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是政治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但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课堂提问和质疑问难等环节中,精心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关键词: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 政治教学;教学有效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也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二者都十分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所谓参与意识,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效地积极地投入的意愿。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培养。因此,要切实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参与意识,以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笔者认为在进行政治课教学中应以组织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体讲,必须在导入新课、课堂提问和质疑问难等教学实践环节中,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如运用新闻照片、漫画、典型人物的材料、歌曲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1.因时而设。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是政治理论课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时代性、现实性。
2.因景而设。在政治课教学中并不时时阳光明媚,偶尔也会有阴雨沉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应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有一次上课前,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还沉浸在前一节课的会操比赛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全体哄堂大笑,笑毕学生的思绪就拉回到课堂。此外,演讲、朗诵、小故事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3.因情而设。音乐,是一剂调节课堂气氛的良药,让音乐走入课堂,能引起学员情感共鸣。如在讲述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时,先让学生欣赏《东方红》一系列歌曲。《东方红》是一首首深情而脍炙人口的歌曲,寄寓着中国人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肯定和赞扬。那么,那传唱于大街小巷、妇孺皆知的毛泽东思想究竟是怎样的理论,其魅力、精髓在何处?它又是怎样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呢?因情而问,引发学生从深层次思考,可以使课本枯燥的内容折射出绚丽。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要有平等的角色意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学生中间,以满腔的热爱、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总会有所不同。这种认识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课外要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他们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
第三,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相信我”。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激励,这些鼓励、赞美之语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强化参与热情
有价值问题能引人深思。提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要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讲究一个“巧”字。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落实参与行为
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创造的劳动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由教师来调动,这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课堂当成教师独舞的平台,而应该尽量多地让位于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减少过多的导引、串讲,要多选择那些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精心安排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自主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人。实践课的安排可多种多样,从参与人员来分,可分为小组、班;从参与的形式来分,又可分为自学、讨论、演讲等。
五、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参与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课堂上遇到问题,产生问题的不应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要把教师主观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质疑,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学的过程要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质疑问难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质疑,既是培养学生会质疑的需要,也是课堂民主的表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课堂上急于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可在课前质疑,也可在听课时质疑,还可在课后质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进行梳理,把握要点。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体现。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能“无中生有”、即从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落脚点,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定要有创新性,即或是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或是某些问题已有正确答案或经典答案,去寻找一种比之更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学生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要允许学生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给以激励,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总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和质,密切注意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克丽.语言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探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 夏莉莉.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 马新文.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育,2006.2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4-28
关键词: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 政治教学;教学有效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也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二者都十分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所谓参与意识,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效地积极地投入的意愿。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培养。因此,要切实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参与意识,以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笔者认为在进行政治课教学中应以组织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体讲,必须在导入新课、课堂提问和质疑问难等教学实践环节中,精心安排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如运用新闻照片、漫画、典型人物的材料、歌曲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1.因时而设。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是政治理论课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时代性、现实性。
2.因景而设。在政治课教学中并不时时阳光明媚,偶尔也会有阴雨沉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应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有一次上课前,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还沉浸在前一节课的会操比赛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全体哄堂大笑,笑毕学生的思绪就拉回到课堂。此外,演讲、朗诵、小故事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3.因情而设。音乐,是一剂调节课堂气氛的良药,让音乐走入课堂,能引起学员情感共鸣。如在讲述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时,先让学生欣赏《东方红》一系列歌曲。《东方红》是一首首深情而脍炙人口的歌曲,寄寓着中国人民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肯定和赞扬。那么,那传唱于大街小巷、妇孺皆知的毛泽东思想究竟是怎样的理论,其魅力、精髓在何处?它又是怎样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呢?因情而问,引发学生从深层次思考,可以使课本枯燥的内容折射出绚丽。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要有平等的角色意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学生中间,以满腔的热爱、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总会有所不同。这种认识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课外要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他们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
第三,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相信我”。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激励,这些鼓励、赞美之语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强化参与热情
有价值问题能引人深思。提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要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讲究一个“巧”字。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安排具体的实践活动,落实参与行为
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创造的劳动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由教师来调动,这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课堂当成教师独舞的平台,而应该尽量多地让位于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减少过多的导引、串讲,要多选择那些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精心安排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自主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人。实践课的安排可多种多样,从参与人员来分,可分为小组、班;从参与的形式来分,又可分为自学、讨论、演讲等。
五、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参与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课堂上遇到问题,产生问题的不应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要把教师主观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质疑,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学的过程要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质疑问难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质疑,既是培养学生会质疑的需要,也是课堂民主的表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课堂上急于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可在课前质疑,也可在听课时质疑,还可在课后质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进行梳理,把握要点。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体现。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能“无中生有”、即从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落脚点,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定要有创新性,即或是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或是某些问题已有正确答案或经典答案,去寻找一种比之更佳的解决方案。当然,学生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要允许学生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给以激励,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总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和质,密切注意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克丽.语言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探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 夏莉莉.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 马新文.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育,2006.2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