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荧光染色(FDA/EB)检测多菌型麻风用联合化疗时麻风菌的死活

来源 :中国麻风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单纯用 WHO、MDT 方案治疗的75例多菌型病例,用 FDA/EB 双色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其麻风菌的死活。其中 MDT 治疗前平均绿菌率为44.43%,经4~6个月治疗者平均绿菌率迅速下降到7.66%,此后下降变慢,经19~24个月治疗者仍有42.88%可查见绿菌,平均绿菌率为2.92%。作者认为 FDA/EB 技术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多菌型病例治疗两年后不宜一概停止治疗,至少在经两年治疗后仍能查见绿菌者应继续用药。
其他文献
麻风菌(ML)的多形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人们历来将其作为评价疗效及生活力的重要指标。前人曾对ML的多形性有过简要的描述,但缺乏比较全面、详细的报道。笔者在多年临床查菌
为探讨龟鳖粉在治疗皮肤粘膜创伤和溃疡愈合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龟鳖粉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提起口疮,可能大家会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大病。可是,倘若真是生了口疮,那可是寝食难安,百般受折磨呀。那一年我就是因为口疮被折磨得整整瘦了6斤。
本文阐述了美丽中国建设与“一带一路”推进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要破解生态困局,就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加强生态治理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生态法律治理
用麦胚凝集素(WGA)对61例麻风皮损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C)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两极型麻风的表皮中该细胞的密度有显著差异,活动期麻风皮损中的LC对WGA的反应有特异性;TT和L
期刊
去年由荷兰麻风救济会出资、中国麻风防治基金会等请周幼马设计并负责印制了10000份宣传麻风防治的大型挂历(1992),年前已分发完毕,许多单位和个人仍争相索取。得到者均感到
本文对30例经MDT方案治疗3年的多菌型麻风患者,连续进行了5年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沼疗期间和停药后,BIG、GF及HI均稳定下降,其中BIG下降较明显。疗后第5年BIG阴转19例,泡
远在公元前460~375年,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就在《内科疾病》中提及“流行性黄疸”。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黄疸记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5种类型,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又增补了“湿黄”。宋代则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古代所描述的黄疸大多为病毒性肝炎的黄疸型。  1858年Bambecga认为总胆管开口处炎症阻塞是病因,称之为“阻塞性黄疸”。1868年Vi
福建省在过去30余年中共发现麻风病人27,506例,到1986年底还有活动性病人1,723例,流行率为0.06‰,比过去降低了90.3%。病人发现率也降低了91%,发病率降低了87.8%。儿童发病率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