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语言训练方法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逻辑性强,让学生养成乐于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操作过程;问题情境;交流合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48-02
  
  要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只有从低年级起对学生数学语言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至用,所以对学生数学语言精确、规范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完整性不够的特征,我在数学语言训练时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针对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在生活情境中训练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学生刚入学时,脱口而出的常常是生活语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加以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转化。在 “高矮”的概念教学中,我先请两位同学上台,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小红高,小华矮。”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这时,我又请一位更高的同学上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应该怎样说才更加准确?”学生们通过讨论比较,知道应该说成谁比谁高或矮。如: “小红比小华高,小青比小红高,小青比小红、小华高”。“小青最高,小华最矮”等,通过引导,不仅使学生懂得了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规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而且渗透了推理、判断的思想。
  教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图画,画面上有一座楼房共有10层,每层住1只小动物,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了:小猪上面是第()楼;谁住在最顶楼;小兔去找小猫要路过第()和第()楼; 小青蛙去找长颈鹿要路过谁的家?等等问题,通过解决这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用问一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数的顺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在操作过程中训练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当学生做“24-6”这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式题时,让每个学生拿出24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同桌说一说,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从24里拿出14,14减6得8,10再加8得18。”有的同学则说:“我从24里拿出10,10减6得4,14再加4得18。”在动动手——说一说的过程中,让算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对今后学习计算,理解算理打好基础。
  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时,教师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刚开始学生都说桌子是长方形的,课本是长方形的,这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应说课桌的面是长方形,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发言,气氛活跃。接着让大家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这里从图形的整体观察转而考虑它的组成部分,然后指导大家把长方形纸对折,讨论得出“对边相等”,知道图形的特征。在动手中每个人都参与到“有序”地说的过程中,在学生脑海中就形成了与定义相同的具体图像,在图形辨别中“说说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学生口述大都能抓住要点,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并能辨别图形。
  
  三、在问题情境中训练
  
  新《课程标准》中,1~3年级的学段目标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过程显得尤其重要。在《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了“夏天到了,小朋友想买1元的冰棒,妈妈刚好没有整1元钱,怎么付钱?帮他想办法。”通过讨论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进一步得出1元=10角,还设计了“想买1支5角的铅笔可以怎样付钱?1元能买哪些物品?10元都花完可以买到什么,怎么买等大量实际运用人民币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可用不同方式付钱,同样10元、1元有多种付款方式,学生在拿钱、付钱的活动中一边与同学用语言交流,也就拓展学生的多重思维,在多种方法中找出简便的付钱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及实际应用的水平。
  
  四、在交流合作中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这就要求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要为学生的“说”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不同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互相交流、争论,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广泛的信息交流。因此在小组内或在全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师设计了“小导游”的活动,将学校与陈嘉庚先生故居、纪念碑、龙舟池等风景区的位置与方向的信息告诉学生,如:纪念碑在小学的东南面;龙舟池的北面是归来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精美的简易旅游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用方位词语描述从甲地到乙地的线路,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互帮互学,接着又要求学生互相说说“学校与你家的方位”,“你上学怎么走的”,进一步将方位的知识融入生活,在口述的过程中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学习真正有用的数学。
  又如在教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在复习时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在框里按顺序填上11~20各数)
  
  接着教师先提出2个简单的问题:14前面是(),比10多1是(),要求学生完整回答,然后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试着提出更多问题:如:①有一个数比10大比12小,它是多少?②有一个数两个都是一样的是多少?(这时教师纠正学生是两个数位上的数都一样)③14后面的第4个数是多少?……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训练有条理语言表达,使学生对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首先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主要采用鼓励策略,以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教师应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说”的机会。当学生愿意表达后,又引导他们善于表达,善于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对那些经常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有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课堂上多给他们机会,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一年级数学语言的句式训练是最基础的,在规范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只要讲清楚,有条理,不重复,都应予以肯定。数学语言口头表达的准确性靠理解,熟练性靠使用。教师应有目的地经常安排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有耐心,舍得花时间,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掌握,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讲算理,概括概念、法则、规律、公式,让学生多说、巧说。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定能逐步提高。
  【责任编辑:高洁】
其他文献
摘要: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阅读和实践,阅读使人积累和感悟,实践使人阅历而深思。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才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为学生撑起习作的空间。  关键词:观察;体验;发现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9-02    大凡喜爱写作,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明白,习作是不能闭门造车的,只靠想象去编造终会使才思枯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自1983年澳大利亚的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Ho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的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HP的流行病学调查也非常重视。HP在社会各层次、各年龄
通过对8例脑腹联合伤死亡病例分析,认为缺乏典型症状的联合伤主要死因在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手术时机造成。强调具有典型症状的颅脑外伤病人术后血压下降是腹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等方面以外,还要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通过变换教学方式、留出教学空白、穿插有趣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调节;交互;变化;空白;插曲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中最危险的心律失常,对于AMI溶栓治疗成败的关键则是冠状动脉再通的时间。现结合我院典型病例,对AMI合并Ⅲ度AVB进行
“须知”是中国一大特色,有人的地方就有“须知”:乘车须知,购票须知,使用须知,三包须知,投稿须知……似乎离开这些“须知”,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仔细阅读“须知”后又发现,都
布比卡因现已被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但所用药物的浓度与比重不一,临床效果也有差异。为此,我们对50名病人应用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麻醉用药的选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