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及过重的学习负担都扭曲了阅读教学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包括这样三个方面: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而我们通常只重视前两者,审美结构却抛在了一边。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也正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的意境和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所以,我们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 创设情景,领略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佳篇杰作,以浅显优美的语言全方位的表现着自然美。花草树木的艳丽;日月星辰的光芒,江河湖海的澎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这些自然美并不同于实地的欣赏自然景物和风光,它只是以课文作为中介。因此,要想激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诱发创造的激情和灵感,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体味到这些不同的情感焦点,才能体味到自然美的精髓,才能唤起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好似导游,要胸有成竹地准确指点,集中学生的审美注意,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境界。
如教学《草原》一文时,上课伊始,先播放汽笛长鸣的声音,告诉学生现在正坐在汽车上,前往草原旅游,我们即将领略草原美景,感受蒙古同胞的热情款待!进入情境后,学生定会精神饱满,求知欲油然而生。接着再利用电教手段播放草原的美丽风光:蓝天、白云、小丘、羊群、蒙古包......伴着悠扬的牧羊曲,学生边欣赏画面边听"导游"--老师的生动解说。这样的氛围学生怎能不身临其境?当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后,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一. 对比分析,鉴赏美
语文教材还有众多记叙优秀人物的佳篇。这些人物,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他们的事迹震撼人心,他们的形象伟岸、高大!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这样除了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外,还能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进而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做美的人。
而美,往往在比较中产生。如《囚歌》一文中反动派用"自由"作诱饵,逼迫叶挺屈服、投降,可叶挺面对凶神恶煞的反动派十分沉着,为了民族的尊严不屈服。这就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教学中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对比,剖析美与丑,善与恶,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 感悟语言,品位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建筑艺术大厦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都是用语言来体现的,它们都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给人以美感、启迪。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样,修辞方法异彩纷呈,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如《飞夺泸定桥》语言比较雄壮激越,而《落花生》朴素清新,《中国结》则华丽优美......因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要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语言,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提高思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 展开想象,创造美
发达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欣赏意境美的能力。但小学生毕竟受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要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还要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提供合理的、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想象情境。
因此,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续写或仿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如教学《毽子里的铜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十年后,小姑娘长大了,她出门一看,眼前正是十年前那位白给她吃烤山薯的老爷爷......"学生会畅所欲言,把一切美的想法融入到大胆的想象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感情朗读,升华美
李厚泽说:"艺术家没有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家,艺术作品不表现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作品。"情感体验是学习、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贯穿于学习语言的全過程,也是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感情朗读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阅读、多读之中得到潜心涵咏,捕捉艺术形象,进而明了思想感情,领略韵味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如《中国结》一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华丽,教学时,师含情范读,加之动情的描述和讲解,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冲动,进入美的殿堂,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进而用有声语言、感情朗读来表现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更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启迪孩子心灵美的百花园!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及过重的学习负担都扭曲了阅读教学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包括这样三个方面: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而我们通常只重视前两者,审美结构却抛在了一边。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也正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的意境和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所以,我们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 创设情景,领略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佳篇杰作,以浅显优美的语言全方位的表现着自然美。花草树木的艳丽;日月星辰的光芒,江河湖海的澎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这些自然美并不同于实地的欣赏自然景物和风光,它只是以课文作为中介。因此,要想激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诱发创造的激情和灵感,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体味到这些不同的情感焦点,才能体味到自然美的精髓,才能唤起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好似导游,要胸有成竹地准确指点,集中学生的审美注意,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境界。
如教学《草原》一文时,上课伊始,先播放汽笛长鸣的声音,告诉学生现在正坐在汽车上,前往草原旅游,我们即将领略草原美景,感受蒙古同胞的热情款待!进入情境后,学生定会精神饱满,求知欲油然而生。接着再利用电教手段播放草原的美丽风光:蓝天、白云、小丘、羊群、蒙古包......伴着悠扬的牧羊曲,学生边欣赏画面边听"导游"--老师的生动解说。这样的氛围学生怎能不身临其境?当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后,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一. 对比分析,鉴赏美
语文教材还有众多记叙优秀人物的佳篇。这些人物,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他们的事迹震撼人心,他们的形象伟岸、高大!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这样除了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外,还能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进而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做美的人。
而美,往往在比较中产生。如《囚歌》一文中反动派用"自由"作诱饵,逼迫叶挺屈服、投降,可叶挺面对凶神恶煞的反动派十分沉着,为了民族的尊严不屈服。这就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教学中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对比,剖析美与丑,善与恶,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 感悟语言,品位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建筑艺术大厦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都是用语言来体现的,它们都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给人以美感、启迪。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样,修辞方法异彩纷呈,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如《飞夺泸定桥》语言比较雄壮激越,而《落花生》朴素清新,《中国结》则华丽优美......因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要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语言,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提高思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 展开想象,创造美
发达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欣赏意境美的能力。但小学生毕竟受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要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还要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提供合理的、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想象情境。
因此,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续写或仿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如教学《毽子里的铜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十年后,小姑娘长大了,她出门一看,眼前正是十年前那位白给她吃烤山薯的老爷爷......"学生会畅所欲言,把一切美的想法融入到大胆的想象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感情朗读,升华美
李厚泽说:"艺术家没有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家,艺术作品不表现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作品。"情感体验是学习、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贯穿于学习语言的全過程,也是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感情朗读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阅读、多读之中得到潜心涵咏,捕捉艺术形象,进而明了思想感情,领略韵味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如《中国结》一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华丽,教学时,师含情范读,加之动情的描述和讲解,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冲动,进入美的殿堂,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进而用有声语言、感情朗读来表现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更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启迪孩子心灵美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