气候”和“多数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沉默螺旋”理论,后发展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沉默螺旋”理论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果发现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会倾向于积极而大胆地表达;反之,会倾向于保持沉默,甚至会转向支持优势观点。如此循环往复,优势意见支持人数越来越多,而劣势意見则逐渐走向销声匿迹,形成一个螺旋运动的过程。
  理解“沉默螺旋”理论,关键在于把握“沉默”与“螺旋”两个词。其中,“沉默”对应的正是该理论的关键前提假设——害怕孤立。人们之所以在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多数意见不一致时保持沉默,就是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大众传播在其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效果;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遍在效果。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即优势意见是什么,劣势意见又是什么。在从众心理和大众传播营造的意见环境的双重压迫下,“害怕孤立”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并由此引发接下来的一系列行为。
  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沉默螺旋”理论被视为一个连接传媒影响力和公众意见的较好模型。“沉默螺旋”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传媒提供的意见环境一定是社会意见分布状况的真实反映,从而可以帮助社会成员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该理论也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沉默的理论”机制主导下,大多数人的观点走向一致的过程也是社会凝聚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沉默螺旋”理论也具有局限性。“害怕孤立”是“沉默螺旋”理论的前提假设,同样也是导致“沉默螺旋”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被颠覆的主要原因。此外,除了个人人格特征,“沉默螺旋”理论也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如群体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沉默螺旋”理论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反沉默螺旋”理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
  二、“反沉默螺旋”现象及其主要表现
  “反沉默螺旋”现象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一种颠覆,它是新媒体技术赋权下个人能动的意见表达。“反沉默螺旋”是指在互联网虚拟社区平台上,持少数派意见的网民即使面对优势意见的压力,也不再选择沉默,他们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伴随着传播过程的发展以及相互间交流的深入,这些少数派所持有的观点也可能会被更多的人认同并接受,使沉默螺旋发生逆转,形成“反沉默螺旋”模式。“反沉默螺旋”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个体意见表达意识不断增强
  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使受众本身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这种环境下,受众个体的意见表达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继续保持沉默或者“被”趋同,而是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实现了与他人的交流,在广阔的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评论分享。如果说这类受众在最初表达意见时还存在一些顾虑,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则让他们的顾虑大大降低,害怕被孤立的心态渐渐被表达自我的意识所取代。
  2.受众个体的从众心理逐渐淡化
  心理学认为,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而“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传播的垄断,网络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趋向双向、平等。参与传播活动的受众个体变得相对独立,在网络虚拟空间内,个人可以对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评论,对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可以屏蔽,甚至可以删除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评论。
  3.受众个体的网络影响力逐步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在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可以推动舆论更加趋向于事实真相的力量。美国传播学者莫斯考维希认为,这种力量表现为受众群体中的小部分人以坚定的意志、一惯性的主张、强烈的态度,可对整个受众群体产生有利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群体合力,推动新的合力形成。在这种情形下,原本占据多数的受众群体不再长期占据强势地位,小部分受众群体不再一味保持沉默,而是积极寻找有利于自身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三、新媒体时代“反沉默螺旋”形成的关键因素
  1.网络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网络空间的扩大,使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宽,只要打开互联网,世界所有的声音和观点都会呈现在人们眼前,从中寻找自己认同的观点并非难事,巨大的网络空间也会让个人的观点传遍每个角落,并得到志同道合的网友支持。网络传播较之其他的传播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最新消息;传播主体的丰富化使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也可以变身为传播者,进行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大大增强了传播效率,也提高了传播的互动性。为了更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人们会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在优势观点面前保持沉默。
  2.中坚分子和意见领袖的引导
  “反沉默螺旋”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少数意见中的中坚分子,他们可以很快集聚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大队伍的力量,通过引导,将处于劣势地位的观点展现出来并逐渐扩大,甚至颠覆优势意见。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都是不同形态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队伍的壮大,会使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被提出,而对于那些在“优势意见”面前原本选择保持沉默的个人来说,当发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领袖时,就像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一样有莫大的亲切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意见领袖。
  四、正确认识“反沉默螺旋”现象,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便捷性和开放性带来了很多理性的“反沉默螺旋”案例,但是非理性的“反沉默螺旋”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隐藏在网络之中,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不当言论,误导大众。因此,政府、媒体、网民都要正确认识“反沉默螺旋”现象并加以合理利用,进一步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1.建立良好的舆论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要在网民中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发挥好政府的领导力和公信力,监控并积极引导网络舆情的正确走向。其次,政府及其他权威部门应及时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网络信息准入条例,加强对网络信息和平台的监管。对于一些扰乱网络安全、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等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在网络上形成人人知法、守法、懂法的良好风气。网络生活变得有法可依、有法可惩,公众在参与网络生活时便会产生警惕,更加谨慎负责。
  2.多渠道传播声音和观点
  新媒体时代,盡管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声,但是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仍然无法比拟,人们在求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选择主流媒体的声音和观点。面对热点舆情事件,主流媒体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发声,抢占先机,及时对网民释疑解惑。主流媒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也要谨慎求证,掌握第一手资料,攻破谣言,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3.加强对公众的引导
  公众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生活最主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公众身份多变,他们可以是传播者,可以是受传者;他们可以是事件的主人公,也可能只是旁观者……不论身份如何,其都会影响网络舆论的发展。作为传播者的公众,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确保消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前提下,合法合理地进行传播;作为受传者的公众,要在庞杂的信息面前擦亮双眼,具备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理性看待事实真相后,再合理大胆地表达观点。
  4.强化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
  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一部分受众的直接消息来源,会对受众的判断产生直接影响,有的意见领袖甚至还是受众的精神领袖,对受众的精神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因此,意见领袖必须提高责任意识,提高辨别能力,认真核实消息真伪,不应虚张声势,为求关注度而随意传播甚至杜撰一些虚假不当信息。在对事实进行合理解读的前提下,意见领袖要尽可能从更多渠道了解事实真相,进一步分析解读,理性客观地向公众传播观点,担起舆论传播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童兵. 新媒体时代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新格局[J]. 新闻爱好者,2014(7).
  [2]彭兰. 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作用及方法[J]. 中国编辑,2008(6).
  [3]崔旭. 新媒体环境下的“反沉默螺旋”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8(3).
  [4]刘建明,徐恬.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权重[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4).
  [5]刁姿枫.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反沉默螺旋”现象[J]. 新闻传播,2018(19).
  [6][美]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M]. 刘海龙,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三十余年来,在俗文学研究成果及相关学术资料的出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本文拟对我社俗文学出版情况进行梳理,一方面希望可以为俗文學研究者利用我社相关出版成果提供一些线索,另一方面试图与出版界同仁共同探讨在当前新的出版形势下,如何在选题的持续深耕、提升和扩大选题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新的拓展,以进一步共同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关 键
期刊
【摘 要】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出版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融入全球出版业,中国文学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文章在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版权经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并就版权经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工作中的文化担当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全球化;版权经理;文化担当;“走出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王玉强,译林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出版业逐渐多媒体化,儿童文学产业正逢发展良机,儿童文学也成为文创产业升级的重要价值支点。随着儿童文学IP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联合相关产业合作开发品牌、吸引资本涌入,创造了大量优质IP。文章则以“皮皮鲁总动员”为例,探析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IP品牌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儿童文学;出版;IP品牌;“皮皮鲁总动员”  【作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词频和文本数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根据《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趣缘社群的文本数据分析其标签化特征、传播渠道特征及地域化特征,并在综合考量电影趣缘社群特征与社群营销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电影营销要建构虚拟社群、发掘关键意见领袖、增加社群黏性和实现社群裂变等建议,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自媒体语境;电影趣缘社群;文本数据分析法;社群營销;电影营销  【作者单位】易魁,华东交
期刊
【摘 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对产品经理型人才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文章选取部分出版集团及企业发布的产品经理招聘信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总结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业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能及胜任力,构建其核心能力,以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出版融合更好更快发展。  【关 键 词】出版融合;产品经理;岗位职能和胜任力;核心能力构建  【作者单位】刘旺,湖南大学出版社;雷鸣,湖南大学出版社。  【
期刊
【摘 要】我国少儿出版已经进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的历史新阶段,以传记图画书为代表的选题引进对深入理解国外少儿图书选题,促进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的选题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选题创新中应充分重视非虚构类题材的开发;拓展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关注选题背后的文化基因;重视对社会题材的充分挖掘,链接儿童和真实的社会生活。  【关 键 词】传记图画书;少儿出版;“走出去
期刊
【摘 要】随着数字图形技术的发展,VR虚拟现实给动画带来更多的表现形式。虚拟现实是21世纪人工智能(AI)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它与动画协同关联后,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的新型媒介。文章以VR动画对岭南醒狮的创新设计为研究内容,让人们通过VR动画去感知岭南醒狮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提炼出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传播方式与交互体验。  【关 键 词】VR动画;岭南醒狮;体感交互;创新设计  【作者单位】李
期刊
【摘 要】在大众消费文化主导的传播语境下,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推出的首档文化创新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以“文物+综艺”的创新形式,使传统文化传播達到加速裂变的效果,让观众通过对文物的认知增进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文章从模式定位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主体创新等方面对该节目进行深入探讨,希冀提供鲜活的理念启示和制作参考。  【关 键 词】“文物+综艺”;创新策略;《上新了·故宫》  【作者单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关 键 词】新闻出版;“一带一路”;“走出去”  【作者单位】刘莹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当前,与科技有关的关键词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大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热潮。科普图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图书市场上呈现“一路飘红”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行归纳,并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图书的出版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关 键 词】科普图书;出版;现状;突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