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是我们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How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and inspire the national spirit.To improve national self-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Key word】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向大学生传播精神文化来维护、发展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但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坚持主旋律和主导性教育的同时,应当挖掘、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让大学生们不断地从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对大学生进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必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 有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锤炼与积淀形成的,其中有许多瑰宝精华值得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授。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治国平天下”的集体主义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精神等等民族传统文化中进步、积极的内容来熏陶大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的根本,就在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围绕这一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民族精神的教育。
  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维护统一、崇尚适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见利思义、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
  21世纪是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等竞争激烈的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的竞争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弘扬。
  (三)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应对全球化浪潮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我们不可避免面临国际文化竞争和思想文化渗透的巨大压力。西方文化的冲击已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民族信仰危机与民族文化虚无感,热捧美国大片、欧美流行音乐,而对民族传统戏剧、古典文学不屑一顾。因此在全球化浪潮中,确立并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势,教育大学生继承、坚守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一致的文化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源之水,只有根植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中,不断吸收精华,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改造和超越,才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与体制变迁的需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机统一起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主导意识形态服务。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不重视传统文化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部分高校在对待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上,仍缺乏深刻认识,多数只停留在口头与理论上,学校教育存在只注重“学做事”而轻“学做人”,强调“授业”,而忽视“传道”,在某种程度上学校成了“教育工厂”,“产品”大多知识能力强而道德素质低。
  而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陈旧的教育方法,青年教师本身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不足,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效果不佳,教师教学不积极,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走过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培育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
  完整健全的现代教育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这两者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是教育的偏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树立“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观念,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地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贴切地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史哲典籍。天长日久,传统文化自然就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提高人文素质的思想营养。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摒弃传统死板的灌输型教育方法,向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转变
  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人生态度、治学态度、生活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荣辱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使大学生眼中的大学教师不仅是一位智者,还具有哲人与贤人的风度,指导学生提高治学、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
  众所周知,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方法的效果受到削弱。高校教师应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形式灵活、内容多样,而且做到了寓教于乐,实现由传统单一的灌输型方法向双向互动的交流型方法的转变。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蓬勃、有序地开展起来。
  (三)推荐优秀文化产品,建设多形式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
  文艺作品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优秀的文化产品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都曾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轴心,向大学生推荐发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作品,为大学生提供最美的精神食粮,丰富其精神世界。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的熏陶教育功能,对于提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亦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系列讲座、研讨会、民族文艺歌舞晚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再次,抓好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舆论宣传载体建设,积极宣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使大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在不断感染和熏陶中认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朴.对加强高校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 (2).
  [2]李玲芬.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3]桂署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4]唐东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9).
  [5]赵建伟,焦彩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社科纵横,2011(2).
其他文献
口译是一种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的翻译形式。在古语翻译这一特殊领域中,口译员需要根据语境和社会文化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口译策略将古语的精髓传达给听众。本文借用两种理念—
对于“土地” 的亲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 乡土对于作家是一个极其具有诱惑力的词语。当“乡土” 成为中国现代作家挥之不去的情结而化为“乡土文学” 时, “民俗事象” 也因文学的“现代” 而被斌予了更具体的指向和更深切的内涵。    “将乡间的死生, 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1]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期, 知识者用觉醒的现代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乡土民俗的价值属性, 通过民俗事象这一俗民社会文化生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课程结构逐渐为社会熟知,传统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弱化。本文对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实施的成长导师制进行分析探索,希望能够为学生成长导师
本文主要分析自主性探究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力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激发学生展开自助探究,以便为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烹饪专业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详细探讨了我国目前烹饪专业存在的问题,并对烹饪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摘 要】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种尝试,它弥补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它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探索培养皮肤性病学专业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本科生 导师制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体现创新教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浓盐水坐浴30min后用自制引流冲洗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切除术,统计分析影响呼吸、吞咽功能
目的 探讨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700例初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质量和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计算体质量指数;记录新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由原来的传统阅读转变为可视化的手机、平板、计算机阅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中小学应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字化业务技能以及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以便满足数字化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信息化  一、现代化、自动化的图书馆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