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院ADR监测系统的探讨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必要性。方法:对我国医疗机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提高运作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必须进行优化。
  关键词 ADR 监测 报告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7-0306-04
  
  How to improv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Jin Xiaoqing, Liang Y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working efficacy of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n hospitals was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current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it must be optimized. 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 report
  
   在我国,约有75%的患者用药是经医生处方得到,有75%的ADR报告来自医疗机构[1],可见,医疗机构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也是ADR产生和防治以及监测与报告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ADR监测与报告的管理制度,优化运作程序,对于我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据WHO调查,全球死亡的患者中,1/3死于不合理用药。ADR的发生率为10%~20%,其中约有5%的患者由于严重的ADR 而死亡。据统计,美国因ADR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 200[2]。若按WHO报道的ADR发生率为依据,推算我国住院患者发生ADR人数,估计为250万~750万[3],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造成有限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我国医疗机构在ADR监测与报告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中心报告显示,2005年共收到ADR报告数为17.3万份,根据WHO的标准,每百万人口每年至少应有300份报告,其中涉及严重病例的报告应不少于30%,我国仅达到该标准的1/6,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不到2%,98%的报告来自医疗机构,而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常常没有或是非常不完善[4]。这对于ADR尤其是严重的ADR预警、监测和防治极为不利,也非常不利于医疗机构提高合理用药和杜绝药品滥用的工作水平体系。因此,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2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
  
  完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是搞好ADR工作的保证。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ADR监测与报告领导机构、ADR监测与报告常设办公机构、ADR监测与评定专家咨询机构和各业务科室监测小组组成,ADR监测与报告网络和信息流程详见图1。
  
  ADR监测和报告的领导机构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医务行政、药学、护理及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医疗机构的ADR的监测和报告总体部署和指挥工作,为ADR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ADR监测和报告常设办公机构可设在医疗机构的药学部(药剂科),负责ADR日常工作,如ADR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实、分类及存档,接受患者ADR咨询、投诉,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和迅速传递ADR信息并指导和协调ADR工作的展开。ADR监测和报告的专家咨询机构的成员主要由ADR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药师、护师、药事管理学专家组成。他们主要负责对上报的ADR病例的因果关系作权威性判断,判断与ADR有关的高危药物和患者情况,定期抽检各科室医疗处方,监督各监测小组工作,并对其进行工作评价,接受有关咨询,负责ADR的学术讨论、相关业务的研究以及教育和培训工作。各ADR监测小组由各科室负责人、各病区护理部门负责人或临床药师担任组长,迅速、准确和有效率地收集、整理、核实、记录和报告ADR及其有关信息,并协助完成其他诸如ADR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保护和监护等工作。
  
  3 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运作机制
  
  3.1 强化“可疑就报”的原则
  监测和报告的基本作用是发现ADR信号。尽管监测单元报告的ADR可能没有详尽的因果关系判断,但如果某药物确实会产生某种ADR,只要可疑即报,只有这样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关该药物的ADR的报告,当报告累计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找到规律性的问题。监测ADR、评价药品与ADR的因果关系是研究ADR发生规律、减少ADR的重要环节。但是,这需要大量ADR原始报告的积累,这些报告是发现ADR信号、寻找ADR规律的基础。ADR因果关系固然重要,过分强调因果关系,尤其在报告之前就强调因果关系,必定会限制报告的数量及速度,就可能导致报告的积累不足,如果报告来源不丰富,因果关系反而难以确定。
  
  3.2 建立完善的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及程序
  建立、健全ADR监测和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是做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基础。但是,为了使这些制度和程序不流于形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2004年3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阐明这些制度和程序目的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尽可能详细地给予规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和相应的考核、评审及奖罚措施。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也是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之一,该工作的有关考核内容应纳入医疗机构“基础管理考核标准”。此外,选拔好一线监测和报告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完备的信息情报资料,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也是开展好工作的关键。
  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同,比如医生处于一线地位,药师以及管理人员处于二线地位,但对于ADR信息接受和转递,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ADR信息流以“全通道”的方式在体系中进行流转,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这对于及时发现ADR或疑似病例,对ADR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监护,对ADR报告病例进行初步评估和报告监测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集中汇报和上传下达”的信息流转模式。
  
  3.3 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每天使用的药品种类、规格、批号乃至来自不同生产经营企业的同种药品很多,而ADR监测与报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确定重点的监测控制对象也就成为提高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因素之一。除了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如临床试验药品、上市5年以内的新药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之外,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药品,其他医疗机构发现的有ADR疑似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首次生产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首次经营的药品,发生ADR或ADR疑似的相同类别、相同生产和经营企业生产经销的药品,相邻批号的药品等,也应作为ADR重点监测控制对象。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就能有的放矢进行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并能使这个工作事半功倍。
  
  4 强化医师、药师和护士的协同作用
  
  ADR监测与报告不只是医师的工作,也是药师和护士的工作,如果这三者包括三者之间协同工作做得好,建立完善好三者协同工作的规范可使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富有成效。护士承担给药操作、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各种观察等任务。护士不但是药品的领取者和管理者,而且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她们对患者在药品使用后反应的感受最直接、最具体。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诉并及时记录,及时发现ADR或ADR疑似病例,也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处理ADR。
  药师深入临床,除了及时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和反馈临床上出现的ADR之外,还要向医护人员介绍药品的组成、作用原理、适应证、剂型及用法、用量等,协助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的临床观察和重点药品品种的监测,向护士说明给药操作与疗效的密切关系,同时回答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咨询,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ADR的敏感度,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报告。同时,药师参加科室查房和疑难病历讨论及会诊抢救,了解医生的用药情况和处方质量,监测血药浓度,和医生、护士协作,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变化和反应做全面的探讨,对于及时发现和确定ADR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ADR信息计算机系统的建立
  
  要提高ADR报告的效率和实现信息的共享,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尚无满足此工作的较成熟的软件包,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HIS)建设作为医疗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HIS系统性能稳定,信息全面,数据结构统一,数据充分,操作简便,程序界面又为医务人员所熟悉,便于自学使用,为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医院内部ADR 监测、报告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的运行平台。
  
  5.1 系统构成和数据结构
  大部分HIS 系统采用Oracle 大型数据库。ADR 的基本数据结构可架构在现行HIS 系统上。首先在Oracle 数据库中建立ADR有关数据空间, 然后分别建立住院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和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药物配伍表、老幼剂量折算表、药物统计分析方法、ADR 监测的标准化描述、ADR 监测论文汇编、系统运行参数配置)等数据表。这些表格有一定的基本格式,便于识别和填写。
  
  5.2 系统主要功能
  基本信息编辑和系统参数设置功能:系统具有增加、删除、修改、转换、检索、排序、筛选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基本的数据库维护功能。根据监测的不同需要,修改系统运行参数,完成特殊统计需求或增添外挂功能模块。
  删除、修改和转换功能:对各个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删除和修改,摒弃不需要的信息,修正表内信息或对表内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统一性。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切换到相应的数据表现形式,方便对数据的观察与处理。
  检索、排序和筛选功能:对基本数据按条件进行常规检索、排序和筛选操作,提高数据的表现力。
  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对ADR 的描述性报告、分析性总结和流行病学研究等功能。主要描述一定时间和范围内ADR的发生率、程度、分型、种数以及ADR药物的分类频率和单种药、联合用药的频率等指标。应用统计学原理对ADR 与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疾病、过敏史和肝、肾功能等因素的关系做出分析性报告。
  流行病学研究功能:阶段性、描述性和分析性报告,为进一步做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提供线索。
  临床用药实时监测功能:主要包括在院患者用药监测、特殊药品(含新药) 的临床用药追踪、中药制剂和新药的安全性评价等。
  以上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便于更新和完善。 
  
  5.3 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该系统依托于HIS 系统所建的区域网,服务器端运行Windows NT410 或更高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是Oracle713或更高版本。客户端程序应用Power Builder 610,运行在Pentium 高档微机的Windows 98/ Me/ 2000 操作系统环境下。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进行检索、统计时可以任意选择或组合各种条件为研究各种人群及ADR发生概况提供足够的数据。
  
  5.4 系统运行实例
  某心脏病患者住院治疗,医院住院部依据HIS系统设定好的标准表格,分别就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医嘱、检查检验情况、ADR监测记录及辅助信息等进行及时输入。每天根据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进行更新。这些表格按照规定的渠道进行传送和处理。系统对患者表内的数据进行评判,如处方的配伍不合要求、用药不合理等情况,进行提示和警告,并提出正确的参考方案,修正信息或对信息作标准化处理,但输入者一旦确认输入信息,没有权限进行更改,使得ADR产生的可能性降低。
  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生了ADR或不良事件,系统可以将数据及时传送到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符合“可疑就报”的原则。利用医院科室内部使用的交换网络,全院相关浏览终端都可以看到有关ADR报告。由于这个系统深入到各科室ADR信息的存储、浏览、报告、检索等工作当中,使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效率很大幅度地提高,也给临床带来许多方便。系统服务器可集中刻盘保存ADR数据,患者和相关的ADR基本信息一直保留在服务器。检索ADR信息时,如果该病例资料已经保存到光盘,系统会提示保存该记录的光盘号,可以在服务器端插入光盘,也可以直接借阅该光盘。ADR信息数据在服务器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刻录到光盘上,每张光盘备份两份,一份用于检索,一份用作备份。服务器中的患者信息可以定时备份。如果发生意外,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光盘及时、方便地恢复,充分保障数据资料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ADR报告与监测的计算机软件设置简便,一般通晓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以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医院HIS系统上进行嵌合运行。
  
  6 结语
  
  我国医疗机构现有的ADR报告与监测体系尚需完整,HIS建设的独特优势为医疗机构ADR报告监测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大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1):56.
  2 王焕.30%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N].南京晨报,2005-5-21(4).
  3 孙忠实,朱珠.当代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1)[J].中国医药导刊,2003,5(1):68.
  4 尹实仪.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缺陷多[N].经济参考报,2006-6-30(3).
  (收稿日期:2007-05-09)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六届一次会议于3月28日在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厅召开。黄彦正同志当选为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第六届会长。他的就职发言,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沟通为手段,以民主原则办好协会。本刊全文发表其就职发言。
期刊
口服避孕药自50年前首次进入市场,至今仍是美国妇女最常选用的一种避孕方法。  非口服避孕方法能提供妇女5年的避孕期,而其中宫内节育器最长可使妇女10年不孕。除此之外,第一个男用避孕药业已崭露端倪。目前处于开发阶段的新避孕方法还包括绳串样宫内节育器、经皮女用避孕喷雾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类口服避孕药等。本文就避孕药及其他有关避孕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期刊
冠心病在社区中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如何来采取行动,以减慢和抑制这一慢性病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上海和黄药业共同发起的“心希望工程”,自2007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在北京、上海以及浙江、江苏、广东、辽宁、山东等地的大、中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一句话对形势作了概括: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制药行业的形势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的英明论断。2007年以来,国家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向着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着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扎实推进,为制药工业尤其是民族制药工业的普药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继2007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后又迎来了2008年开门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4-0171-02    中药属于传统医学领域,但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知识产权对我国中药贸易的影响和冲击。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中药专利保护是保护力度最大、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申请,尤其是国际申请方面,尚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期刊
中图分类号:13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4-0164-03    目前,作为第五大媒体的国际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发展和普及,而以国际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广告也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最热门的广告形式。据尼尔森媒介研究最新的调查统计,2006年5至7月间,中国的网络广告的总体花费约为15亿元人民币,该数额已经十分接近中国杂志的广告费用(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2005~2007年来上海市样本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的情况。方法:应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这3年来上海市83家样本医院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品种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红霉素。用量和金额增速最快的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2006年用量减少,2007年则又有回升;罗红霉素用量呈缓慢下降;红霉素有所增加;其他如交沙霉
期刊
1 抗艾滋病疗法的变迁    自1984年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3年后,GlaxoSmithKline公司的齐多夫定(zidovudine/Retrovir)成为第一个获准治疗该病毒感染的药物(表1)。齐多夫定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后者是抗逆转录病毒的一类最常用药物。  但即使相互联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也仅只能产生短暂的病毒抑制作用,且需大剂量给药,可能导致毒性增加并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2004-2006年上海市抗真菌药物应用的状况和趋势,供生产、营销和使用等部门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83家样本医院提供的2004—2006年用药数据,结合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和结论:上海市样本医院抗真菌药物使用量在逐年上升,品种、剂型在增加,一些新药正在开发研制中。要提倡合理使用。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上海市样本医院 销售金额 用量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肺结核仍是全球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诊出肺结核病例数约达880万人,每年有近160万人死于该病。肺结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多药耐药(特别是泛耐药)肺结核的发生率也在全球许多地区持续升高,由此成为全球一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相比之下,新药的开发却滞后于肺结核的治疗和预防需求。自40多年前利福平(rifampin)上市后,全球范围内仅批准了利福布丁(rifabu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