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越办越好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这届已是第五届,尽管交易会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尽人意,但一届比一届思路清晰、规模壮大、内容丰富、成果显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可以肯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首先,两岸图书都是两岸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华文的巨大财富。通过交易会这个平台,把两岸有价值的图书输出到对方,不仅能实现两岸的文化互补。特别是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两岸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两岸书业有一个潜在的市场,这是一个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正因为有这个潜在市场,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实现这个市场的重要平台,自然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个平台上。两岸业界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共识,可以直接了解两岸的出版信息,可以开展版权贸易,可以采购对方的图书,可以洽谈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华文出版产业。
  再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两岸书业界的品牌展会,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向纵深发展,可以由海峡两岸拓展到两岸四地乃至世界的华文出版地区,最后成为世界华文图书交易会。两岸的出版占世界华文出版的99%以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成为世界华文出版交易会就不足为奇了。向横向发展,也可以逐步吸收出版相关产业参与,如动漫、数字出版、音像出版、装帧设计、原创设备等,这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始,就有部分相关产业参与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出版相关产业的交易会。
  最后。还因为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依托的是厦门外图。厦门外图地处厦门,是对台交易的最好口岸;厦门外图又长期从事两岸的图书交流,已基本上发展为对台图书交流基地,这个基地包括七个平台、两个网络,即两岸图书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审读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版权贸易平台、交流平台、交易平台和台湾大陆图书销售网、大陆台湾图书销售网。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越办越好,这是一种趋势。把握得好,就能办得越来越好;把握得不好,同样会难以维计。这就要求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主、承办单位、执行机构不断提高办展水平,为两岸业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这也需要业界的全力支持,使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成为业界最好的品牌展会。
其他文献
江苏山水画历史悠久,自元代以后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诸如“吴门画派”“凇江画派”“娄东画派”等等,形威了江苏山水画雄厚的学术根基。对于今天的江苏山水画家而言,继承优良传统,激活山水画的内在基因。从而进行当代山水画创作,这是每个画家必须面对的艺术课题。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把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传承和个人的艺术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需要画家的胆识、毅力、勇气和智慧的。徐建明数十年的艺术实践,正是沿着传统山
期刊
怀旧,通常不是在追怀那个时代,而是在忆念自己的青春年少。而这样的年少,只有当年唱的歌、读的书、一齐疯过野过的死党才能体会。      柏杨先生故世时,我在北京,有几家媒体来找我略述其行谊。柏老在大陆,自然是名声震耀的文化斗士,但说起他以郭衣洞本名写的小说、他做的东南亚文学研究,却是听者茫然,不知他还有这一面。讲到他在台湾影响最大的《异域》一书,更是闻所未闻。原因无他,《异域》描写反共孤军在滇缅边区
期刊
徐悲鸿《落花人独立》,设色紙本,镜心,100 x 40.5厘米,1946、1949年作,款题:“伯赞老兄赏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词意,卅五年夏写未竟,己丑在北平足成之。悲鸿作第四幅。”下钤心形白文印“悲”,右下角钤圆形朱文印“鸿爪”。  “伯赞”为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方面,成绩卓著,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候外庐并称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其《中国史纲
期刊
编辑平台: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阅读与财富”演讲比赛是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重要项目之一,于9月22日在台北市世新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表现优秀,生动地阐释了“阅读”给人生带来无限“财富”的主题,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本刊将陆续选登优秀演讲作品。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同在这个会议厅里,交流彼此的想法。  谈起阅读,我们想到了什么?提起财富,我们又多么汲汲营营
期刊
2009年,“经济危机”成为海峡两岸热议词语之一——经济危机对出版业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回首世界出版业近现代历史,多少会发现,每当经济轮回之际,出版业并不像制造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等行业那样容易陷入金融风暴中,反而能在艰难时世中觅得自身发展的契机。甚至,有人断言,出版业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今天,供需环环相扣,受到连锁反应影响,出版业亦在所难免。  笔者在台湾访问的时候,尤
期刊
王铎临王羲之《《修小园子帖》  王铎(1592-1652),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的大书家。取法于钟王颜米,在行草书方面能突破当时谨严秀逸的书风,代之以雄强的笔触,写出跌宕起伏的狂野气势,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狂野是自始至终在他理性的掌控之中,这不能不归结到他长期潜心研习临摹前人法帖打下的坚实基础。当我们仅仅看到王羲之《修小园子帖》,并试着临写一遍,然后在比较王铎的临本,那就不得不叹服其再创作的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在美术系统面临三个问题:如何继承和改造中国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引导画家们向新时代靠拢并改造自己的思想?如何帮助画隶们度过生活困境。这三个问题交错并行且充满自我张力。上海中国画院的成立,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本文以此为切入,探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界是如何转型的。  一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期刊
张文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国画大家。1918年11月生,山东临沂人,一生为美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记得十多年前,我和学校编辑部同仁去张文俊画室拜望和采访他老人家。很难想象已至耄耋之年的画家竟还是那样神明不衰,谈锋甚健,画室满墙都是他新近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桌上铺陈着他写生的手稿和创作构思的笔记……后来又闻知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九十高龄遂带领学生,登泰山览天下,收奇峰打
期刊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年少时欲求取仕途,但屡试不第,曾荐授翰林院待招,不久即致仕归田。文徵明毕生致力于诗书画。他的书画造诣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学画于沈周,学書于事应祯,学文于吴宽,诗宗白居易、苏轼。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期刊
青菜画法  画菜帮用墨不要太深,画叶的时候要注意浓淡的变化,不可画成一团死墨。  香菇画法  (一)取赭石色適当加些曙红予以调和,以此为基本色,笔端饱蘸此色,笔尖再蘸少许中墨,略调,于香菇盖之隆起部位下笔,笔尖向外,笔肚按下,往左下方运笔并渐渐收起。(二)以中锋画表现轮廓的中间一横笔,然看以同样方法补左右两边各一笔。(三)于底部中心处往外以中锋画出一笔,表现香菇柄的形态。(四)从香菇柄与香菇盖之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