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伦.坡《乌鸦》中美学空间的逻辑构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角度分析了爱伦·坡《乌鸦》中语义的层层推进和交流模式的建构过程,从而发现浪漫诗句背后所隐藏的抽象逻辑构架,揭示出爱伦·坡的诗学创作中理性运用的重要性以及浪漫派诗歌独特的一面:理性和非理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爱伦·坡 《乌鸦》 美学空间 逻辑构架 理性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浪漫主义运动在美国蓬勃时期的伟大诗人之一,《乌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诗的制作花了整整4年时间,于1845年发表在《晚镜报》上。正是它,使爱伦·坡一夜成名。《乌鸦》描述了一个悲伤场景:风雨交加的寒夜,一只乌鸦飞进了诗性言说者的房间,不断地叫着一个词“永不复生”。言说者正处在失去情人的哀痛中,他竭力摆脱这种情绪,想通过读书来维持内心平静。一听到这不祥的音符,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而乌鸦依然执拗地唱着唱着,将气氛推到极致,使敏感的灵魂破碎。
  
  一 交流模式的建构
  
  乌鸦和言说者是诗中的两个行动位,其间的张力和互动,使看似平静的诗性空间盈满了音乐的动感。“乌鸦”的题目自会提醒读者,乌鸦在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只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蹲在房门上方半身雕像上的呆鸟,对于美学效果的达成,对于文本时空中的语义调动却如此关键,当然就属于诗人的独到手腕了。从第三者角度来看,乌鸦做的唯一一件事,是不断用低哑、乏味的声音叫出一个信号“永不复生”,所引发的意指活动却极为复杂,对于在场的失意灵魂来说,宛如搅动了整个五湖四海。由乌鸦来充任信号的发射器,无疑是有意安排,因为乌鸦总是被看作死亡和不幸的象征,即事先已携带有这类语义的潜在能指。然而爱伦·坡有意藏匿这张好牌,他没有直接引入乌鸦,而是在诗歌的头六节制造了一系列悬念来为乌鸦的出场做准备。在第一节中,言说者几乎要睡着了,就在此刻他听到了一声轻轻的敲门声:“有人来了,”他轻声嘟囔,“正在叩击我的房门——唯此而已,别无他般。”在第三节中,他继续读书以便忘记爱人的死带来的悲伤。看到“那柔软、暗淡、飒飒飘动的每一块紫色窗布”,言说者的感情从冷漠转为极度恐惧。他平静了一下内心,鼓起了勇气对来访者说话并把门打开。读到这里,读者禁不住屏住呼吸,想知道究竟是谁站在门外,是谁光敲门而不露面。难道是前面提到过的丽诺尔的鬼魂?面对眼前的一片黑暗,言说者小声叫道:“丽诺尔”,只听到一个声音喃喃应答:“丽诺尔”,仅此而已。悬念在此达到了最高峰。之后,作者引入了关键的角色——一只乌鸦。通过暂时的隐匿,乌鸦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读者的脑海中。
  诗歌的另一主角是言说者。从诗中判断,言说者是一位敏感的男子。头两节中,他正通过读书来抚慰失去丽诺尔的哀痛。读书是欲望升华的常用手段,遨游于符号世界,以逃避人世悲苦(这一徒劳的姿态又岂不类似于坡的整个诗歌创作)。接下来他听到乌鸦发出的声音,从而引出言说者和乌鸦之间微妙的交流活动。整首诗中,言说者对乌鸦的态度以及言说者自身的感情状态一直在发生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可以视为“永不复生”引发的不同效应。换言之,看似不变的一个单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内涵。从第七到第九节,言说者对这位不速客表示了兴趣。他满怀好奇,对着乌鸦说话,还询问它的名字。尽管他对对方的答非所问(乌鸦的回答永远是“永不复生”)十分惊讶,但仍然欢迎乌鸦的到来。这证明言说者此时心情平静,没有受到乌鸦的影响,双方的交流还限于信息的交换层面。
  但是从第十到第十二节,乌鸦如旋律一般不断重复着“永不复生”一词。言说者困惑不已,不由得想知道:“这只狰狞丑陋可怕不吉不祥的古鸟何出此言,为何聒噪‘永不复生’”。第三至十六节,他对这只该死的乌鸦已是愤愤不平,表面看,是因为它对他的问题和命令漠不关心,只会应一声“永不复生”,其实是这个符号已深深楔入他的灵魂深处,它已经不是一个声响,一个简单的信息了。于是,乌鸦成为一位预言家、一个魔鬼、一件邪恶之物,来自于“黑沉沉的夜之彼岸”,即他亲爱的丽诺尔生活的冥乡。乌鸦的谶言现在表现为命运攸关的符咒,一种真正的语言,其力量是书本的普通符号无法企及的。一方面,他渴望了解一些丽诺尔的情况,并通过各种手段来诱惑乌鸦和自己说话——他能在朦胧中意识到,乌鸦才是他和他所追求的理想之间的惟一媒介:“告诉这充满悲伤的灵魂。它能否在遥远的仙境拥抱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另一方面,他又害怕不祥的怪鸟预示着将有不幸发生在他和丽诺尔身上,“让这话做我们的道别之辞,鸟或魔!”言说者被这只乌鸦,被那句讨厌和无聊的回答“永不复生”折磨着。于是又有了这样非同寻常的一句:“从我心中带走你的嘴,从我房门带走你的外观!”似乎乌鸦在用它那尖尖的鸟喙啄戮着年青男子的心,使他的心在淌血。读到这里,我们能够理解年青男子是何等痛苦——乌鸦代表了无法直面的深渊,能吞噬一切圣洁的情感乃至自我意识。他再也无法忍受这只乌鸦,把它赶了出去。
  言说者内在感情的变化和他对外在符号的反应并驾齐驱,终于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这种交流表达了自我和理想的关系,不清楚的只是,是乌鸦投射了言说者的私密心境呢?抑或乌鸦才是真正的自我,言说者不过是人形面具?更有可能的,是一种语言的自我分裂,它使得生动的交流冲突得以成立,使得意义有了演出的可能。看似浪漫随性的诗行,却蕴含着复杂多变的模式建构。
  
  二 美学空间的逻辑构架
  
  爱伦·坡是唯美主义先驱,推崇“为诗而写诗”。而“纯”诗对他来说只意味着:理性和非理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写诗就像工匠的创造,离不开把握因果的能力。《乌鸦》对于形式的苛求,正体现了他的理想:“我意欲让它来证明其创作过程同机遇和直觉毫不沾边——这篇作品是用解决数学问题所需的精确和严谨一步步完成的。”实际上,浪漫诗人往往对数学抱有特殊兴趣。在爱伦·坡之前,以《蓝花》憧憬闻名于世的德国诗人诺瓦利斯就已演绎了这种诗歌和数学的双重性,他讲到:
  “数学是真正的科学,因为它包含了已成的知识;是精神自主的产品,因为它的方法精妙绝伦;是艺术,因为它教会人们成为天才,因为它用理智替代了自然。”
  而爱伦·坡的《被窃的信》中的大臣就是一个数学家兼诗人,也只有其同类(侦探杜潘)才能发现纯粹符号(被窃的信)的奥秘。
  爱伦·坡的作品总是融合了数学和诗意两种元素。他不会完全依赖灵感、直觉来进行冲动型的创作,而是事先设定了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由此来构建文本。形式上的每一个设想都瞄准这一目标,经过精密的分析、缜密的思考和推理而得出,类似于数学上的倒推法。美国评论家洛威尔甚至做过这样的比喻:
  “对他(爱伦·坡)而言,X始终是一个已知量。在他描绘的任何图景中,他清楚自己所有色彩的化学成分,无论他的人物显得有多模糊,也无论那些暗影有多斑驳,这些事物的轮廓在他眼中都有如几何图形一样清晰可辨。”
  《乌鸦》就是完美例证。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一文中完整地演绎了这首诗的每一步运算过程:首先他设计出一种特定的效果,即能使灵魂激动的美,然后选择表现这种美的相应情调,即悲郁。为了让读者始终保持强烈反应,他决定将诗歌篇幅控制在可以一次性读完的长度内,即大约100行左右。下一步是确定诗歌的振奋点,爱伦·坡借鉴了戏剧和抒情诗中常用的叠歌。利用叠歌在声调上的重复来加强感染力,但是为了避免重复的单调,要不断地变换其寓意以增加新意。基于这种感染力和易变性,爱伦·坡选择了一个(带有长元音[?蘅:] + 辅音[ r ]组合的)发音响亮而又含有“悲郁”义素的单词作为每节诗歌的末行,这也就是“Nevermore”(永不复焉)这个词的由来。爱伦·坡随即想到发出这个关键词的对象只能是一只鸟,而且是一只带有悲情色彩的鸟,于是就产生了这首诗的主角之一——乌鸦。接下来,爱伦·坡开始思考诗的主题。和悲郁有关的主题中,美女之死无疑是最合适的,既能体现美,又能让人感觉到悲。而这样一个主题需要一个适当的讲述者,这就是诗的另一位主角——痛失佳人的多情男子。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两位主角联系起来,又如何通过他们制造出想要的效果呢?
  我发现我可以让那位多情男子提出第一个问题,一个乌鸦可以用“永不复焉”来回答的问题。我可以让这第一个问题是个寻常的提问,第二个就不那么寻常,第三个更不寻常,直到问话人感觉到“永不复焉”这个字眼特有的阴郁……他提出这些疑问一半是出于盲目的恐惧,一半是出于那种乐于自我折磨的绝望。因理智使他确信,乌鸦不过是在重复一句学舌学来的口头禅,所以他提出这些疑问绝非因为他相信乌鸦会主吉凶祸福或有魔鬼附体,而是因为他感觉到一种疯狂的快感,一种明知答复将是意料中的“永不复焉”却偏偏要提问的快感——这种快感因他的过度悲伤而更显美妙。(爱伦·坡,《创作哲学》)
  这一推演称得上是平行的、散文版的《乌鸦》,是《乌鸦》内部的语符游移过程。爱伦·坡利用问答方式,将乌鸦和男子联系在一起,同时实现了最初的创意,让每一句“永不复焉”的回答产生不同的寓意,使得男子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并达到极致。由总体框架出发,反推出了一系列必要的手段和技巧。诗人施展出十八般武艺,从形式的各个方面,如篇幅的长短、音韵节奏的创新、语词的提炼、主题的选择以及交流模式的设计,来促成最终效果的获得。整个过程犹如数学推演,使人慨叹在浪漫诗歌中竟蕴含着如此严密的逻辑。这种逻辑并不破坏生活的真实,事实上,数学体现着纯粹的、内在的、先验的精神的思维节奏,而浪漫主义者将外在和内在世界看成是相互映现的类比关系,故思维的节奏同时又是最深湛的自然的结构。
  
  三 结语
  诗和数学的双重性表明,爱伦·坡的诗既是不幸者的理想寄托,也是深入探索精神领域的产物。爱伦·坡生活的年代(1809-1849),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对神话和虚幻世界的幻想日趋消逝。但他的文化批判比同时代的美国浪漫派更深入,他的黑暗、病态、神秘和恐怖,寄托了人性——情感和理性两方面——更深刻的需要。《乌鸦》精心布置了一个忧伤的童话场景,其实是将落魄文人的现实艰辛真切地表现出来。爱伦·坡终其一生,未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屡屡失败当然筑成了他的孤独感和悲观主义。然而不幸际遇同样磨砺了思维的锋刃,诗人对于不幸者的精神运作状态如此了解,对于灵魂如何陷入深渊乃至彻底崩溃的过程如此洞悉入微,故而能熟稔地运用文学手段去模拟灵魂的波动,甚至将心灵运行也换算成某种方程式。这其实又警示我们,绝对的非理性并不存在,即使在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理性仍然在发挥建构和解释作用。
  
   注:本文系2008年上海市“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YYY08061。
  
   参考文献:
   [1] 爱伦·坡,曹明伦译:《创作哲学》,《中外诗歌研究》,1998年第4期。
   [2] Emerich,Wilhelm.Der Universalismus der
  deutschen Romantik[M].Mainz:Verlag d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1964.
   [3] Lowell,James Russell.Our Contributors,No.XVII,Edgar Allan Poe[J].In:Graham’s Magazine,XXVII(February,1845).
   [4] Walker,I.M.(ed.).Edgar Allan Poe:The Critical Heritage[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1986.
  
   作者简介:高晓倩,女,1976—,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童话作家。他的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他打破了传统童话的创作模式,赋予了童话新的主题、新的内涵、新的思想及新的表现形式,带给了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唯美主义反传统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戏剧、小说、评论、诗歌、童话都是惊世之
1月中旬,Intel和NVIDIA分别对外宣布:双方续签为期6年的交叉授权协议,为此Intel将向后者支付15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同时结束双方所有正在审理的法律纠纷。 In mid-January,
《紫色》(The Color Purple)是美国女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最为成功的作品。该小说于1982年出版,自出版之日起便成了人们争相购读的畅销书。第二年此书还一连
广西烤乳猪起源于陆川县,后来逐渐传入玉林、梧州、南宁、桂林、柳州、钦州等地。上世纪50年代初期,烤乳猪已成为广西著名的传统佳肴。正宗的广西烤乳猪,必须选用体重不超过
作文试题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前些日子去影院观看《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在买票时我被告知:英文原音+字幕的仅提供3D版本;非3D版本则是国语配音的。一时间我难以抉择—选择国语配音的不用忍受近视眼镜
时至今日,欲摆脱工业化束缚和呆板生活的现代人,越来越崇尚张扬个性和凸显自我。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的 DIY,已成为了全球时尚的大气候。DIY 的风潮席卷全球,闪烁着迷人色调
小说《白鲸》隐含着麦尔维尔复杂的宗教世界观,一方面是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和宗教生活的不满,表现为对上帝的亵渎和反叛,另一方面无法摆脱宗教观念的影响,表现为与上帝的和解
你喜欢街拍吗?你想与广大饭团分享你的街拍酷照吗?赶快来参加《电脑爱好者》举办的街拍达人征集活动吧!在“视像梦工厂”栏目,CFan专门为大 Do you like street shooting? D
Gateway NV47H17c让消费者可以花费不到5000元便能得到一款集SandyBridge处理器、双显卡切换系统,且看上去还非常漂亮的主流笔记本电脑。事实上,尽管我们得到的媒体报价是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