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落实育“德”目标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深感不易,不知究竟如何去发掘,才能体现出德育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对低年级学生要有故事性。”它给数学教学的育“德”实践指明了方向。
  德育落实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德育本质上是塑造创新人格的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去,要从数学学科的内在固有的特征自然地、有效地对学生潜移默化实施,关键的是解决对数学教学目的的认识。数学教学的目的有三: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思品教育。《课程标准》也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要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落实数学育“德”目标、改革数学教学可从下几点着手: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虽显陈旧、知识面窄,但仍存在许多思想教育的材料供使用。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搜集一些德育材料,补充教材内容之不足。这方面的材料在报刊中比比皆是,只要稍加留意就可搜集到。科学的内容和可以让学生接受的思想因素,就它们的关系来说,科学是本源,思想因素要从科学内部去寻找,而且应避免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上的牵强附会;否则,不仅影响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与期待的教学效果往往相反。
  
  二、融入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科学充满着辨证思想,由于它是研究客观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本身己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看待数学,要在事物对立统一的普遍联系中把握数学的实质。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概念。例如:中小学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常量与变量、精确与近似、直线和曲线、相等与不等、必然与偶然、分解与组合、有理数与无理数、排列与组合等等,为我们提供了好材料。学生年龄小,思想比较单纯,看问题容易片面。对他们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使他们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教学应该起到这种作用。
  
  三、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多方面的,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要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指导着学习行为的刻苦性、深刻性和意志力,是力量的源泉,是毅力的基础;另外,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2、培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数学具有论证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言出有本、推理有据、“是”就“是”、“非”就“非”,不能马虎,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从小养成尊重真理、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习惯,这本身就是思想性的一种体现。3、培养求新、创造精神。现代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创造性,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多思考,使思维空间不断扩张,并在扩张中发现新天地,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各学科纵横交错、互相渗透,单凭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由不经常的学习行动转为稳定的学习行为。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不经常的行为转化为一贯的行动。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容易发生迁移作用。良好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并迁移到德育之中,则能顺利地把巩固了的行动运用到新的环境和条件中去,为养成相应的新的品德提供了可能性。中小学阶段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良好榜样,让儿童通过学习数学的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而发展到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数学教学中可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潦草、不求甚解的毛病,加强学习目的与认真阅读课本的教育:要求学生按规范书写作业、掌握审题的程序,养成认真计算、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和训练,同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寓德育于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对数学教师而言,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问题的核心是重在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科学本身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现象,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事实、批判谬论、承认错误的勇气,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决心,对于愚昧、迷信进行批判的胆识,都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我们在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蕴含在其中的科学精神。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克服忽视“人文精神养育”的错误倾向,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事实证明,缺乏人文精神、轻视人文精神,就会使人失去灵魂、缺乏精神力量。社会也会失去灵性和理智。这表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犹如现代教育这部飞驰之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一代新人。要真正落实到位,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与创新。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学科要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我们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用“美”吸引学生,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语文课中怎样实施“美育”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当前实施语文美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遵循审美的一般规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够驾驭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
期刊
《荷花淀》一文选自《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短篇代表作,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故事。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在此,本人想就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如诗如画的环境氛围    本文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三处:  1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动口    动口是指学
期刊
数学是门抽象化程度高、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新的教改和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
期刊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在升学考试中,多数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对究竟什么是文学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现在有人说文学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有人说文学是游戏,给人带来娱乐;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审美,倡导为艺术的文学。其实,上述种种说法,涉及的内容都不是文学的本质,而是功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课文的文学性,仅仅是采用传统的“庖丁解牛”式的讲课方式,不是进行文学教育,仅仅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语法分析等等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期刊
在当前的各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思想性”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1、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