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该就业心理弱项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常见的就业弱项心理
  
  1 盲目攀比、求高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也不会考虑。如定单教育的班级,应当在就业方面有优先的待遇,但有学生听说自己原班同学找了一家好的单位,就觉得自己一定也能找到更好的单位。更有学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认为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陈四,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
  2 不平衡心理。部分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找出症结所在,反而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3 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状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身上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并且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再加上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发展到害怕求职,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4 依赖心理。有部分毕业生在很多事情上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拇依赖心理。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
  
  1 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一是正确认识自我;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综合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就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的心理预期。
  2 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高职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高职学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3 提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会遭受到求职失败。真正的强者面对求职失败,会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4 增强应变性。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高职学生减少就业烦恼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强应变性,如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有些高职学生意识落后,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造成毕业时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受到欢迎,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实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高职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一个人的目标、意向和期望对其活动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因此每个学生都应突破专业、书本的局限。从进入学校起,就逐渐树立合理的职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准备,比如心理素质的修养、技能的培养等等。
  3 加强就业准备教育,就业指导进入课堂势在必行。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无论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还是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都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 学校要切实重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是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的基础。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疏通“供需”双方感情,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5 学会自我调节。就业没有好坏之分,就业本身并没有一个好与不好的概念,关键是毕业生自己要对自己有一定的定位,对自己定位准确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文献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之弊端的现实道路。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
期刊
一、消费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和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所谓价值,一般理解为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对高等教育变化的一种价值呈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判断高等教育发展与否是由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我们持数量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不断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普及高等教育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我们持质量
期刊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为此,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不断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影响
期刊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行为表征    1 非理性的专业报考热。据《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载:“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我国高考状元首选的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而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工程类、医学、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及天文学等专业报考看寥寥无几。这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发生的负面变化。这种
期刊
本科生导师制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推手,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有益尝试。随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分析推进过程中的掣肘因素,探索发展思路,增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各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功能不一、形式多样。从是否有机制保障看,可以
期刊
一、“80后”大学生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直被称做“80后”大学生。这一命名与一些社会事实有关:第一,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第二,他们拥有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第三,“80后”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上彰显出来的意义等。  但是无论“80后”的命名具体标准是什么,“80后”大学生都是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
期刊
在高等教育逐步发展的今天,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行,高校学生的自由度也随之进一步增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日益凸显。学生干部组织作为学生管理机构的延伸,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干部本身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日常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享有特殊的职权,笔者把学生干部所特有的这种职
期刊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以高职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形成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目标,研究了学生专业认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12345”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其职业教育特色突出、
期刊
我曾经做过14年的班主任工作。在中断了近10年之后,由于学校招生量增加,我又主动要求带一个新班。带班的初衷是:第一,我感到现在的大学生有许多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不可与昔日相比。我认为这是学校管理本身是否到位的问题。第二,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且生源质量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学生班级应如何带?是否就像有些人所说的“社会开放了,学生可以放开了,应当让学生自己管理自
期刊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任,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高校教师有必要而且也应该逐渐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并将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但事实上,就像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教育相对于学生来说普遍缺少服务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行为的缺失。笔者试图从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的内涵及特点人手,来揭示高校教师服务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