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从众心理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众心理”的表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个体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在未成熟的中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形成,受外部动机的影响很大。影响外部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从众心理”。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体现,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坚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等方面则很少考虑。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虽然教师们创新出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从众心理”,有利于诱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对增强学生体质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众心理”可以在教学语言中运用和教学组织方法中运用。
  
  一、在教学语言中运用
  
  首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提出了要求,教学语言应具有亲和力和煽动性,在运用的时机上更要恰到好处,即要及时、准确。其次,在常因学生思想开小差或不愿参与而影响课的教学进程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当时表现情况,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调动手段,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消除他们懶惰思想以及想学又不想学的矛盾心理, 用群体的行动诱导学生,吸引他们投入练习中去,变消极为积极,从而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例如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好动、精神容易分散,在集合整队时有部分学生精神不集中时,可以说:“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很好,精神饱满,队伍排得很整齐,认真听讲,只有两三个同学不够专心,老师相信这几个同学也能做得很好。”一听老师讲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专心,不专心的学生都以为老师说的是自己,而且其他同学都表现很好,就立刻都做好了,谁也不想做落后的学生。用群体的力量感召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上好体育课,要比声色俱厉的批评效果更好,又不影响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课堂教学内容游戏活动增多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的体育游戏都带有集体性,特别是分队游戏体现更为突出。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在心理上有些放不开,这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灵活运用语言调动他们,可以说:“其他小组的同学都组织得很好、玩得非常高兴呀,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肯定可以做得更好。”群体的归属感起作用了,其他小组都做得很好,多数同学都做得很好,我这个小组也要做好,是“从众心理”使学生放开了心理负担。如果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从众心理”,有利于诱导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学生为了取得集体胜利,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相互帮助,相互
  配合,努力拼搏,加上游戏集趣味性与技术性于一体,能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组织方法中运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在有些教学活动中,常因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怕做得不好给别人笑话或为偷懒不练习的课堂行为而影响课的进程。根据学生当时表现情况,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特点,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化解他们怕人笑话的心理矛盾,以群体行为诱导他们从消极变为积极,从而选择正确体育行为。例如对于篮球运球的练习,若有部分学生练习,有部分学生观看时,有些学生就因自身能力不足怕做得不好给别人笑话,就表现出不主动而逃避练习;若全班学生同时练习,没有人观看,运球运得不好的学生也不怕给人看了,因为大家都在练习。用群体的行动诱导学生,吸引他们投入练习中去,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增强自信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众心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使用,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用群体的行动诱导学生,吸引他们投入练习中去,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增强自信心。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学生心理行为倾向,逐步提高“从众心理”使用的艺术,最有效地发挥“从众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学量质。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学会辨别、运用拼音是一项枯燥且有难度的任务。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把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
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三年来我一直尝试把美妙的音乐引入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创设
一、文本解读的指向教师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教材的自主解读。解读文本的文(存在形式)、道(内容、主旨)、质(作者和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篇作品,必须从文入手来领悟道。从质
早在古罗马时期.普罗塔克就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一位哲学家也说过:“你可以把一匹千里马拉到河边.但绝不能逼着千里马喝水。”因此
新课的导入对一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
高效的语文学习,犹如少年人吃食物,不仅填饱肚子,而且吸收营养,化为血液加入循环、长肉长个,也就是不但能学到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而且让知识化为能力,应用于实践,并成为创新的潜在契
写作本是一种生命活动,是把想要说的话转化成书面的语言文字,应是言为心声的生命活动。可是一直以来,写作却为广大师生所苦恼。学生一到作文便无话可说,教师无论怎样教也无法让学
当今的中国报纸中,市场化程度最高、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恐非都市报莫属.近年来传媒学者们对&#39;都市报现象&#39;作过深入的研究,但多侧重于探讨其在新闻
现代迷信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与传统的迷信行为相比,呈现出几大新的特点,行为形式的伪科学性、行为目的的消遣娱乐性、行为载体的非本土化、行为途径的准合法性是其最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