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一生深受“奉儒守官”思想的影响,具有“诗圣”之称,在我国文学史上、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时期,也是唐玄宗信任权奸、宠信宦官、穷奢极欲、肆意聚敛这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历史时期,并且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特定的历史环境,把他卷入了社会生活的底层,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清楚的看到了那个苦难的时代的人民的生活画面,今传杜甫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立足于唐朝的深厚土地上,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紧贴农民的喜怒爱憎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悲民仇官情结。
杜甫具有“诗史”性质的时事诗、政治诗中,表现其对广大人民辛酸遭遇的深切同情、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及诗人与农民的密切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杜甫35岁那年,志气豪壮地来到长安参加考试,却因李林甫慌称“野无遗贤”而落第,政治的失意,使他的生活更加窘迫,其《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落花。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养家糊口的不易。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其《兵车行》极具讽刺意义。该诗的一开头,就令人置身于车马喧嚣、哭声震天的场景中。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成千上万家庭的妻离子散,令人触目惊心!以至人们发出了“生男不如女”的感慨,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它把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抓兵远征等苦害人民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耳闻目睹了受苦受难的农民的情景,诗人开始努力地创作出大量的诗篇反映人民的愿望,不断地在诗中呼喊人民的心声。“杀人亦有险,列国自有疆。苟能制欺凌,岂在多杀伤?”(《前出塞九首(其六)》)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震聋欲聩的呼声:“不要再乱动干戈,更不要以黩武为能事侵犯他国。”这句话,正说出了处于血泪战争中的人们的愿望。所以,张远在《杜诗荟粹》里说说这几句话“大经济语,借戍卒之口说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无比深沉、无比真挚。他总是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忧虑民生的疾苦,对人民的体贴胜过对自己的关照。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悲惨情景下,他竟对照自己“生长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条件,转而“默思先业徒,因念远行卒”,深为那些更加不幸的人们忧愁和悲哀。在自己的茅草屋被大风卷走的时候,他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慨。他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可见他无比崇高的爱民精神。
杜甫作为一个深切同情人民遭遇的诗人,对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有强烈的憎恨便也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抨击讽刺的矛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贪官污吏。在诗人困守长安时,他就写了《兵车行》来讽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诗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等诗句直刺李隆基的好大喜功,不顾人民的死活,致使人民流血破产。“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塞》)诗人深刻地抨击了他们就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后来,诗人又写了《丽人行》,揭露了杨国忠兄妹奢侈腐化的真面目,该诗把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诗化成一幅色彩繁丽的仕女游春图,多层次地点染出三位 国 夫人游乐的时间、地点、风神体貌及服饰装束,勾勒出这个家族发达暴贵的情景。杜甫引进了人们进入诸杨的幕帐内,窥视他们穷奢极欲的宴饮娱乐。各种排场均不能刺激三 国夫人的食欲,可见起奢侈之极。但这还不够,宫中的黄门使者还络绎不绝地送来八珍美味,送八珍的飞骑即快速又不动尘,从礼仪规矩中透露出了威风气势。接着又写幕帐的箫管和幕帐外的宾从,隐约地显示出了该气势派头的根源:上有喜爱音乐成癖的皇上,下有趋炎附势的风气,难免宾客把交通塞满了。该诗的最后两句,又告诫人们小心不要走进杨府,招惹丞相杨国忠的发火。人们读后该诗不难想到:最高统治集团既然这样腐败,天下不乱才怪呢?该诗蕴涵的讽刺和感慨把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刻画地淋漓尽致 。
杨家兄妹的生活是这样,而广大农民呢?《遣遇》云:“石见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林号。”采蕨负薪,也依旧是供官府剥削。嫁与不嫁,同样是过着不如富贵人家的生活。“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起夫家,聚敛贡城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广大农民与统治阶之间严重的阶级矛盾。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显示出了两个阶级之间生活的天壤之别。《岁晏行》中,诗人把矛头指向达官贵族,指出他们就是迫使广大农民卖儿卖女甚至冻死的祸根。达官们的穷奢极欲、农民们的痛苦不堪,使人不禁发出了“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寄荷兰铦》)的感慨。“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严厉地谴责官吏们对百姓的烧杀掠抢蹂躏。“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更是对恶狼般的一类进行了鞭挞。
杜甫的一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的诗歌,犹如天上的繁星,永远发出不灭的光辉,他的作品彪炳千秋、永垂不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时期,也是唐玄宗信任权奸、宠信宦官、穷奢极欲、肆意聚敛这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历史时期,并且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特定的历史环境,把他卷入了社会生活的底层,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清楚的看到了那个苦难的时代的人民的生活画面,今传杜甫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立足于唐朝的深厚土地上,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紧贴农民的喜怒爱憎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悲民仇官情结。
杜甫具有“诗史”性质的时事诗、政治诗中,表现其对广大人民辛酸遭遇的深切同情、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及诗人与农民的密切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杜甫35岁那年,志气豪壮地来到长安参加考试,却因李林甫慌称“野无遗贤”而落第,政治的失意,使他的生活更加窘迫,其《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落花。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养家糊口的不易。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其《兵车行》极具讽刺意义。该诗的一开头,就令人置身于车马喧嚣、哭声震天的场景中。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成千上万家庭的妻离子散,令人触目惊心!以至人们发出了“生男不如女”的感慨,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它把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抓兵远征等苦害人民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耳闻目睹了受苦受难的农民的情景,诗人开始努力地创作出大量的诗篇反映人民的愿望,不断地在诗中呼喊人民的心声。“杀人亦有险,列国自有疆。苟能制欺凌,岂在多杀伤?”(《前出塞九首(其六)》)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震聋欲聩的呼声:“不要再乱动干戈,更不要以黩武为能事侵犯他国。”这句话,正说出了处于血泪战争中的人们的愿望。所以,张远在《杜诗荟粹》里说说这几句话“大经济语,借戍卒之口说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无比深沉、无比真挚。他总是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忧虑民生的疾苦,对人民的体贴胜过对自己的关照。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悲惨情景下,他竟对照自己“生长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条件,转而“默思先业徒,因念远行卒”,深为那些更加不幸的人们忧愁和悲哀。在自己的茅草屋被大风卷走的时候,他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慨。他宁愿自己“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可见他无比崇高的爱民精神。
杜甫作为一个深切同情人民遭遇的诗人,对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有强烈的憎恨便也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抨击讽刺的矛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贪官污吏。在诗人困守长安时,他就写了《兵车行》来讽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诗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等诗句直刺李隆基的好大喜功,不顾人民的死活,致使人民流血破产。“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塞》)诗人深刻地抨击了他们就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后来,诗人又写了《丽人行》,揭露了杨国忠兄妹奢侈腐化的真面目,该诗把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诗化成一幅色彩繁丽的仕女游春图,多层次地点染出三位 国 夫人游乐的时间、地点、风神体貌及服饰装束,勾勒出这个家族发达暴贵的情景。杜甫引进了人们进入诸杨的幕帐内,窥视他们穷奢极欲的宴饮娱乐。各种排场均不能刺激三 国夫人的食欲,可见起奢侈之极。但这还不够,宫中的黄门使者还络绎不绝地送来八珍美味,送八珍的飞骑即快速又不动尘,从礼仪规矩中透露出了威风气势。接着又写幕帐的箫管和幕帐外的宾从,隐约地显示出了该气势派头的根源:上有喜爱音乐成癖的皇上,下有趋炎附势的风气,难免宾客把交通塞满了。该诗的最后两句,又告诫人们小心不要走进杨府,招惹丞相杨国忠的发火。人们读后该诗不难想到:最高统治集团既然这样腐败,天下不乱才怪呢?该诗蕴涵的讽刺和感慨把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刻画地淋漓尽致 。
杨家兄妹的生活是这样,而广大农民呢?《遣遇》云:“石见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林号。”采蕨负薪,也依旧是供官府剥削。嫁与不嫁,同样是过着不如富贵人家的生活。“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起夫家,聚敛贡城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广大农民与统治阶之间严重的阶级矛盾。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显示出了两个阶级之间生活的天壤之别。《岁晏行》中,诗人把矛头指向达官贵族,指出他们就是迫使广大农民卖儿卖女甚至冻死的祸根。达官们的穷奢极欲、农民们的痛苦不堪,使人不禁发出了“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寄荷兰铦》)的感慨。“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严厉地谴责官吏们对百姓的烧杀掠抢蹂躏。“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更是对恶狼般的一类进行了鞭挞。
杜甫的一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的诗歌,犹如天上的繁星,永远发出不灭的光辉,他的作品彪炳千秋、永垂不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