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性别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进行基于神话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作品苏童、叶兆言、李锐分别以作品《碧奴》《后羿》《人间》加入,用当代人的思维道德来重述久远的神话传说,由文学视角转向社会视角、从神话层面落至现实层面,从传统背景延伸到当下背景,结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挖掘新世纪背景下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对各种危机的推动力,解析当代女性在社会身份认同道路上所遭遇的阻力。
  关键词: 神话重述 女性 生存 危机 身份认同
  女性的从属地位自母系社会消亡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男性是第一性,女性则是男人的另一性,女人成为了一个无根的群体。西方女权运动抗议“history”一词的合理性,想为“herstory”争一席之位,却至今也没有赢过男人的历史。中国女性甚至直到近代才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称指代词“她”,可见并不比西方女性拥有更高的历史地位。
  女性步入新时代,但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女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苏童在《碧奴》自序中有言“我对孟姜女命运的认识其实是对苦难和生存的认识”,将对“苦难”与“生存”的认识维系在一个女性身上,可见作者承认女性对苦难和生存的体验多过男性。本文试图立足“神话重述”系列的三部作品,简析新世纪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心理危机和情感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对各种危机的推动力,同时对比当下女性生存模式,理解新时期女性解放的新增内涵,探讨新时期女性出路。
  “红颜祸水”论:社会对女性外形的矛盾性批判
  法国吉尔·里波韦兹基所著的《第三类女性》中直接给出等式:第二性=美丽的性别;布朗仕·德·热里认为:“一个不修饰自己外形的人不值得活在世界上”,“当然女人不美丽是可以的,但应该禁止她们成为完全丑陋的人。”第二性别女性的外形无疑处于被审美的地位,也使千百年来的女人都逃脱不了“被看”的命运。社会把“美”这一荣誉给了女人,将其作为该性别的特有属性。白素贞是美的,嫦娥是美的,就连神经质的碧奴也起码在外型上清秀可人,她们的美色被曝晒于男性视野下,接受其目光的圈点与褒贬。在赏阅女性外形的时候,公众却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女性外形上的美观对应精神上的劣等,由此衍生“红颜红水”论,将女子的美貌妖魔化。花容月貌容易挑起异性的幻觉、从而引发男性的不理智,是“红颜祸水”论者对女子外貌进行攻击的凭据,美丽的女子总是与邪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貌美的潘多拉打开了灾难之盒,魅惑的妲己祸国殃民,《人间》白素贞的美丽成为法海定义其为妖的证据,碧奴也因姣好的容颜被诬蔑是女巫,社会似乎容不下“美”的女人。即使谴责“女人是祸水”,以男性为代表的公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能构建一套美女的标准,而女性则悉心地遵循男性期盼下制定的标准来装扮自己,毫不介意这种不自由的美所带来的人格禁锢——女性美是由异性的情感来定义,她们害怕失去男性的目光。
  由美貌带来充分的男性注视,女性会做出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碧奴模式,如临大敌,并做出相应的躲避行为,即将注目看成恶性骚扰。固有的节烈观要求她竭力维护贞操的各种存在形式,不允许丈夫以外的男性对自己进行富含意味的审美行为;另一种是嫦娥模式,将或真心赞叹或不怀好意的目光统一解读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赞美,从而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女人的社会地位。无论新时期的女性是极力“摆脱”目光还是“依附”它为自己争取社会存在感,两种态度都没有根本摆脱女人对男人的附属状态,女人还是面临着新的“被看”的符号化、物品化的命运。
  北山女子哭泣的方式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尤以桃村女子为甚。而哭泣方式“百花齐放”的背后有一条基本的准则,就是不准用眼睛哭泣。在为岂梁送寒衣的过程中,碧奴从一个只会用头发哭泣的笨女人,变成了一个可以用任何方式哭泣的神奇女子,最终用眼泪控诉了一个阶级的苦痛;只会笑不会哭的香柳娘置身于必须用“哭”来表达失怙的痛苦与孝道的世界,引发了内心痛楚汹涌却只能笑着来面对尘世的假象,显示了畸形审美下女人的无奈。
  碧奴的“哭”和香柳娘的“笑”是一种异化的“被看”导致的结果,对碧奴而言,女人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用眼泪哭泣,因为一旦打破了这条规则,就会成为公众唾弃的对象,就一定会“死”。这种死亡的行刑者是碧奴臆想中的“国王”,事实上也就是女性世界的主宰者——男性,即在不符合男性审美原则的前提下释放和展示自己,便只有一条死路。
  在这样一种自觉下,各种对天生相貌的反抗方式像桃村女子的哭泣方式一样层出不穷起来:三寸金莲、减肥、穿耳、文眉、隆胸、整容……为美受苦而乐此不疲,戒指、项链、手环、高跟鞋,这些套在女性身上的异形枷鎖阻碍女性追求平等,提出了追求“美”究竟是掌握自我还是丧失自我的疑问。
  女性与公众的对立:他者构成了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生存困境
  在这个男性掌握话语权的社会里,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弱势,也是异类,而人对异类有着近乎本能的迫害和排斥,法海最初对女人的恨代表了男人、社会对女性的情感,魅世的妖孽从来都是女子,而男子一向担当了除妖人的角色,女性与以男性为代表的公众群体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除了上述社会对女性外形美的矛盾性非理性批判,公众对女性从政、协调家庭与工作的微词也构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长期历史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女人的家庭角色被定义为第一角色,在其他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发生冲突时,须以家庭为首,做出其他方面的牺牲。为夫送冬衣成为碧奴的全部生命力量,是当代女子向家庭妥协的典型代表;《人间》中也是以白蛇产子的结果才让社会认同其由妖到人的转变。
  女人与家庭的捆绑有着漫长的历史,碧奴绝非以夫为纲的第一人。走出家庭的碧奴即使是为了自己的丈夫,同样受尽冷眼。女子禁足家庭是一条极难更改的陈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走入社会公众领域的女性总逃不出传统家庭角色的羁绊,得到的不仅不是解放,反而是更艰难的生存境遇。[12]毕竟迫使碧奴最终带着一身抢来的破袄、背着石块匍匐上大燕岭的不是自身,而是一路走来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的社会;白蛇救世的结果同样证明,社会需要女性而又鄙弃女性,得到救赎之后又将乱世的罪名归在女性身上。公众对作为弱势与异类的女性进行围杀,直至将其毁灭。   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少被用事业来衡量,而一个漂亮的女性如果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非议往往就会接踵而来,也有观点认为,女性美丽=获得事业的成功,并且这类偏见性观念仍在延续。女政客更是往往被妖魔化。事实上历史上的女政治家并不在少数,妇好、吕后、窦太后、武则天、王昭君等是可以被承认的杰出女政治家,但男权话语坚持认为“政界是男人最后一个堡垒”,坚决抵制女性对这一领地的侵犯。叶兆言笔下的嫦娥试图从性工具和生殖工具的传统命运中解放出来,谋求个人的政治地位,体现了女性要求确认其新的身份——工作位置和社会地位的需要。随着后羿射日的成功、被推上统治者的宝座,嫦娥获得了对于追求权力的满足,即使非议不断,也遮挡不住一时风光无限。当后羿的注意力被玄妻吸引,嫦娥不再专宠于帝王,便从此在政坛沉默,苦心经营的权欲殿堂轰然坍塌,回到最初匍匐的位置,昭示了女性的政治对决爱情的完败。作者构建了男性霸权昭然若揭——能被当做神来膜拜的从来只有男性,公众根本不会允许一个女人来充当自己的领导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与女性站在对立面的公众包括女性本身,即女性具有反自我的天性。碧奴、嫦娥和白蛇在人间受到的苦难相当程度来源于同类,她们从不因为有同样的境遇就同情彼此,有着明显的反联盟倾向。
  男性话语对女性世界的曲扭解读
  三部作品的作者皆为男性(其中《人间》由李锐与其妻子蒋韵合著),他们对女性世界的构建不自觉添进了男性话语霸权,并将女性塑造成他们认为应该是的样子。他们或许熟悉女性,但未必真正懂得女性。他们对女性仍有偏见。叶兆言在《后羿》中直言“后羿因为嫦娥由神落为人,嫦娥因为后羿由人成为神”这一结论;苏童早年在《妻妾成群》中让颂莲说出“我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碧奴什么都像,唯独不像人,体现了男性眼中女性的人性异化状态,无疑对女性的附属地位进行了进一步放大,将女性曲扭到一个可怕的境地。
  男性同样意识到了女性自主的合法化及性别等级文化被视为非法化的进程中女性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面对新时期不想活在男人阴影之下的新女性,男人们显示了表面的手足无措,“范巨卿”用传统模式对女性进行镇压显然以失败的两败俱伤的悲剧告终;但他们对女性渴望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仍有应对,许宣、后羿对白蛇与嫦娥的统治几乎是毁灭性的,以一种无意识状态取得了完胜。在男性眼中女性总是可以被征服的,即使有了反抗的倾向,他们仍然可以用新构建的规则以及女性的弱点将她们捆绑回男性的领地;或许囚禁的圈地被扩大了——男性也是懂得要让步的,但女性的生存空间仍旧是一片被圈禁的地域,嫦娥是再合适不过的示例者。
  孟悦和戴锦华认为,在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中,女性是一个历史的盲点,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以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存者,而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她不是没有自己的历史,而是无法说出自己的历史。香柳娘“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谶语是对女性“失语”的揭示。女性处于“失语”状态是由政治化偏向、男权话语的因袭和教科书模式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她们”总是活在“他们”的定义之中。
  在女性争争恋爱自主权(青蛇)、争人格独立权(碧奴)、争社会参与权(嫦娥)的當代,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女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吴刚会哭,粉孩儿也会哭,但其眼泪究竟与碧奴不同,没有一个作家会把眼泪的意象彻底安在一个男性身上。作为儒家伦理道德贬损的对象,要重新定位女性在历史上的崭新价值低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其坎坷程度不输碧奴的迢迢千里。既有疾风苦雨,又有沉沉茧缚,如何将这一路走下去,最终破茧成蝶,完成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是女性与整个社会应当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春荣.女性生存与女性文化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5]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6]卡伦·霍妮.女性心理学:爱和性的研究[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残雪带着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席卷文坛,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说法。解读残雪的作品,需要突破常规,进入潜意识当中,为作品中的人物找到其所代表的精神符号。在残雪九十年代的作品《痕》中,痕是被膨胀的人性,代表金钱与虚名的收席人和景兰不停地腐化痕的人生,严肃的铁匠老头是痕内心仅存的理智,这些种种化作痕内心深处的各种不同声音,身份不断变化的茶馆老板演绎着各种声音在痕内心的挣扎,而这种挣扎
摘 要: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普魯的小说《船讯》成功刻画了小人物奎尔——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失败中年男人如何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个体身份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成年人的心路历程。本文分析了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小说的内容、人物设置和结构上的体现,界定《船讯》的文学属性,指出此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关键词: 小说《船讯》 成长小说 体裁界定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一直活跃于影坛的资深女性导演们纷纷推出了新作,新入行的青年女性导演们也初试牛刀,以颇受好评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这十余年中,佳作层出不穷,其中青春题材的作品尤为引人瞩目,代表了女性电影创作的主要趋势,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隐喻蒙太奇 光影 画面 真实 时代感  对于中国电影发展史而言,女性导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十年代以来,一代代女性导演从稚嫩走向成熟,以
摘 要: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尝试通过一个个案,考察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形态,分析诊断其优缺点,阐述该幼教机构中教师评价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理论解读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教师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行动建议:保证评价的公开、真实与多样化;确保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广,幼儿园
摘 要: 本文以《时代》杂志中一篇名为《收复失地》的文章翻译为例,集中讨论了报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的ABC原则,即:内容的精确性(Accuracy)、语言文字的简洁度(Brevity)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Clarity),着重剖析了《收复失地》翻译案例中出现的词义理解偏差、句子结构混乱和指代含糊不清等问题及其纠正方法,又根据案例自身的特点在ABC原则的基础上补充了吃透文本及相关知识背景和构建译
摘 要: 语文教师如何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呢?作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我和祖父的园子》 朗读体验  一、在朗读中有美的体验  学生阅读的课本
摘 要: 近来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因此,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危害,尤其是对学校学生的影响,它们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应对突发事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师范类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法 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
摘 要: 云南石屏县彝族尼苏支系花腰彝传统祭龙的民俗有祭小龙、大龙,接龙、倮哦、送龙等程序,其中倮哦、舞龙等具有独特性。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花腰彝传统祭龙的宗教性、仪式性、承袭性在发生文化变迁,花腰彝祭龙歌舞正在面临发展创新和保持原生态的冲突。  关键词: 花腰彝 祭龙 文化变迁  一、祭龙民俗相关研究  崇龙本来是汉族信仰,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也都形成了各自独特
摘 要: 加强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了解国史、国情及新疆区情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当前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等三个层面展开阐述,希冀对建立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建
摘 要: 本文围绕高校教学管理自我评估这条主线,以华南农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评估结果运用等几个方面,介绍建立高校教学管理自我评估机制的经验,指出教学管理自我评估与办学水平评估的异同之处,阐述教学管理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和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 高校教学管理 自我评估机制    国家实施高等教育评估战略,把评估机制