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容貌破败、农家院落蒿草疯长、房倒屋塌现象普遍。尊老爱幼、传统婚姻、乡情亲戚等关系在淡化。
最近,调查了几个山区农村,发现在山区农村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一些政府在农村用力做的很多事情,农民们并不热心。如土地确权,农民们认为,村组之间、户与户之间、甚至兄弟之间的土地始终都是清楚的,只是面积多与少而已。现在又不缴纳农业税,亩数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不大,农民对确权不关心。反而是那些外来的人承包、征了农民土地的人,才十分关心确权问题。
农村似乎很廉价。富裕的劳动力,无人耕种的、大片撂荒的或低层次种植的土地,便宜得几乎是成本价的农副产品。农民们收入水平不高,余钱有限,没有能力在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上投资,造成大量资源闲置。
而有钱的开发商、城市富裕的投资者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将投资方向转向农村:去开发土地、兴办高档的高效观光旅游农业。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农村,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无形地、廉价地占取了农村和农民的有限资源。
农村浪费严重。正值秋收季节,苹果、山楂、大枣、白菜、萝卜等果蔬和农产品,便宜得让农民自己都懒得去采摘。尤其是前几年退耕还林时,政府让栽植的柿子树、山楂树,而今已硕果累累却无厂家收购,果实大量地烂在地里和树上。很多农户不种秋庄稼,只收一季麦。很多山坡上的土地狭小,不种可惜,种了无机械,天旱又收不了,只好撂荒。
农村很多新盖的房屋没有人住,村村通修建的水泥路很少有人走,村委会、文化大院的门相当一部分关闭着,沼气、学校等基础设施利用率很低。一些村里有自来水,但由于提水工程耗资大、成本高、收费多,老百姓宁可去挑水吃也不用它。
农村没有人干活。40岁以下的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虽然已实现了半机械化,但农活仍需要由人来操作,由于土地不平整、不规则,即便是留守在农村的人也不愿意为农业出力。三秋时回家的年轻人极少,农活多留给50岁以上的人来做。他们年年靠天吃饭,土里刨食。
新农合很好,可一般人很少去县、乡住院,农民们多在村里看小疾小病,而在村里卫生所就诊,能报销的很少。农民不舍得花钱去远处看病,小病熬、拖,直到不能动、不能吃饭时才会去住院,反而把小病拖成大病。由于医院收费高,农民看病往往不找正规医院和医生,喜欢找偏方,看电视广告买药,常常上当受骗,吃了亏又维不了权。
村里无生气,过去集体时人声鼎沸、鸡犬相闻的景象不见了,晚上的农村更是一片漆黑。我们看到传统的乡土文明在失落或被瓦解,农耕时代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城市的诱惑对年轻人越来越多,农村容貌破败、农家院落蒿草疯长、房倒屋塌现象普遍。尊老爱幼、传统婚姻、乡情亲戚等关系在淡化。
新农村建设也好,现代农业也好,有很多短板。生态休闲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看到的农业与工业、旅游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并没有大联合、大融合。
已开展的城镇化建设并没有把农村变成城市的后花园,虽然城乡建设的方向不同,但卫生、便捷、舒适、服务等最为基础的东西差别依然过大,农民们仍缺乏幸福感。美好乡村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并没有与古村落、古树、田园山水等有机结合,到农村的城里人很少有新鲜和舒服的感觉。
(作者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交通局副局长)
最近,调查了几个山区农村,发现在山区农村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一些政府在农村用力做的很多事情,农民们并不热心。如土地确权,农民们认为,村组之间、户与户之间、甚至兄弟之间的土地始终都是清楚的,只是面积多与少而已。现在又不缴纳农业税,亩数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不大,农民对确权不关心。反而是那些外来的人承包、征了农民土地的人,才十分关心确权问题。
农村似乎很廉价。富裕的劳动力,无人耕种的、大片撂荒的或低层次种植的土地,便宜得几乎是成本价的农副产品。农民们收入水平不高,余钱有限,没有能力在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上投资,造成大量资源闲置。
而有钱的开发商、城市富裕的投资者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将投资方向转向农村:去开发土地、兴办高档的高效观光旅游农业。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农村,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无形地、廉价地占取了农村和农民的有限资源。
农村浪费严重。正值秋收季节,苹果、山楂、大枣、白菜、萝卜等果蔬和农产品,便宜得让农民自己都懒得去采摘。尤其是前几年退耕还林时,政府让栽植的柿子树、山楂树,而今已硕果累累却无厂家收购,果实大量地烂在地里和树上。很多农户不种秋庄稼,只收一季麦。很多山坡上的土地狭小,不种可惜,种了无机械,天旱又收不了,只好撂荒。
农村很多新盖的房屋没有人住,村村通修建的水泥路很少有人走,村委会、文化大院的门相当一部分关闭着,沼气、学校等基础设施利用率很低。一些村里有自来水,但由于提水工程耗资大、成本高、收费多,老百姓宁可去挑水吃也不用它。
农村没有人干活。40岁以下的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虽然已实现了半机械化,但农活仍需要由人来操作,由于土地不平整、不规则,即便是留守在农村的人也不愿意为农业出力。三秋时回家的年轻人极少,农活多留给50岁以上的人来做。他们年年靠天吃饭,土里刨食。
新农合很好,可一般人很少去县、乡住院,农民们多在村里看小疾小病,而在村里卫生所就诊,能报销的很少。农民不舍得花钱去远处看病,小病熬、拖,直到不能动、不能吃饭时才会去住院,反而把小病拖成大病。由于医院收费高,农民看病往往不找正规医院和医生,喜欢找偏方,看电视广告买药,常常上当受骗,吃了亏又维不了权。
村里无生气,过去集体时人声鼎沸、鸡犬相闻的景象不见了,晚上的农村更是一片漆黑。我们看到传统的乡土文明在失落或被瓦解,农耕时代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城市的诱惑对年轻人越来越多,农村容貌破败、农家院落蒿草疯长、房倒屋塌现象普遍。尊老爱幼、传统婚姻、乡情亲戚等关系在淡化。
新农村建设也好,现代农业也好,有很多短板。生态休闲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看到的农业与工业、旅游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并没有大联合、大融合。
已开展的城镇化建设并没有把农村变成城市的后花园,虽然城乡建设的方向不同,但卫生、便捷、舒适、服务等最为基础的东西差别依然过大,农民们仍缺乏幸福感。美好乡村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并没有与古村落、古树、田园山水等有机结合,到农村的城里人很少有新鲜和舒服的感觉。
(作者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交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