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36例治疗体会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推广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手法整复的治疗优点。方法:浅谈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手法整复的治疗;结论: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手法整复的治疗好效独具。
  【关键词】儿童;骨折;治疗体会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childre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tages. Methods: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distal radial epiphysis fracture with manipulation; conclusion: childre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treatment good effect and unique.
  【Keywords】children fracture treatment experience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是临床常见疾患,在儿童前臂桡骨远端骨折中占有很大比例。本人在2013年1月-12月于本院骨科门诊共接诊此类病例36例,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纸压垫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病例中,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儿9例,均为8-12岁患儿;左侧16例,右侧20例,且均为伸直型,即骨折后桡骨远端骺板向腕背侧、桡侧移位,伤后就诊时间在半小时-1天;均经X线拍片确诊。
  2治疗方法
  2.1 准备 整复前准备带背坐椅1个,小毛巾1个,细鞋带4根,桡骨下段外固定小夹板1付,塔形纸压垫1个。
  2.2 整复 一般不需要麻醉,难以配合的患儿可于骨折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麻醉,患儿倒坐于靠背椅上,患肢通过椅背伸向前方,胸部紧靠椅背,以便获得良好体位并可限制其在整复过程中因疼痛而随便移动而影响操作。一助手站立于患儿背侧,双手握住患肢前臂上部,一助手握住患儿患肢腕掌部,术者侧立于患肢旁,两手拇指紧按桡骨远折端,其余手指抵顶住桡骨近折端,使患肢前臂旋后,掌心向下,在做好患儿思想准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的情况下令助手顺势作对抗牵引2-3分钟,同时术者双手两拇指用力摁压远折端并反复抖动2-3次并迅速尺偏掌屈腕关节使骨折端向掌、尺侧回位,即可获得解剖复位。
  2.3 固定 复位成功后用小毛巾超腕裹住患肢前臂远段,在桡骨远端骺板背侧放置宽窄适中的小纸压垫,上小夹板,夹板的放置应注意桡、背侧夹板应超过腕关节,以限制腕桡偏和背伸活动,掌、背、桡、尺侧夹板放置妥当后以细鞋带捆扎进行固定,鞋带捆扎的松紧度以绳结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复查x线片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达解剖对位即可,否则即应再次手法整复调整,力争获得骨折的良好对位
  2.4功能锻练 功能锻练在夹板固定后早期即可进行,应鼓励患儿用力屈伸手指并进行患肢腕关节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腕关节的上下活动可带动移位的骺板在纸压垫与夹板的作用下自行复位或已经获得良好复位的不再移位,同时可以改善未梢循环,促进患肢肿胀尽快消退,亦可防止因长期固致肌腱粘连、废用萎缩等情况发生而影响手功能。一般固定后即可出现患肢手掌部位肿胀,3-5天达到高峰,一周后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此时夹板处于松驰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应嘱患儿随家长前来复诊,调整夹板与纸压垫位置,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同时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对线对位情况。固定时间一般在3-4周。
  2.5药物治疗 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涂患肢手、肘等未予固定而肿胀的部位,口服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等药物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剂量为成人口服剂量的1/2。
  3治疗结果
  本组36例均在门诊得到了良好随访,随访时间均在至1年左右。疗效评定按《中医伤科学》之骨折临床愈合与骨性愈合的标准判定,全部达到解剖对位并骨性愈合,患肢功恢复良好,无骨折畸形愈合或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4讨论
  儿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骺骨折在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基层更是多见,发病率很高,在儿童尺桡骨骨折中亦占有很大比例,多于摔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引起,此类骨折整复时标准高,必须达到解剖对位,否则可引起骨发育障碍直接导到肢体畸形发生,造成严重后果,治疗的关键在于整复得当、固定可靠、定期随访。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笔者采取的整复方法优点在于:一、易于操作,三人或两人即可进行,损伤小,并发症少,愈后佳,方便适用,容易掌握,便于推广;二、恰当固定后适当的腕屈伸活动不仅不会引起骨折移位反而可促使自行对线对位,区别于传统的限制腕活的方法;三、可免于手术治疗引起再损伤。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情况。方法:收集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医院接受的自愿进行健康体检的1246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同时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探讨所调查对象阴道病原菌感染情况以及阴道炎等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46名妇女的假菌丝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综合ICU患者共1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8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 研究NT-Pro-BNP檢测对患者的心衰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心衰患者)和对照组(无心衰疾病),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变化及实验组内不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鼻用激素与超短波结合疗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选取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行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病理检查后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63例,符合良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57例。予以本组患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咽喉炎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行腹腔鏡子宫切除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研究组行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HR、MAP、CRP、SpO2指标,以及手术后的清醒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旨在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MSCT完整的病例CT表现。结果32例患者共34处淋巴瘤,发生部位依次为:食道5例、胃部23例、十二指肠4例。结论MSCT能显示消化道淋巴瘤的特点,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人数均等,两组均采用超声疗法进行治疗,其中一组采用普通介质(普通介质组),一组采用扶他林乳胶作为介质(扶他林介质组)。采用Leques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属于内耳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于1978年Valvassori和Climis在颞骨断层摄影中发现前庭水管存在异常扩大的现象,并以此命名,本病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同时可出现耳鸣,眩晕和平衡障碍。是儿童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