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用作动词的隐喻思维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类活用的现象很普遍,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往往流于语法分析层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不同于语法分析的结论。
  关键词:隐喻; 修辞;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前论
  (一)以鲁迅作品为例的原因
  鲁迅先生的小说,无疑影响了一个时代,直至今日仍是我们不可舍弃的精神食粮。作为白话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先生对词语选择精确、传神,对中国传统修辞格熟练、创新地使用,使得其文章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修辞运用得巧妙而精当,是他的小说富有文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的中学教材里,鲁迅的文章越来越获得重视。
  吕叔湘先生早在1980年就已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和文学交界处的学科。”综上原因,作者嘗试从隐喻这个角度来分析鲁迅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隐喻的相关概念
  1980年莱可夫与约翰逊合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莱可夫等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映射成立的条件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域需要有相似性。例如“时间就是金钱”,源域是金钱,目标域是时间。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可以花费、节省、保存,将金钱的概念映射到时间的概念上,强化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二、形容词的隐喻属性
  文学创作中,需要新奇的字词表达言外之意,具有隐喻思维的词类活用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并且使语言表达更精确、简练。
  形容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性状和情态,与动词合称谓词。在语法语用上有许多的相似点,这就为形容词的活用提供了语法上的支撑点。在某些情境中,形容词用做动词,既保持原有的词汇意义,性状特点和色彩意义,又获得了动词的用法。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的隐喻思维
  本文从教材中挑选部分例句,分析如下:
  (1)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社戏》)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社戏》)
  (3)……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社戏》)
  (4)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
  (5)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阿Q正传》)
  (7)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阿Q正传》)
  莱可夫认为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最具典型性。容器隐喻视一切事物为容器,它们既有边缘也有内外面。由此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等都可以隐喻概念化为容器。人们经常用容器隐喻来认识,理解并描述抽象概念。以上例句中涉及到的隐喻思维有两类:(1)视野被看成容器,如例句1、2、3;(2)状态被看成容器,如例句4、5、6、7。
  (一)视野被看成容器
  物理空间本来是无限的,但是通过视觉给空间限定边界,在视野范围之内的即是在容器里,在视野之外的即为在容器之外。
  例1中,胖绅士在“我的空出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在戏院,观众之间不可能紧密贴合,必然有一定的空间。把戏院看成是承载观众的容器,这个容器里由于不断涌进观众必然会造成有限空间的拥挤。作者在这里将“胖”进行转类,从上文的形容词词性的“胖”顺势转化变为动词,由形容绅士肥胖的身子变成了描述他肥胖的身体不断往前挤的滑稽场面。读者根据已有的拥挤经历和对原文的品读,也能感觉到在一定的空间里的被挤压感。
  例2中,朦胧在水气里的月色变成越来越不可见的景色,由之前的视野之内,即映射在容器之内,渐渐变为看不清的景色,消失在视野容器里。
  例3中,由于大船迅速地往前划去,远处的月色则渐渐脱离视线的可见范围,不断往容器的外部涌出。作者通过容器隐喻,将本无可感触的景色浓缩到可见的容器之中去,容器里的液体逐渐溢出,即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内。
  (二)状态被看成容器
  状态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及人或者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隐喻思维将某一事件情景所处的状态当成容器,处在此事件状态中表示进入容器。
  例4中,“隐约”为形容词,指依稀、不明显。在该句当中活用做动词,有孕育、洋溢之义。此处指的是滋润美艳的江南雪中盛开着的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还有雪下面隐藏着的冷绿的杂草,无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隐约”写出了雪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美丽,使得原本静态的江南雪带上了动态的气息。
  例5的“玄虚”、例6的“不甚了然”表示处在虚幻或不想弄清楚的生活状态中。处在这种持续的状态中被看作是处在容器中,人们便生活在这种状态中。
  例7中的“模糊”表示被遗忘、消失不见,指的是阿Q姓“张”这件事渐渐被人们忘记,这种遗忘的过程是事情发展中的一个环节,也即处在容器中。
  四、结语
  隐喻思维的确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应该提倡将这种认知思维发扬到语文教学中去,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夯实学生的修辞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通透词义的基础上去欣赏文章并获得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王 健(1988.6-),女,汉族,浙江师范大学11级汉语言文字专业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嵇康的五言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讬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本文将对一直以来存有微议的“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一评进行申发讨论,认为嵇康应是渊雅之流,而非“过为峻切,讦值露才,伤渊雅之致”。  关键词:嵇康 ;诗品 ;五言诗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隐士,“竹林七贤”之一。南朝颜之延《五君咏·嵇中散》云:“鸾翮有时铩,龙性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嵇康两个显著的性格特征——自由与峻切。魏晋南北朝是人文觉醒的时代,而本文通过分析嵇康的成就及悲剧命运与其性格的关系,从中感受嵇康独特的人格魅力,体悟人生。  关键词:嵇康;悲剧命运;自由;峻切;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工诗能文,学无不通。他纵情山水,不受礼法束缚,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在魏晋南北朝思
期刊
摘要:《太阳照常升起》在大众眼中被视为描绘迷惘的一代的故事。小说中主角之一的罗伯特·科恩是故事开头提到的第一个名字。在很多读者眼里,罗伯特·科恩是作为杰克及其朋友的对立面存在的,并且科恩有许多特质不符合迷惘一代的定义。本文试图分析科恩的迷惘一代的身份——迷惘一代中的迷惘者。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罗伯特·科恩;迷惘的一代;身份;因素  《太阳照常升起》塑造了罗伯特·科恩这一形象,与主角杰克所在的
期刊
摘要:宽容思想贯穿在伊斯兰教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自由、主事人理念以及人际交往等三个方面。在全球化的时代,伊斯兰教要实现真正的复兴,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要重现过去的辉煌,还需要发扬往日思想的宽容性。  关键词:伊斯兰教;宽容性;排他性  “宽容”一词,意味着“心胸宽广,能够接受他人的言语行动”。准确地说是指一个人或机构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却不进行阻止、妨碍或
期刊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媒介的经典普遍边缘化,传统文学经典如何面对这个危机,利用自己优质资源参与当下文化生活,从而使经典既保持它的延续,又焕发出新生命?本文从视觉形象角度,以国家名片和地方名片建构为例,阐述孙悟空形象在当代的建构,探讨经典在读图时代的接受方式。  关键词:孙悟空;国家名片;地方名片;视觉形象;当代建构  一、孙悟空经典形象在当代的消解和建构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学史中
期刊
当歌者拿到一个新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最基本的应该是识谱,然后是对歌词的理解、调式的分析等,在这一过程中,识谱是很重要的。因为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比较强,歌曲旋律的发展变化相当丰富,比如:各种装饰音的大量运用,复杂的节奏型变化,加之衬词等特点,使其民族风情尽显其中。而且在调式分析中,旋律的特点是把握其调式、调性的重要依据,所以只有认真视唱作品,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完整地把握作品。其次,就是用心灵去和作品摩
期刊
摘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长篇小说的典型代表之一,曾获第2l届谷崎润一郎奖(1985年度)。文章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主人公在冷酷现实社会及死后在世界尽头小镇上的行为表现。第一部分以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理论,意识与无意识理论为依据,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第二部分主要从福柯的疯癫叙述和规训与惩罚相关理论,论述了被异质化的主人公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世界里的生存境况。  
期刊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最富盛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宠儿》是为其代表作。本文将从拉康和伊利格瑞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镜像阶段,象征界和前俄狄浦斯阶段来分析的身份构建过程,从而试图其作为一名年轻的黑人女性成功构建其身份的意义。  关键词:丹佛;身份构建;镜像阶段;象征界;前俄狄浦斯阶段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她被认为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宠
期刊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莆田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莆仙民间乐坛上有一种古老独特的乐器名叫“文枕琴”。它形如枕头,音似胡琴,因此也叫枕头琴、九弦琴,是莆仙戏乐器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文枕琴系唐代乐器“扎筝”,称“V秦”,俗称枕头琴。它是流传在莆田涵江塘头、哆头一带“文十番”中所有的拉奏乐器。1979年以来,文枕琴乐器
期刊
莆仙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剧种之一,是早期南戏的一个支派,唱腔曲牌有一千多种,莆仙戏历代艺人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说。许多戏班吸收了不少客曲(外地唱腔),有些新办的戏班几乎改调而歌之。建国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古老剧种获得了新的生机。莆仙两地音乐工作者致力于莆仙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并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在省市戏剧会演中荣获音乐设计奖的共有二十余个剧目。现就鲤声剧团的《春草闯堂》等优秀剧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