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无所不“微”的年代,2011年初网络兴起“微博打拐”,立时全民参与;而后,记者邓飞等500位媒体人发起“免费午餐”活动,随后成为最火暴的网络公益行为。借助微博等平台,“微公益”已经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新形式。
  “一加一等于不再孤单”
  “衣加衣等于爱,一加一等于不再孤单。”2011年冬天,腾讯网和西部某报社联合发起“衣加衣”项目,这一活动原本只是想给甘肃部分地区的孩子捐赠冬衣,但令发起者不曾料到的是,“衣加衣”迅速在中国引发反响。在大批普通市民的参与下,“衣加衣”发酵成为一起全国性的大型公益行动。
  依托20多个捐献点,大量过冬衣物发往新疆、云南、甘肃等多个贫困地区。对于许多地处偏远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冬天不再那么寒冷,他们感受到了无数城市人的祝福。
  除了“衣加衣”以外,类似的公益活动还有“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给孩子加个菜”……这些民间公益活动都有一个温隋的名字,2011年里,“微公益”受到了亿万网民的热情追捧。
  2011年7月中旬,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媒体人发起、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正式在淘宝商城开通了公益店。网友只要在线拍下并支付一个标价为3元的虚拟商品,就可以为中国贫困山区的学童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仅仅30个小时,就有9712份午餐被拍出。
  自此,“免费午餐”活动一发而不可收拾,活动扩展至中国多个省市,筹款近1700万元,60多所中小学从中受益。
  在传播成本低廉、开放交互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开始褪去技术冰冷的面具,以“爱”之名迅速担负起公益信使的角色,成为一支真正由公众主宰的网络公益力量。
  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傅蔚冈捐款给药家鑫案受害人张妙家人、邓飞“免费午餐”捐助,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网友的每一次转发,每一次关注,都为慈善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民间爱心。
  透明中的公益操作
  公益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微公益让人豁然明了:其实就在身边。
  在中国,新浪微博是国内微博的“主阵地”,大批学者、媒体人、社会名流、明星都开通了微博。微博的受关注度,以及传播速度的迅猛,使它成为公益事业最好的传播渠道。
  广州微博红人梁树新在微博上发起了“铅笔换校合”网上义拍。第一个网友拿巧克力换铅笔,第二个网友用电饭锅换巧克力,然后电饭锅又换成打印机。……最终筹款15.8元,换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
  事实上,微公益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城市中产和白领人士的时尚,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一些社会名流也不能抵挡诱惑。香港艺人梁咏琪就创造了这样的佳话,她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网友转发一则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个倡议3天内被转发7.5万次,她最后捐出了8万元。
  随着郭美美、卢美美、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等一系列慈善负面事件曝光,官办慈善机构遭遇信任危机,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官方慈善组织均受到连番质疑,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陷入了历史低点。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影响了官方慈善组织的“吸金”能力。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介绍,中国捐赠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2011年3~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2011年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
  与官办机构相比,公开透明是微公益的显著特点,在民间极具公信力。公众开始将空前喷薄的热情和信任投向民间公益。
  2010年冬天,对于河南女孩“闪闪”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21岁的她身患白血病,乡亲邻里的捐款与妹妹的骨髓移植,让她完成了手术。不曾想到的是,“闪闪”术后并发感染,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庭再也无力承担巨额医药费用。此时,素不相识的网友向她伸出了援手。一名“博友”发出义卖微博,凡有网民在其店铺购买指定货物,所付全款将全额作为“闪闪”后续治疗费用,直到全部20万元筹集完毕……
  这一切,实实在在发生在网上。1角钱、1元钱的“微公益”,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微不足道”。正如网上流传的那样,“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迄今为止运作得较为成功的“免费午餐”计划在对受助学校善款使用的监管上,主张学校开微博,将每天的菜单、花销等数据连带照片、视频公布到网上,接受捐赠人和网友的监督。在“免费午餐”官方微博主页上,目前公布有约20个受助学校的微博链接。
  除了网络,为了实现多方位的监督,“免费午餐”团队会随时对受助学校进行探访、抽查,并要求学校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提供相关报表。
  草根爱心公益模式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网络评论员何小手认为,“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网络与生俱来的公开、透明等因素,为微公益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不管由谁发起、无论资助哪些群体,“微公益”的一项共同之处就是信息透明,而这正是目前官方慈善组织最为人诟病的,甚至是中国慈善事业整体缺乏的。从微博“围观”到公益网店,再到公益团购,互联网在不断推动公益精神普及的同时,也不断创造着全新的公益模式。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近日指出,公益体现着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共同的情感价值,公益事业的发展及普通个体参与公益事务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是由于网络公益的功能,中国的公益事业将向前发展。它能够改变人心,唤醒大家的良知和公益意识。”邓飞表示。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做起,做改变世界的“一点点”事。正如一家“微公益”网络社区创建者所言:“其实公益很简单,当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
  随着人们参与热情的日益高涨,募集款物的日益增多,“微公益”将走向何方?其透明公开的“保鲜期”能持续多久?民间公益项目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亟待提上日程。
其他文献
从电离的几率方程出发,得到了适用于任意激光脉冲宽度下原子的饱和激光强度和最高次谐波光子能量与各激光参数的关系表达式,并由此给出了产生高次谐滤的优化条件,解决了当超短脉
深圳关外的大芬村本是一处住着300余人的破旧  城中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长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在0.15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聚集了1100多家画廊和画室,从事商品油画的生产。巅峰时期,欧美商品油画市场的60%来自这里。  一直以来,外销、批量、复制都是这里的标签。许多怀着挣钱梦或艺术梦的年轻画工,从全国各地来到大芬村,每天下午两三点在租来的房子里开工,像流水线一样临摹复制世界名画直至深夜。高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在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该书将钓鱼岛称为“钓鱼屿”。其后的中国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等均有记载。因此,日本以所谓“无主地”的理由非法占据钓鱼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钓鱼岛在1895年中日《马
用腔内倍频方法测量无源腔内晶体吸收和散射共同作用带来的损耗,其特点是响应时间很短,约10ns,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约10^-4),可望应用于高功率激光照射下非线性光学晶体无损损伤以及快速损伤
介绍了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门控MCP软X射线皮秒多分幅相机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关键技术以及在激光等离子体诊断中获得典型结果。
丛台全名"武灵丛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中心地段,是公园内的主体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战国期间赵武灵王--赵雍在位时期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
对一只哈密瓜进行全方位扫描,再用石膏粉混合粘合剂为原料,一台名为“3D打印机”的神奇机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复制出一只逼真的“石膏哈密瓜”,连表面的纹路都分毫不差,看上去难辨真假。  当我三四年前从一档日本娱乐节目中第一次看到3D打印技术时,并没想到它会发展到如今这般炙手可热。近两年,关于3D打印技术的消息层出不穷,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  意大利发明家去年成功研制出一台大型3D打印机,它能“打
利用OMA4首次测量了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腔内的碘荧光,观察到了I2(B,v'→X,v″)(碘分子的B态到X态跃迁)能级跃迁的谱线并给予了归属。
去年至今,黄渤如其微博上得瑟的那样——“狗屎运”噼里啪啦地往头上掉:仅202年12月12日一天,很“2”的日子,同是由他主演的两个“很二”的角色,同天开始自己与自己打擂,结果,电视剧
中国侨联和我曾服务过的单位不一样之处在于,它是人民团体,是归侨、侨眷自己的组织,是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